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毅可,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1985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86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93年博士毕业于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计算机系。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计算机系计算机科学教授,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客座教授、首席科学家,帝国理工学院并行计算中心技术总监,伦敦E- Science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英国InforSense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是国际知名的数据科学研究先驱,领导开发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创新科技。他近年集中研究数据科学和数据挖掘在生命科学、医疗保健、环境科学和创意设计等方面的应用。
2020年8月22日,郭毅可院士在第三届上海人工智能大会发表主旨演讲。演讲题目为:人工智能的热望与冷思考。从伦理道德领域解释了对人工智能的冷静思考。(以下是演讲实录)
大家都知道这几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大家都抱有很大的希望,在这个希望中间我们也看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刚刚开始,有许多重要的问题需要研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需要用冷静的头脑思考它的发展方向,来考虑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要素 1、高质量的数据资源、大数据 2、处理数据非常好的学习算法 3、支撑算法的算力 我们怎么样获得这些大数据?这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基础架构,也就是需要有一个很好的数据生态环境,数据资产化技术,也就是今天发展很快的区块链技术。 如何把人工智能利用到实际过程当中去,用到生活中?这中间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交互能力。在人和机器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的形式变化,也是支撑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我们不重视这个因素的话,那么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不可能健康,也很难取得进步。
二、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1、机器学习的内涵
所谓的机器学习就是我们机器获得知识的能力,谈到演变,刚才讲了三个方向,数据量、算法越来越丰富,还有就是算力越来越强大。这三个方向同时作用,导致了今天获取知识,从手工获取不需要数据量,到了我们可以向机器描述一些逻辑规则,我们把知识直接告诉他们,还有一个就是中数据量,来进行机器学习,建立一些中等数据量的模型,最后是数据挖掘,一直到今天的深度学习,主要是大数据量,一个比较复杂的算法,超强的计算能力来支撑的。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知识获取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郭毅可院士视频演讲现场
2、从认知学角度看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有很多说法,也有很多数学模型,但是我们讲到底,机器学习和人脑学习的基本逻辑和基本过程是类似的。我们首先通过一个观察,来获得信息,也就是观察结果数据,知识是通过模型来表达的,脑里的知识也是一种模型,对世界的看法,通过观察获得的抽象看法。在这样的模型当中,我们做什么事情呢?对这个世界要做学习判断,如果说我们观察,我看到了和我脑子中得出的判断或者说某种预测相一致的话,这个时候我们就认为模型是正确的模型,我们不会做什么太多的动作,只是得到一些验证,但是如果说这个模型和观察不准,就会出现所谓的预测误差,这个预测误差会导致人做几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我们要改变模型,我们相信观察是正确的,于是就要对模型做一些变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我们认为模型是怎么样的,我们要做什么,这个不一致就导致了我们对这个世界要做一些改变,改变认知是学习,改变世界是行动,这就是认知学简单来讲对机器学习的理解。
3、机器学习的表达形式
