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报道(文/黄晶晶)ELEXCON国际电子展于2020年9月9日-11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盛大举行。本届展会聚焦5G、人工智能、物联网、国产半导体等诸多热门前沿应用。电子发烧友网作为ELEXCON电子展官方合作媒体,对诸位半导体业界的企业和专家进行了《乘风破浪,强国芯对话》的视频直播采访。在接受电子发烧友网独家专访时,芯讯通无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产品中心总经理邓乾怀表示,尽管疫情对行业带来了一些冲击,但是5G+IOT的发展机遇就在眼前,芯讯通正在积极布局,抓紧推出新产品,激流通进。
左:电子发烧友网主编黄晶晶 右:芯讯通无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产品中心总经理邓乾怀
观察今年上半年物联网模组厂商的表现,我们发现两个现象,一是许多模组厂商的上半年营收和利润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下滑的情况;二是尽管业绩同比有所下降,但各家又在加大研发投入。能否请您谈谈今年上半年物联网模组市场的一些情况,以及对这两个现象有何看法?
邓乾怀:由于疫情的影响,整个行业也的确受到了一些冲击。国内的影响不大,国内有些行业,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都有增长,比如网通CPE,笔电云办公,AGC无人物流小车等。海外的交付受到疫情影响比较大。例如东京奥运会、迪拜世博会都未如期举办,相关配套的物联网项目都已延后。但是迟到不等于不到,这个阶段更加需要每个企业集中精力修炼内功。另外今年在物联网通信行业,也有很多重大改革,例如5G开始正式商用,R16标准正式冻结,NB开始融入5G标准,2G、3G退网正式提上日程,中速市场Cat1的迅速崛起,这每一个改变都对我们处于物联网产业的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在这个时候放松新产品的研发,无疑企业发展的道路会越走越窄。如果不想被市场淘汰,就必须激流勇进。市场讯息万变,每个企业必须要有敏锐的预判能力和深厚的技术储备,否则每一个变化带来的都是灭顶之灾。
而且通信模组产品的开发周期较长,从立项到上市一般都要经历3到6个月左右的时间,就目前的5G产品来说,技术要求更高,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产品周期也更长,对于模组厂商的研发储备,都是很大的考验。目前国内模组企业的竞争非常激烈,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则更需要在产品上下足功夫,提升产品布局的广度、深度和性价比,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今年以来,5G和CAT.1在物联网行业加速推进,各家模组厂商都在发力。芯讯通在这两类模组上有哪些产品特色?
邓乾怀:芯讯通一直都走在技术迭代的前沿,2019年2月投入5G产品研发,并于2019年6月28日在MWC亚洲通信展期间展出5G模组SIM8200EA-M2,并率先完成了全球主流运营商的实网测试。随后又推出采用LGA封装的SIM8200G以及支持毫米波的产品SIM8300G-M2。又在今年7月底推出了全球最小尺寸的5G模组SIM8202G-M2。30*42mm的封装尺寸,和上一代主流的LTE cat4及cat6 m.2封装的主流模块尺寸一致,客户端可以无缝切换,适用于笔电、视频直播盒,高清视频设备等需求。目前已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京东方、酷派等行业伙伴,在无人机、大视频、机器人以及CPE、笔电等5G领域展开了深度合作,完成了一系列解决方案的商用落地。
芯讯通也是最早推出Cat1模组的企业之一。早在2016年,芯讯通就已经推出了Cat.1模组-SIM7500系列,SIM7500系列有覆盖全球的多个细分区域的版本,已完成了全球主流运营商认证,出货量已达百万级,产品应用行业主要集中在工业网关、追踪器、工业表计和公网对讲等,今年芯讯通基于国产平台快速推出了性价比更优的Cat.1模组队列:A7600C1和A7670系列,并在上半年即完成大规模商用出货。
5G模组方面,针对R16标准的5G模组,芯讯通有什么计划?R16标准5G模组将带来怎样更好的应用体验?
邓乾怀:R16相比于R15,主要在eMBB功能增强、C-V2X增强、uRLLC增强功能等方面进一步做了优化,根据以往经验,R16标准冻结后半年左右会有芯片平台推出,相应的模组产品再往后顺延半年左右,按照这个进度,芯讯通支持R16的5G模组预计在明年6月份左右推出。R16标准除了eMBB增强外,最重要的是低时延和高可靠性进一步增强,这部分会在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等对实时性要求更高的行业带来更好的体验。
我们知道5G模组现在的成本还挺高的,这是否造成了一些推广难题?有哪些行业是真正开始应用落地了?在5G模组降成本问题上,芯讯通有哪些考量?据悉贵司也在计划与中国芯厂商的合作,这方面有哪些进展呢?
