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全球私募巨头黑石集团斥资 47 亿美元收购基因族谱网站 Ancestry。交易完成后,黑石将持有 Ancestry 75% 的股权,其余 25% 由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持有。
这是黑石史上金额最高的单笔收购案。它直接将 Ancestry 估值推至 60 亿美元以上,是 3 年前估值的 2 倍。
为什么偏偏是 Ancestry?在基因检测领域,Ancestry 是半道出家,从 2012 年起才介入基因检测业务,在此前 30 年,它做的一直是家谱溯源。
根据多家外媒的说法,黑石收购 Ancestry,是看上了它手里的 1800 万人的 DNA 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可以精准开发新药,缩短药品研发流程。
听起来似乎合理,但背后的故事远不止于此。
Ancestry 更像是社交网络
23 魔方是国内领先的祖源分析公司,此前拿到了经纬中国、软银中国等众多知名基金的投资。
其创始人周坤对 DeepTech 说,“1800 万个 DNA 数据无法支撑 Ancestry 高达 60 亿美元的估值”。
根据周坤的分析,外媒所认为的通过人口 DNA 大数据促进新药研发是可能的,但为时尚早,即便在美国,这条路也没有走通。也就是说,1800 万个人体 DNA 数据确实很诱人,但是它的潜力什么时候能挖掘出来,还需要耐心等待。
对于黑石集团来说,这笔 47 亿美元收购能看到的最大好处是:得到了一个基于祖源家系的垂直社交网络。
周坤分析称,虽然只有 1800 万人使用过 Ancestry 的基因检测服务,但是加上其祖源业务的免费用户,数字能有几千万。
所谓免费用户,就是没有做过基因检测,但是通过在系统输入家族历史,大概判断用户的祖源信息的用户。
这几千万人,在 Ancestry APP 上寻找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构建起了一个强大的家系社交平台。而且这个平台不会因为科技的发展而没落,科技只是提高匹配准确度的手段。
周坤说,短视频的出现冲击了以文字为主的内容生态,但是对 LinkedIn、豆瓣这样的平台影响甚微。原因就在于它们有非常特殊的功能,前者是职场社交,后者基于兴趣小组。
而 Ancestry 的护城河,就是基于家系。如果把 Ancestry 看成社交平台,那么这个估值就是合理的。进一步说,社交平台能代表什么呢?联想到 QQ、LinkedIn,社交网络至少可以收会员费。
从现在看,这种商业模式是成立的。Ancestry 每年 10 亿美元的收入,8 亿美元来自于用户订阅,也就是那 300 万祖源分析会员。
23 魔方直接将自己对标 Ancestry。
在周坤看来,在中国做祖源分析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在于,中国有深厚的姓氏文化,中国人有寻亲问祖的需求。每个人都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刘邦的后裔、李世民的后裔,历史上的某位宰相与自己什么关系。
这是中国民族的历史文化属性带来的。而劣势在于,由于中国历史上多次战乱饥荒、朝代更迭,很多资料遗失了,相当多的历史细节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去寻找。
而美国,它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国家,历史资料保存完整。周坤说,“甚至图书馆的资料都能记录你的祖辈坐了哪艘船来的美国”。
这种差异,决定了 23 魔方与 Ancestry 在祖源业务上路线的不同。
Ancestry 先是搜集资料,大量的文献和完善的记录基本勾勒出了美国家族的变迁史,然后再用基因检测加以佐证。
对于 23 魔方而言,恰恰相反。先用基因检测找出人口、姓氏文化变迁的暗线,再顺着这条线去丰富史料,因为史料确实难找。
周坤说,23 魔方组建了自己的考古学团队和历史学家团队。到现在为止,23 魔方已经完成了 60 万人的基因检测以及 6 万部家谱。
图 | 家族谱系图 (来源:东方 IC)
Ancestry 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且有吸引力的服务——Family Tree。当更多人的检测基因,系统就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把你的 “家系图” 画出来,还能据此匹配你遥远的亲戚。
23 魔方坦言,其就是要做中国的 Family Tree。
这个 Family Tree,可不是简单地画一张家族谱系图。在 23 魔方的社区里,用户们乐于分享自己的家族故事、家族成员故事。
图 | 23 魔方网站社区 (来源:企业网站)
