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已经从1.0阶段向智慧工业互联网转型升级。”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日前表示,“智慧工业互联网”是一种新型工业互联网系统,其中,“新”代表着“智能﹢”时代技术与各子体系专业领域技术的深度融合。
在众多新兴技术里,5G被寄予厚望。但是,5G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应用只是简单的连接?答案是否定的。现在,5G已经深入生产制造的全流程,并和工业生产密切融合,促进了信息技术和工业场景相互“理解”,激发出更多创新应用,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那么,5G﹢工业互联网到底怎么加?
5G“公网专用”模式优势尽显
公网是运营商运营的网络,主要为公众消费者提供服务。专网则是企业自建的网络,供自己生产运营使用。然而,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概念却能在5G﹢工业互联网的场景下实现融合并创造新价值。
对于企业而言,网络碎片化是个难题。网络碎片化不仅让企业内部形成了多个信息孤岛,中断了数据和信息的采集,而且每个孤岛的建设成本都居高不下。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网络需要智能化升级和联网,而5G公网专用就能为企业解决覆盖、频谱、运维等难题。以三一重工为例,该企业在全国有7个厂区,想在厂区都推出物流小车的导航业务。如果借助专网,那么在一个园区成功后,换个园区还需要重新对网络进行适配和调整。而用了“公网专用”模式后,该企业在北京一个厂区完成的应用可以复制推广到其他的厂区,压缩了成本、节省了时间。
不仅如此,5G公网专用模式还可以让工业互联网更加灵活、安全。在建设工业互联网时,如果企业选择自建,难免出现“忙时资源不够,闲时资源浪费”的现象。而如果以公网为基础,可以灵活调用运营商的网络资源。随着5G网络切片技术的引入,如果企业希望少投入,可以借用运营商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共享;反之则可以采用专享模式,让运营商“切”出专门的网络资源为企业提供定制服务。在安全方面,5G公网可以保护企业数据不出网络、不出园区,从而保护生产数据的安全。此外,在灾备方面,企业专网资源有限,容灾能力有限,而公网是可以分层备份的,一旦园区设备出现问题,可以借用公网进行支撑和恢复。
也许有人会质疑,运营商在制造领域没有太多经验。但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实践,5G公网应用在很多行业进行了实践。数据显示,第一届“绽放杯”只有300多个案例,去年是3000多个,今年已经增加到4000多个。随着几千个案例的实践,运营商已经具备了把公网用于专网的能力,而这一模式也将成为工业互联网较为普遍的应用模式。
5G可靠性为工业多场景保驾护航
工业企业的生产场景丰富而又复杂,有连接型、加工处理型等,而不同的应用场景对网络的需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比如,普通的办公系统和无人车间对网络的需求有明显的差别,5G的加入能提升网络的可预期性和可保障性以满足多场景需要。
对于制造业而言,“丢包”是个很敏感的问题,生产过程中一旦丢包会造成制造性能的急剧下降。此时,5G网络切片技术可以发挥作用。比如工业厂区码头的远程视频控制应用对网络时延有着很高的要求,通过对5G网络的单独“切片”来保证网络的隔离性,在大流量监控视频产生时不会出现丢包。而同时,办公应用对时延不敏感,不会突发大规模流量拥塞,这种情况下多个“切片”能按需保障不同类型业务对网络的需求,实现了5G﹢工业互联网的确定性。
现在,有很多制造行业引入了机器视觉技术,用照相机替代人工检查工业制品的质量并对其进行智能分析。此时,为了达到分析的精度,对照片的像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对上传照片的网络要求也相应提高。如果要部署更多的相机,则对网络的上行速率产生压力。此时MEC(边缘计算)就有了用武之地,在上传时对照片进行压缩,在网络边缘侧进行解压,提升容量,而不需要部署大量基站,从而为企业降低成本。
此外,在工业互联网的无线场景中,通过TSN(时间敏感网络)和5G网络的互通,能实现端到端超低时延,可以满足对时间敏感的业务需求。同时,在基站侧引入边缘计算,组成云、边、端三体协同的解决方案,拥有低时延、高可靠、精准时间同步的基础设施,为实时物联网应用打好基础。
5G﹢工业互联网有力引领技术产业变革,催生融合创新应用,赋予产业转型发展新的动力,对于加速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和5G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新起点、新变革、新机遇,可拓展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编辑:hfy
-
5G
+关注
关注
1353文章
48370浏览量
563413 -
工业互联网
+关注
关注
28文章
4299浏览量
94051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