社交活动伴随人类社会的诞生而出现,人类交流的媒介又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革新。于是,人类的社交活动也随着交往媒介的改变而不断被重新塑造。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世界能够如此自由,人们能够如此轻松地彼此联系。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深刻影响了人际交往过程与行为,并成为人际关系建立,发展和维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和人、人和信息的互动都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然而,这种互动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当面对面的交往向以移动互联网为中介的交往进行转移时,社交又发生哪些新的可能性,而互联网对人类社交的重塑又面临怎样的挑战?
交往主体的重构与延伸
在很长的时间里,人类主要生活于一元的世界,交往被绵延的现实所规范,地理位置的局限,让交往大多数情况下囿于“熟人圈子”。
文字没出现以前,人们通过口头、手势和表情等形式进行交流,传播的范围小且不宜保留。文字和印刷术的出现,让交流的空间范围进一步拓展,哈弗洛克称“文字使人类达到了一种新的心智状态,造成了人类沟通上的质变。”电话电邮等媒介技术的革新,也让人们的社交更自由、互动性更强。
真正对一元社会世界发起挑战的是虚拟场景的诞生,这与计算机和互联网密切相关。互联网创造了网络虚拟空间,暗示着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维度。在这里,人们围绕数据寻找出路,虚拟空间代表着一种再现的或人工的世界,一个由我们的系统所产生的信息和我们反馈到系统中的信息所构成的世界。从此,社会世界被分割为两个平行的部分,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虚拟的,两个世界有明显的界限。
然而,移动互联网由于具有通达全球、整合所有沟通媒介以及随时随地可用性的特点,打破了虚拟和现实之间的界限,全面地介入到现实中。这也重塑了现代社会的社交活动,从交往主体到时空结构、从实践方式到文化心理等各个环节都发生着深刻改变。甚至可以说,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媒介正改变着社会关系的本质。
从互联网时代的交往主体来看,马克·波斯特认为,自20世纪晚期新媒介技术使用以来,技术不断促成建构一种全新的人际交往关系,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技术为人们引入了新的身份或者说分散了主体。身份创新和主体性分散在“云交往”中体现尤甚,流动的空间和多线索并置的时间结构,可以满足人们分散主体的同时实现。
同时,人们也可以使用虚拟身份或符号化主体建立社会关系,比如脸书、微博、推特等,为个人用户提供了一个平台用于打造自身形象,并在亲友圈之外推广这个形象。尽管这种符号主体不具备完全的独立性,其真实性也备受争议,但却突破了个体身份的唯一性,为交往中的普通个体创造了多元的主体之维。
此外,从线下交往到线上社会世界的自我呈现,避免了面对面接触时的即时表演,使人们变得更为从容,因此容纳了更多的控制策略。以微信为例,这种控制策略体现在发布每个朋友圈的时候都字斟句酌并反复修改、对点赞和快速回复有所期待、事先考虑朋友圈发出的后果,以及精挑细选要发布的照片等。
于是,身份成为一种社会产品,不论是虚拟主体还是线下到线上的主体呈现,都重构与拓展了在数字时代的交往主体。
从信息迟滞到互动密集
在交往主体的重构与拓展之外,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在时间上令社交活动具有随时性。在空间上,则高度浓缩了人类的生活场景。事实上,从媒介技术的演化路径来看,时间压缩始终是核心的逻辑。对于传播媒介而言,则意味着消灭信息传输中的迟滞,直到实现真正的同步。
诺沃特尼表示,在今天的世界上,到处都设置了同时性装备,人们可以随时通过通信卫星同步传输、交换和生成世界新闻、股市信息、金融交易和电视画面,这些蔚为壮观的同时性镜像最初出现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同时性技术的历史一目了然,先是电报,随后经过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直到移动互联网弥合了最后的时间缝隙。
技术的即时性也带来了使用上的“随时”,即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可能。微信等移动社交应用的出现,对空间的无限扩张和对时间的无限消费,是以往任何社交媒体都无法企及的。由于移动社交媒体的随身而伴的便捷性和WiFi网络的广泛覆盖,人们的碎片化时间和各种场合都可以被利用。在移动互联网传播中,时间断裂为一系列永恒的存在,交流可以随时进行,永不停止。
此外,由于可以永远在线,又不受空间的限制,聊天、发布动态、点赞、转发新闻、评价别人等互动可随时展开。因此,从时间上看,线上社会世界就变成了一个随时更新的世界。就空间而言,传统的社会世界是分散的,而线上社会世界是高度浓缩的,这也导致两者包含的人际关系的密度有质的差异。
线下的社会世界,根据长期共享地点和生活经历而形成的传统的群体关系是一个关系变化较小的空间,人们交往的对象多是生活中的熟人,这些人在数量和类型上甚至在一生都不会变化太多。
即便在城市中,现象或许有所差异,人们的活动范围增大,每天可能见到足够多的“陌生人”,至少在有限的实体空间中,人群密度显著增加。然而,陌生人之间很少互动和建立起长期的联系,而更多是一种“避免交流”式的状态。
与上述场景不同,移动互联网扩大了人们的交往,手机和社交媒体构成的线上社会世界是一个关系高度压缩的空间。形形色色的人都集中在此,包括家人好友、工作伙伴、从未谋面但知晓的人、完全的陌生人等,这些人集中在网络世界之中,构成为一个高密度的交往空间。
在技术的帮助下,人们随时随地推送新闻、发表评论、闲聊或自我呈现,其结果是从前那种缓慢而固定甚至有些静止的交往,变成了实时、密集且公开性的互动。
人是媒介的尺度
在移动互联网塑造我们的社交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包括生活内容的更多部分会被记录、抓取、数据化和分析,人们对隐私和分享等观念的理解发生了改变。云端则被视为超级庞大的平台与数据库,云端的重要功能就是分享人们的数据与行为。交往实践中所有数据与互动交织在一起,智能是必然的结果。
互联网文化也会产生强烈的规范或伦理冲突,在无处不在无所不容的云世界,人们的行为准则也必将发生变化。这也正是数字时代的独特之处,数字化转型开启了新的社会文化形态,也提供了更多需要观察与思考的实践命题。
事实上,人类发明交流科技,是回应本身社交的需要。但是,科技同时改变了人类交流的状态。正如卡斯特所说:“网络创造了新的传播形式与频道,它既塑造生活,同时也为生活所塑造。”数字时代的交往拓展到了云端,形成一个庞大无边的交往空间,这个空间内的所有实践已经从虚拟和想象变为现实。
当然,互联网技术在重塑传统社交活动的同时也使我们面临诸多困惑:人们无时不在联结中,但也仍在孤独中;体会便捷,也交出自我;控制社交,也丧失自由。人是媒介的尺度,如何让科技更好地满足人类沟通交往的需要,最终需要我们自身做出正确的选择。
责编AJX
-
互联网
+关注
关注
54文章
11163浏览量
103409 -
移动
+关注
关注
1文章
430浏览量
38917 -
社交媒体
+关注
关注
0文章
16浏览量
678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