● 找到效用函数我们在大脑当中有表达形式,在现在的机器学习上,表达模型的形式基本上就是一个函数,也就是说我们学习的目的是找到这样的一种函数,这个函数使得结果和我们的观察比较一致,这就表达为上面的公式,误差最小化。学习的目的一个是找到函数的形式,一个是找到函数的参数,不管学习是什么样的,工作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找到这样一个模型,这个模型能够和学习目标有一致性,来达到这样的目的。所以学习是一种过程,有一段话,是关于现在学习的一种抽象的概括,图灵奖获得者讲的一句话,需要对现在的人工智能在一个大样本上进行描述,这个观点还是比较客观的。 现在我们就要问几个问题,在这样的学习框架下,我们怎么样向机器表达,反过来讲就是刚才所说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我们要用机器表达我们学习的目的,一个模型和观察之间的隐私性,这样的一个说法,总是以这样一个效用函数来表达,要么最大化要么最小化,不管怎么说,这个时候我们要求一个函数A可能是一个参数,或者说是一种行为,或者说是强化学习,如果是一般性就是一个参数,在这个参数取得的情况下,取得一个X概率,要求平均的损失是最大和最小,如果说收益的话最大,就是这样一个模式,首先要确定一些参数,找到参数,然后参数的目标是要求平均的损失和平均收益,是最大还是最小,损失最小,收益最大。这个时候我们做的时候要求求出来的函数和观察级之间的误差最小,强化学习就要求最大,强度最高,对于不同的行为要求平均的奖励是最高的。这就是效率。 我们人告诉机器做什么,如果说要求机器做的更多的话,要求不仅要达到最好的结果,同时要满足一定的伦理要求,这样的话用这样的效率函数来表达是非常不容易的。 ● 效用函数求优找到最大或者最小的参数,先不讲求优的过程,未必能找到最优的结果,我们用算法来保证。第二个问题在于我们这样的模型,因为数据观察的弊端改变,实际上这种模型需要迁移,也就是说模型本身需要不断变化,这个时候我们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模型的进化,数据变化之后能不能优化。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求优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往往是很难理解的,求优的时候的含义我们并不清晰,所以怎么办,为了求优,我们必须要调整参数,这些调参,我们怎么样改变,这个有点像一个炼金术,我们并不知道,这些都是会导致很大的问题,首先第一个模型是不是可以进化,第二个这个学习过程,是不是能够被解释,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
4、机器行为
这个行为是指人对机器的感知,这个时候就有很多问题,比如说机器和人一起诊断看病,这是对行为的一个很大的要求,要行为能够解释,我们能够验证正确性,这个行为这个决断是不是正确,凭什么我要相信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右边的图,一个军事行为的应用,怎么样保证整个操作,什么时候可以开枪,什么时候必须考虑到平民伤亡等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行为准则。 讲到机器行为,我们可以稍微做一个抽象的解释。(行为四要素) ● 行为的目的是不是能够按照人的意图去改变周围的环境,这个非常重要。也就是说你的目的是好的还是坏的,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 ● 行为的原则做事情的基本原则,你知道什么是错的,什么是不能做的,是不违背人类的伦理和规范。 ● 行为的结果结果是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 行为的依据你得出来的结果是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果,根据是什么。 5、机器学习应用的伦理思考 ● 政治 撰写一个新闻,原则是不是可以被理解,这个原则是不是合理的,怎么对新闻的生成算法有可靠性。比如说现在的深度构架,这里面有一张照片,蔡英文背后的一张照片,背后是毛主席长征,这样的照片,当然还有很有意思的新闻效果,但是这是真的还是假的,还有就是法律,如果机器人对一些案例做一些机器判断,有没有偏见,是否有不可预测的后果,也就是说实际上这样的投放会导致什么问题,原来犯罪率很低的问题犯罪率高起来了。 ●营销推荐系统,我们要考虑对消费者的损害。有一个说法是过于泡沫,一个推荐我喜欢什么,一直向我推荐我喜欢的,于是乎就形成了一个泡沫,我只喜欢原来喜欢的东西,我自己给自己构造了一个局限,这种事情是不是合理的。 ●金融算法定价,算法定价的原则是什么,是价格公平吗?还是说竞争,是否会造成恶性竞争或者价格战。我们都知道我们买飞机票都有一个算法定价问题,因为算法定价常常会造成一个很大的矛盾,看到下雨了需要打车,这个某种程度上来讲,最大化商业利益,伦理是不是正确的,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要考虑的问题。 ●智能汽车真正要投入使用,倒不是技术难点,加上自动驾驶最大的问题是路权选,谁有权用这个路,如果两个车一起开,必须保证对人的伤害最小,如果说人和机器在同一个路上的话,如果人知道有这样一个基本原理,可以恶性和机器进行较量,这样的话车永远开不了,这种情况下怎么解决路权选择的问题,人开的车和机器开的车怎么做路权选择。做城市管理的时候有一个道路交通管理,这些方面的平衡,人工智能怎么来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机器诊断诊断是否可以验证,健康监护,各种错误的代价,对于紧急情况如何做应对的,这些都是很大的问题。 ●社会信用体系与社会交流信用低的人剥夺权利,是不是在一个的管理当中是真正合法的,和我刚才说的是一样的,如果说真的做交流的话,未必改变社会关系的组成架构,家庭也有,聊天及其对聊天者的心理影响,性爱机器人是否会改变人类的自然感情,这些问题都是在我们理解机器行为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些例子。
