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要进一步依靠创新驱动以及为解决高科技领域“卡脖子”问题需要加大基础研发投入,已成为各界共识。
不过,需要警惕的是在科技创新领域一味地追求高大上,而忽视制造业的应用基础。可以说,如果没有来自制造业的数据积累和大范围应用,所谓的物联网、智能制造等也都是无根之萍。
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是智能制造的前提
近年来,中国的互联网平台和服务型经济蓬勃发展方兴未艾,互联网平台提供的场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生产流程和产品服务供给的优化升级提质增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我们也要清楚,要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平台和服务型经济的倍增效应离不开强大的制造业基础。
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的消费离不开来自制造业创造的就业,靠互联网平台本身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利润创造尚不足以构成一个自我支撑的内循环。另一方面,来自互联网的数据能力、流程优化能力和营销平台能力,最终还是要靠制造业能力加以转化。
当前中国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有很多传统的制造业内部电算化和联网化尚未完成,无论是设备的智能化升级,还是IT端和OT端的协同都尚未大规模展开,即使一些引入智能设备的企业,也仅停留在初级应用阶段。很多相关企业在生产分工中还处于中低端环节,这些企业大部分满足于现状,智能化转型的欲望还不够强烈。所以说,我国制造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和云计算的智能制造,还处于起步阶段。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当前制造业尤其是民企制造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民企制造业利润的下滑和投资的萎缩,意味着我们有可能错过一个围绕智能制造进行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
没有大量身处市场一线、对市场需求有敏感把握,就无法实现可持续盈利和投资,不持续更新升级智能化生产设备的制造业,那么智能制造只能纸上谈兵,工业互联网更是无从谈起。
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是持续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一直在发生的。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其实就是将自己变得高效,各个生产阶段可以互联互通,从而实现可以持续发展的良好生产环境。
制造业和互联网相互融合、不可分割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产业越发能够进行深度融合,能够促进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制造业是国之基础,是一个国家经济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一个没有创造力和适应力的制造业行业,就无法紧跟时代步伐,无法发展强大的国家经济,是难以维系真正的可持续创新,遑论承担全球创新领域的引领角色。
对传统制造业来说,主动去适应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科技增强自身创造力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如果传统制造业与先进技术和科技的融合应用做到极致,中国经济必将迸发出更大潜力。
责任编辑:tzh
-
互联网
+关注
关注
54文章
11170浏览量
103516 -
制造业
+关注
关注
9文章
2246浏览量
53654 -
5G
+关注
关注
1355文章
48480浏览量
564908 -
智能制造
+关注
关注
48文章
5580浏览量
7640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