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深圳国际未来汽车及技术展第三届汽车座舱电子产业峰会于9月10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均联智行前瞻研发总监颜卿在会上分享了《均联智行全球化座舱解决方案演进之路》,以下为演讲主要内容。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均联智行的颜卿,今天很荣幸有机会为大家做一些分享。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均联智行全球化座舱解决方案的演进之路。均联智行(JOYNEXT)是均胜电子旗下四大汽车事业部之一,专注于智能车联。公司总部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在全球范围内有4个研发中心、1个生产基地、3处办公室,目前员工人数1300余名,其中800多名是研发人员。我们的愿景是:用我们的技术,重塑下一代的智能出行。秉着为智能网联汽车赋能,恪守用户第一的使命来设计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我们为全球市场提供可拓展和高适配的解决方案。
自1997年,均联智行从最基础的车载Radio出发,不断地发展,演进到带有娱乐功能和导航功能的IVI产品,最终形成一个IVI的生态。从时间线和产品的技术含量来说,我们座舱产品的集成度和复杂度越来越高。 那么,现在汽车座舱这一块,会如何演进呢?我认为,在汽车座舱领域,未来会有以下这两方面的趋势,一是Design for Human,二是电子电气架构(E/E ArchitectureEvolution)的演进。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看到,在过去的一些时间里,在整个四化的技术演进中,主要是集中在车上面,就是Design for Car,包括车联网、自动化、电动化和自动驾驶等内容。但是在未来,随着产品的演进,或者自动驾驶的演进,随着新四化的深入推进,人会从驾驶当中解放出来,注意力不再仅放在驾驶本身,而是可以有更多的注意力去做其他的一些事情。从四化的发展趋势来看,整车厂从拥有权方面发展,还是会继续关注在Cockpit方面,而一些互联网公司会使车从拥有权属性向使用权属性方向演进,会更关注Cabin。无论是Cockpit还是Cabin,其实最终这两个的落脚点,都在人。在这里,如何带给人更丰富的体验呢?这是值得思考的。
我认为Design for Human的核心就是用户的感受体验。我将其分为三块内容。第一块是Immersion,就是沉浸式的体验。未来不管是驾驶舱,还是座舱,应该给用户提供沉浸式的体验。 第二块是Intuition,就是直觉化。比如说我要打开天窗,现在很多做法,是按车顶的一个按钮,我觉得那个不够直觉化,因为你要释放你的部分注意力,其实可以通过语音,或者通过手势操作实现,而手势相较语音会更直观。无论是从消费电子,还是车载电子的理念,我们都要遵循人最直观的反应。 最后一点,我认为未来发展的着重点是Empathy,也就是共情。我的汽车未来更加懂我,而不是非要我刻意触发,或需要我做一些操作,而应该是它可以反过来主动告诉我一些东西。
但目前这三个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存在哪些地方呢? 第一个是“Good functions,bad experience”。我们本来已经有一些很好的功能,但在车里的体验非常糟糕。就目前的自动驾驶来说,很多方面仅仅从车的角度考虑,比如说ACC自适应巡航运行在时速80公里时,在高速公路上经过弯道,如果以80公里的速度转弯,对车来说,问题不大,但对于人来说,体验是非常不好的,因为一般在人的认知里,弯道是应该减速的,不减速的过弯会给人带来紧张感和不信任感。还有不少使用过L2自动驾驶的人跟我吐槽说,当他在长途驾驶中疲劳时,打开L2功能,辅助自动驾驶不但没有缓解他的疲劳,反而让他变得更加清醒。 第二个是“Good functions,No use”。车里面现在有很多很好的功能,很多功能从买车到用车,很多人都没有用过,比如说陡坡缓降功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车有这个功能,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开启它,原因就在于没有以很直觉的方式呈现给用户。 第三个是”Not Human”。目前人机交互,对我们来说还不够人性化。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的语音交互,IQ已经非常高,对自然语言的理解非常好,同时也可以打断它,去做更进一步的交流。但是所有人跟它交流,得到的反馈基本一样的。也就是说,千人一面,而不是千人千面。它不懂你这个人当前的状态是什么,它不会根据你当前的状态,给到你相应的反馈。这就是我们现在遇到的很大的问题,还是不够人性化。
接下来我想讨论,功能该如何形成体验上的跃升。我们想到的解决方案就是对场景的定义。现在大家都在说软件定义汽车,其实我觉得未来从人的角度来说,我们更关注的是人在驾车或乘车当中的体验,更应该通过场景去满足人的体验需求。这些场景不光是设定,同时更是智能化的触发,这个场景需要来自于人、车和环境数据的融合。 基于前面所说的一切,我们均联智行希望打造一个Human Experience Platform。其实在座舱里面,我们一样可以沿用自动驾驶那一套的方法论去打造这样一个平台。首先是Perception Layer感知层,未来车里面的传感器,包括DMS的摄像头,包括麦克风阵列,以及各种传感器去感知这个人,我们会有手势的感知,视线的感知,情绪的分析,也有感知人的焦虑的一些分析,以及自然语言的处理,再加上我们原先对环境模型的建立和行车状态的获知,形成整个座舱内的感知层。 刚才提到如何把功能往体验去提升,这一块就需要Planning Layer这一层,需要场景化功能,也就是需要场景定义模块和场景识别模块,在什么场景下做什么事情,还有场景产生模块和场景管理模块,最终还有场景库。场景库的存在,可以不断通过OTA的方式升级场景库,在未来智能驾舱和座舱场景里面,丰富体验感。 我们还有执行层Action Layer。现在我们在车里,除了我们有传统导航服务以外,更多的是用到一些多屏交互,以及AR显示,氛围灯,把场景通过这些途径展示出来,甚至未来驾舱里面和安全方面的联动,包括保险带和安全气囊。而这些都会成为执行层,这一块只有大家一起融合,才能提升使用体验。 这个平台的建立其实离不开电子电器架构的演进,电子电器架构的演进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了,但无论是现在基于Domain/Zone EEA还是未来Centralized EEA,都可以拆成三部分来看:一是软硬件的解耦,二是传感器的融合,三是OTA。这三部分是支撑Human Experience Platform的基石所在,也是均联智行所擅长的,我们在软硬件解耦的平台化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以适配在未来的整车架构。同时我们在传感器融合方面也有非常多的量产经验,包括算法的优化,数据,特征和决策级的信息融合。最后是OTA,我们支持欧洲的eSync联盟,支持完全或差异更新,支持前后台安装,支持断点续传,容错传输。基于这三部分能力的不断演进,才能夯实整个体验平台的基础。 最后我想重点提一下,智能座舱需要更多领域的伙伴一同打造。我们以开放的心态欢迎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踊跃加入,来一起重新定义我们的智能座舱,为未来的智能出行赋能。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
原文标题:均联智行全球化座舱解决方案演进之路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佐思汽车研究】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电动汽车
+关注
关注
156文章
12134浏览量
231739 -
智能座舱
+关注
关注
4文章
966浏览量
16385
原文标题:均联智行全球化座舱解决方案演进之路
文章出处:【微信号:zuosiqiche,微信公众号:佐思汽车研究】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