三、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问题 1、如何向机器表达对的目的,也是未来的重要问题。未来的人工智能,我们不求让机器做的多,而是要求机器做的对。做的多应该是相对容易的,但是要机器做的对,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我们这里面考虑的是什么是对,这个行为原则,如何向机器表达对的目的,告诉你怎么做什么事情,怎么告诉是准确,怎么样告诉是有效,怎么样告诉是真正的能够表达的清晰一点,这又是一个问题。 2、如何判断机器做的对不对,假定说我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以前的结果和现在的结果有一个验证。还有一种理解机器做的对的缘由,机器行为的解释和验证,这些都是需要论证的。 ● 什么是对这就是最难的,这就是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这是一个哲学问题,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则,这三大原则非常重要,对于什么是对的,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价值体系当中都是不一样的,有些我觉得是对的,比如说我们举个例子,首先是要有利他主义,什么意思呢?不是利己,是帮助人类,而不是利益自己。第二个是谦逊法则,我需要把人类价值最大化,但是不知道人类价值到底是什么,不能够凌驾我们之上。第三个是学习能力,不仅是自身学习,也可以观察我们来进行学习,或者说用机器语言来间接学习,从这些方面来学习知识和数据。当然这只是一种,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 怎么表达对什么样的效用函数可以表达我们的目的,这是模型形态,而不是说控制行为方式。效用函数是合理的或者说有效的方式吗?拿这个效率函数来做人工智能,怎么样来衡量一个行为,怎么样定义这个行为,人工智能是怎样理解的。最大自由化是好现象吗?每个个体的最大自由化就是无政府主义了。验证这个函数的证据是什么,这个机器行为可以用效用函数来完全确定吗?经济学有两个重要的研究,代理人原则,机器人代理了我们的事情,找任何代理人的时候都碰到一个矛盾,要确定这个代理人是以你的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还是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比如说我们找律师,这个律师到底是为我找官司,还是说想把这个问题搞的更复杂一点。还有一个不可预知原则,你表达的事情是好事情,但是往往找到不想要的结果。这两个原则都使得我们要认真思考,如何向机器表达我们的目标。 ● 如何判断机器做的对不对 第一个验证方法就是和目标是否一致,另一个是求得最优。这里面有两个场景,如果说这两条曲线,一个是更精确,还有一个是敏感度要求更高,这两个不是一个事情,有一个就是假定模型,这个模型很有意思,有哮喘的肺炎患者,死于肺炎的可能性较小,这合理吗?不合理,如果有哮喘应该死亡率高,为什么反而低了。因为有哮喘很快就会受到正常的照顾,这样的话反而容易生存,所以数据不足,所以说90%的AI结构都是没有验证的。 ● 如何理解机器做的对的缘由 现有的深度学习模型不能向用户解释其行为,设计者也无法理解其行为过程。这当中有很多研究,有一些早期的工作,比如说现在要拿一个深度神经网络,判断这是什么动物,但是有一个很大问题,我学了一个模型,我给出一个斑马的图形,你可能就判断出行分布了。这个时候怎么样来学习,把一些图片特征编码,每一段编码或者数字代表了什么含义,这样可以通过一个学习办法,把人的特征一起进行学习,这就有一个很大的好处,等于说你做了人的标注,如果说这些过程最重要的原则是用空间来解释,我们现在做的工作把这个概念再扩大一些。
四、人工智能的今天和明天 人机共生世界,在人机共生的社会中,人和机器的互相交流是最重要的,人要理解机器的行为,机器要理解人的意图。对机器行为的解释,理解和验证,以及机器行为的伦理性是人工智能研究的核心课题。学习的可解释性是一个方向,还有一个方向就是向机器表达,作为对机器行为的解释和验证,以及机器行为的伦理是核心的问题,在没有解决这些问题之前,或者说这些问题没有被深入理解之前,我们奢谈人工智能将来什么样,人工智能会不会导致机器统治人类来为时过早。 我们不要神话它:它是实实在在的算法。 我们不要害怕它:它是不可避免的未来。 我们不要轻视它:它会改变我们的社会。 我们不要忽悠它:它不是靠钱可以堆出来的。 我们要以我们东方文明特有的包容来研究和应用它,把它作为我们社会新的存在,想如何和它共处。 这是我理解的发展方向。谢谢大家!
文章内容转载自《战略前沿技术》
原文标题:欧洲科学院院士郭毅可:人工智能的热望与冷思考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工业4俱乐部】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AI
+关注
关注
87文章
30996浏览量
269297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1文章
47350浏览量
238761
原文标题:欧洲科学院院士郭毅可:人工智能的热望与冷思考
文章出处:【微信号:industry4_0club,微信公众号:工业4俱乐部】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