在周坤看来,基因检测是一种手段,借助它做起来的 Family Tree 是一个骨架,用户把自己的父辈、祖辈的故事和经历补充上去,这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 Family Tree。
周坤反问道,“你想过给自己的父母立传,记录他们的生平吗?他们经历了一个巨变的时代,那段经历比小说有意思”。
“祖源分析绝不只是分析你的种族成分”。展望 23 魔方的未来,公司就是要做祖源的发现、保存与记录。周坤对此非常肯定。
除了问祖,寻亲也是 23 魔方非常看重的一项应用。根据周坤的说法,在中国,大约有 600 万人有寻亲需求。其中绝大部分是由于历史特殊时期导致的,他们渴望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兄弟姐妹。
在传统方法中,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沿着极少的线索寻人,只有基本锁定目标后,再去做 DNA 鉴定,确认找到的这个人对不对。
而现在,随着基因检测群体越来越广泛,大数据可以告诉我们,系统中的 A 和 B 有血缘关系,如果 A 是 B 的堂兄,那基本可以找到 B 的亲生父母,这是重要的线索。
基于基因检测,祖源分析并非唯一玩法
从全球格局来看,Ancestry 还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23andme。
之所以用引号,是因为这两家公司看似都是基因检测领域的玩家,实际上存在很大不同。市场定义的 “最大”、“第二大” 也是基于他们检测的用户数,Ancestry 检测了 1800 万人的 DNA,而 23andme 检测了 1000 余万人。
然而,仔细研究两家公司的业务,它们虽然都基于基因检测,但是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一言以蔽之,Ancestry 主战场在祖源分析,正在往基因健康筛查领域进军;23andme 则是专注于基因健康筛查、医学领域,提供相对基础的祖源分析服务。
一个偏向祖源,一个偏向医疗健康。
家谱学家 Marc McDermott 在网站 Smarter Hobby 上详细对比了两家公司的业务。
在祖源分析上,Ancestry 完胜 23andme。虽然二者的检测技术并没有高低之分,但是提供的服务差异很大。只有 Ancestry 才提供家族匹配(Family Matching)的服务,23andme 并没有。这项服务可以帮助用户找到家族中的亲人。
在健康筛查业务上,23andme 完胜。在这个领域,Ancestry 是新手玩家,而 23andme 则是专注于此。资料显示,基因健康筛查可以给用户提供全面的个人健康信息。
诸如是否带有遗传病基因?是否有酒窝、雀斑、脱发?深度睡眠能力如何?跑步能力如何?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能够通过基因分析,告诉用户相对于平均水平,更容易患哪一类疾病:帕金森、乳腺癌?
用户拿到这些资料,就可以提前干预,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行科学的健康管理。
在国内,有一家将自己对标 23andme 的创业公司——微基因(WeGene)。虽然与 23 魔方路数不同,但依然获得了众多 VC 的追捧,其中就包括国内领先的基因检测上市公司,华大基因。
WeGene:专注医疗健康
WeGene 的 COO 郑强告诉 DeepTech,公司已经完成了 50 万人的基因检测。
同时,郑强表示,Ancestry 的祖源分析产品 300 万订阅用户中,绝大多数是摩门教徒,摩门教信徒有强烈的家族意识,并且在美国属于较富裕阶层。这是一个特殊群体,有需求,有付费能力,但是对于其他美国人来说,祖源分析有多少吸引力未可知。
资料显示,从 2019 年开始,Ancestry 基因检测人数开始下降。外媒分析认为,第一波基因检测的红利已经结束了,对这项服务感到好奇的人基本都完成了检测,所以,下一波用户在哪里呢?今年年初,Ancestry 裁员 6%,原因是销售疲软。
郑强表示,在中国,只有 1 万摩门教徒。
直接对标 23andme,WeGene 对基因检测未来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持乐观态度,现在,WeGene 已经开始与相关药企合作,提供临床试验业务(CRO)服务。
这项服务最直接的好处是,以前药企在开发药品时,需要不断招募人群进行测试,而且,招募人群可能必须要有某种家族病史。这个过程费时费力费钱。
而现在,整个数据库都是现成的。企业掌握的人口 DNA 数据可以帮助药企匹配到合适的对象,从而大大提高药物研发效率,减少研发时间。
除此之外,WeGene 还在与护肤品公司合作,从基因筛查角度提供开发建议。
那么,基因健康筛查看似很多企业都可以做,这项服务的壁垒在哪里呢?
