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它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制造系统正在由原先的能量驱动型转变为信息驱动型,这就要求制造系统不但要具备柔性,而且还要表现出智能。
把握新基建,乘风而上
那么,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技术的创新以及社会的变迁,中国制造业市场整体将呈现出什么样的趋势?随之而来将带来哪些市场机会?
2020年,新基建成为热词,本土厂商发展空间广阔,开启了中国经济建设的新赛道。中国政府在智能制造发展的行动过程中有着明显体现,在行动路径上,更多集中于市场准入制度、政府经济职能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场环境建设、政策支持等。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和先进轨道交通、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医疗器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疫情后培育经济新势能、推动制造业变革的重要引擎。
国外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更加侧重于设备管理服务,比如德国工业4.0的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三大主题,涵盖了整个制造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生产服务的细节。此外,国外平台的另一特点是数据的深度挖掘,依托大数据开展重点应用已较为普遍,如设备健康管理、产品远程运维已可达到预测水平,部分基于管理系统数据的商业智能决策已初步实现。
数据中心是数据存储、计算和处理的场所,作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支撑,是新基建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我国数据中心全球市场份额仅占美国五分之一,且平台数据挖掘深度较国外企业仍有差距,平台数据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急需解决。当前,平台治理已经成为政府与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数据平台供需双方之间、平台与平台之间、平台相关的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数据交互将会不断增多和加深,数据确权、数据流转和平台安全将成为平台治理的关键环节。
智能制造代表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中国制造业规模大、种类全,并且拥有完整的供应链条,但自主创新能力差、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低、缺乏世界品牌,此外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在国际形势日益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只有充分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趋势和机遇,进一步推动制造业沿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演进升级,中国制造业才有望大幅度提升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
工业互联网是驱动智能制造的关键动力
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最早是由GE于2012年提出的,核心是通过数字化的转型,提高制造业的水平;本质是通过开放的、全球化的工业级网络平台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和融合起来,高效共享工业经济中的各种要素资源,从而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降低成本、增加效率,帮助制造业延长产业链,推动制造业转型发展。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路径和基础设施,它有三大核心体系,即平台、网络和安全。
聚焦平台应用场景是当前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提出,要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能力,引导平台增强5G、人工智能、区块链、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支撑。当前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主要集中于设备管理服务、生产过程管控与企业运营管理三大类场景。
网络连接的目标是完成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跨系统、跨行业的充分集成与流动,满足工业对通信服务与设备的需求。工信部《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中再次明确指出:鼓励工业企业升级改造工业互联网内外网。工厂内网络和工厂外网络是网络连接层的两大重要场景,其中工厂内网络强调操作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工厂外网络强调上云专线需求。内网有操作网络与信息网络融合、开源开放、灵活部署、5G 网络代替传统通信方式的趋势,外网有普遍化、精细化、灵活化的趋势。
安全是工业互联网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在提升5G数据采集的同时,需不断强化网络安全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是工业生产运行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功能安全与物理安全的统称,涉及工业互联网领域各个环节,其核心任务就是要通过监测预警、应急响应、检测评估、功能测试等手段确保工业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当前,工业互联网的信息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工业终端是最薄弱的安全环节,此外,工业控制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等的安全问题也亟待解决。随着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的思维将向持续智能响应式转变,旨在构建全面的预测、基础防护、响应和恢复能力,抵御不断演变的高级威胁。
-
智能制造
+关注
关注
48文章
5465浏览量
76249 -
工业互联网
+关注
关注
28文章
4293浏览量
9403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