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芯公司的“去美化”的地下战正在转暗为明。
据《日经亚洲评论》爆料,为了应对来自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供应链的持续打击,中国的头部芯片工厂们正在暗暗加快从生产线移除美国半导体设备的速度。
因为一方面,谁也不能预料这场科技之战将会持续多少年;而另一方面,落后20年让我们吃尽了苦头的同时,也明白长期依赖外来技术的日子的确要强制结束了。
包括最近刚被美国盯上的大陆一流芯片制造工厂中芯国际,以及中国第一家3D Nand闪存制造工厂长江存储,都开始高调在自己的产线上测试由大陆和其他非美国地区生产的制造设备。甚至一些地方的二流工厂也开始确立和开展类似项目。
日经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表示,很多公司早就有AB两套计划。A计划是他们已经囤积了来自Applied Materials(应用材料)等美国顶级设备与材料制造商的几年库存;而B计划,就是“偷梁换柱”计划。
消息人士透露,从今年5月开始,长江存储每个月都会把使用国产芯片设备和材料的比率往上提一提,其一个阶段性目标是将产线70% 的设备全都换成国内供应商,而目前比例大约为30% 。
这个消息并非空穴来风。
作为制造企业,长期低调的长江存储在2020年8月举行生态联盟大会,“正大光明”得将更多本土企业纳入其合格供应商行列。包括国科微、联芸、金泰克、威刚、嘉合劲威、佰维、七彩虹、铭瑄、朗科等芯片供应链技术厂商,成为长江存储的第一批“钻石级生态合作伙伴”。
而最近陷入制裁漩涡的中芯国际,也已被爆将在今年年底开始试生产一条40纳米芯片生产线;在未来三年内开辟一条生产28nm先进制程的芯片产线。而两个消息的关键词都是:不使用美国设备。
业内很清楚,中国一众芯片制造厂迫于成本压力、技术授权与产能问题本就入不敷出,而中国最好的制造厂甚至与美国格罗方德等二三流制造厂都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客观因素必然会让实现“偷梁换柱”目标更为困难重重,但从长线来看并非是天方夜谭。
譬如有业内人士指出,40~50nm 芯片用在摄像头、电视机以及与此相关的图像传感器制造上没有大问题,能够解决中国安防与家电市场的部分供需。
换句话说,在面对手机、服务器等市场局面毫无办法的前提下,其实中国半导体厂商的普遍真实态度是,先把能解决的解决掉。
实际上,造在贸易摩擦没有升级前,就陆续有国内制造厂加购了第二年扩张需要的国内外机器。
譬如在2020年1月刚开年,中微半导体就曾成功中标长江存储的9台刻蚀设备订单,在业内看来这是一笔非常大额的订单。
当时中微就曾预测,随着长江存储、华虹系、粤芯、积塔半导体、合肥长鑫以及中芯国际等多条产线均启动国产设备采购周期,2020年之后,每条产线对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拉动效应预计将会高于2019年整体水平。
而现在随着局势已经明朗且白热化——没有一家芯片制造工厂能摆脱影响,大家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方法也就显得愈加激进和公开化。
就在9月初,阿斯麦的一台***已经到达买家长江存储的所在地武汉,将运至长江存储工厂。据公开信息显示,这台***为ASML193nm浸润式***,售价7200万美元,用于14~20nm的工艺,这隶属于高级工艺范畴。
但是在做出种种努力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清醒:美国的软件和设备仍然是全球半导体制造业的核心,取代美国设备,我们一定会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和业绩下滑的代价;
相对的,也有瑞银等国外知名投行分析师指出,从长远来看,这些美国公司的市场地位最终将受到影响,因为它们多年后可能将不再成为必选产品。
8月,中芯国际在召开财报电话会议时,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曾针对摩根斯坦利分析师提出的“国产化”问题,给了一个相对诚实的回答:
“中国本土化的设备配件材料过去几十年一直努力发展,但现在规模仍然非常小。但我们很高兴看到这些公司现在都已经上市,有财务支持。
生态的建立需要时间,需要大家在研发上面做好多创新,我们(中芯国际)要跟他们一起做新的尝试。但我们预计,这些追随者不会很快取代任何主要供应商。
我们是一家国际公司,从不说一定只用张三不用李四,我们要用所有可以得到的资源,给我们整个的生产链带来更为安全的保证。”
从当下来看,半导体行业的制造方法,也就是偏产业链上游的先进材料与设备制造,基本是由Applied Materials(应用材料), Lam Research (泛林集团)和KLA(科磊半导体)这三家美国公司,日本的东京电子,以及荷兰的ASML(阿斯麦)把持着命脉。
而日经认为,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新兴企业尽管刚刚萌芽,显得相对脆弱,但却不容被忽视:
责编AJX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6文章
50968浏览量
425031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4文章
27537浏览量
220093 -
华为
+关注
关注
216文章
34481浏览量
252240 -
供应链
+关注
关注
3文章
1677浏览量
38954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