邓乾怀:应该说成本高和行业推广难度大相关性比较大,从实际市场应用情况看,5G模组目前已经实现小批量或者规模商用的的应用主要为CPE、工业网关笔电,无人机和机器人。
谈到5G模组的成本,规模化效应形成之前,产品成本一定是居高不小的,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反过来会造成一定的推广难度,如何破局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和生产流程来降本,但这部分降本比例有限,因为平台套片成本占比太大,而平台套片成本,需要出货量的累积,5G模组产品在垂直行业的最终商用落地,是需要最终客户能认可5G模组带来的价值,这部分5G模组的大带宽和低时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真正体现,比如视频直播盒,一个5G模组可以代替之前的3~4个4G模组,又比如在自动驾驶和工业互联场景中,小于10ms的控制面时延,相比之前的50ms左右的4G控制面时延,实时性有了质的飞跃。
只有这些5G特性得到行业的认可,才能实质性的推动5G模组产品的大规模商用,从而降低5G模组成本,另外,芯讯通也在考虑5G国产平台,我们和几家相关的芯片平台厂商都在洽谈战略合作,近期很快就会有最新的合作产品发布。敬请期待。
CAT.1模组方面,其实也面临着价格和应用两方面的问题,能否谈谈您的看法?价格到什么区间合适普及,应用端有哪些有机会大规模出货?
邓乾怀:价格我觉得还是要市场说了算,随着2G和3G的退网加速,Cat1一方面,可以100%承接之前的3G的产品应用,另一方面,cat1和NB一起承接2G退网留下的产品空白,另外,原先使用cat4产品的部分应用中,cat1的速率够用且成本优势明显,这部分应用是会逐步过渡到cat1产品的。从这几个角度看,cat1产品的成本,一开始处于cat4和2G产品之间,在40RMB左右,但后面随着大规模商用,出货量会接近之前的2G产品,而规模化会进一步摊薄芯片的投入,另外一方面cat1的芯片架构会比之前的cat4芯片架构更加精简,所以成本会逐步趋向于之前的2G,个人认为,明年下半年这部分价格会到30元以下。
应用方面,刚才也讲过,cat1从通信制式来讲,也是承上启下的,既可以承接cat4部分,cat1带宽够用但成本敏感的市场,也可以承接2G/3G退网留下的产品市场空白。应用非常广泛,包括智能支付,智慧安防,低速网关,各种跟踪器和能源管理等等。
从2G发展到5G,基本上通讯制式5年左右一代,现在仍然以4G模组为出货主力,接下来NB-IoTCAT.15G将大展拳脚。您在无线通信行业扎根多年,有什么经验或发展建议可以跟业界分享吗?
邓乾怀:随着2G/3G的快速退网,我认为接下来LTE和5G会并存很长一段时间,从广义LTE来看,R13和R14的NB,R9的cat1,以及R10的cat4,都属于LTE的范畴,他们和5G会并存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根据各自的技术特点,会对应不同的行业应用,比如cat1适用于中等速率,支持语音的移动性场景,NB-IoT适用于低速,低功耗和移动性要求不高的场景,比如各种表计,智慧灯杆,烟雾探测等。Cat4产品适用于智慧安防,车联网等对速率要求较高的场景,5G eMBB的大带宽和低时延,适用于高清视频和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比如机器视觉,比如自动驾驶等。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要通过生态协作,使这些产品能各尽所能,找到各自合适的场景和应用,这样才能造就物联网行业的生态繁荣。
鉴于上半年无线通信模组的市场景气度不高,您认为接下来将是怎样的发展趋势?会持续低迷还是强劲反弹?芯讯通有哪些市场举措?
邓乾怀:就像我刚才提到的迟到不等于不到,疫情只是相当于按下了一个暂停键,在整个经济环境和城市工业复苏后,会启动加速键。就像马云说的,没人能阻止智能社会的到来,你要做的只有拥抱,在5G新基建等宏观政策的推动下,物联网生态各个环节会加强融合,芯讯通作为业内领先的物联网模组供应商,一方面会夯实产品,完善产品布局,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比如完善5G新平台产品,另一方面会深耕行业应用,加强和生态伙伴的合作,赋能行业,把行业共同做大做强。
本文由电子发烧友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号elecfans999。
-
物联网
+关注
关注
2903文章
44262浏览量
371187 -
芯讯通
+关注
关注
3文章
192浏览量
14060 -
5G模组
+关注
关注
2文章
308浏览量
13236 -
Cat.1
+关注
关注
2文章
132浏览量
12839 -
IoT2020
+关注
关注
1文章
14浏览量
2923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