郑强告诉 DeepTech,在基因测试用,一般使用 SNP 芯片。人类 DNA 有 32 亿个位点,而使用芯片一次只能检测几百万个位点,所以选择哪些位点进行检测,这是一门大学问。
公司要根据自己的业务来对检测位点进行深度定制。哪些位点和癌症有关?哪些位点可以帮助推测前后位点的信息,从而提高检测性价比?
市面上的基因检测公司,用的 SNP 芯片多来自 lllumina 或者赛默飞,这都是商用级别的产品。如果说仅仅是买来直接检测,肯定能检测成功,但是没有太大意义。
图:DNA 双螺旋结构 (来源:pixabay)
WeGene 当前的技术水平可以完成 lllumina 芯片的深度定制,更有效地选择检测的位点。
这才是基因检测企业的壁垒所在。
然而,这项壁垒每家公司都可以有。因为它带有 “个性化” 的特征。祖源分析类基因检测公司自有一套自己的点位选择模式,健康筛查类公司也有另一套模式,他们之间很难互相染指,保护了各自业务的独立性。
但是,整个基因检测行业,还有一个更大的壁垒,这也是黑石集团愿意耗资 47 亿美元收购 Ancestry 的根本原因。
这就是大数据。
社交网络、祖源数据分析、基因健康筛查、CRO 业务,无一不和数据发生关系。
数据量越大,业务价值越大,提供的结果越精准。
在网络上,不少用户抱怨同一个人的祖源检测结果,在不同平台差异甚大。周坤与郑强对此的解释一致,这是由于数据规模和算法导致的。当一家公司拥有某个地区、某个种族的数据越多,则用户 DNA 在这里匹配越精确。
这种准确性随着公司掌握的数据量、算法成熟度提高而提高。
郑强提到了另外一点,现在的祖源分析、基因筛查多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而算法的改善需要大数据的“喂养”。数据好比是食材,虽然有食材未必做出好菜,但食材不够注定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3 魔方创始人周坤直言,基因检测,就是大数据的生意。
悬在基因检测头顶的利剑:隐私问题
自从 Facebook 发生隐私泄露事件之后,公众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关注度空前。
数据显示,那些不愿意进行基因检测的人中,40% 是由于担心隐私泄露。
有人担心自己基因泄露,某些不法组织会制造针对自己的病毒,更有人担心自己基因存在缺陷带来歧视。针对基因隐私的问题,华大集团执行董事、首席人才官、猛犸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朱岩梅对 DeepTech 说,首先要推进技术的应用,才能解决让人担忧的隐私问题。
朱岩梅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基因检测当前的状况像是互联网兴起的前夜,当时也有很多人担心个人信息放到网络上被泄露,但是不能因为此阻止互联网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大大加强了打击窃取用户隐私犯罪的力度,这是一种好的趋势。
此外,我国在2019年7月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这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并让基因隐私保护有迹可循。
周坤对此的看法是,基因检测公司不会售卖用户的基因数据,因为卖数据不如自己开发数据赚钱,这在经济上不合适。
“如果纯粹卖数据,Ancestry 卖不出 47 亿美元”。
-
DNA
+关注
关注
0文章
242浏览量
30975 -
基因检测
+关注
关注
0文章
29浏览量
9279 -
社交网络
+关注
关注
0文章
48浏览量
3810
原文标题:47亿美元!揭秘黑石史上最大单笔收购案:1800 万个DNA如何支撑60亿美元估值|专家解读
文章出处:【微信号:deeptechchina,微信公众号:deeptechchina】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