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手十年间
架构已不同
转型升级中
原来云原生
早在2010年,Paul Fremantle在一篇博客文章中首次提到了Cloud Native(云原生)。当时的云原生特指适合云计算模式的应用程序编写方式。可能Paul Fremantle也不会想到,十年过去了,云原生会引领IT变革的一次新浪潮。
都说十年磨一剑,云原生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后来在“小众”中的流行,再到今天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支撑,云原生经历了什么,又将走向何方?作为云原生的倡导者、积极参与者、实践者和受益者,华为的云原生创新与实践也许可以从一个侧面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什么是云原生,以及云原生到底能够带给处于数字化转型洪流中的千行百业的用户怎样的收益和助力。
1
五年高歌猛进
华为云勇立云原生潮头
任何一个新的理念或一项新的技术,都要经历概念从模糊到清晰,应用从小规模尝试到大面积推广的发展过程,云原生也不例外。正是随着云原生技术的演进、实践的丰富,人们对于原云生的理解才越来越深刻,云原生在政企数字化转型中的巨大作用和价值才得以彰显。
从云原生概念的出现,到CNCF基金会正式成立,再到今天云原生2.0时代正式开启,云原生的内涵和外延一直在变化,人们对云原生也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如果以CNCF正式成立为标志,云原生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扬帆起航(2015年—2017年底):自2015年成立至2017年底,CNCF社区主要围绕云原生技术能力完善,如补齐对比传统基础设施在存储、网络等方面能力的不足、对接主流硬件厂商、云厂商的基础设施资源等。因此,Kubernetes版本的迭代速度非常快,而且主要代码贡献来自各大基础设施、云计算厂商,比如Google、AWS、华为等。容器与Kubernetes也成了云时代的“新常态”。
在这一阶段,华为不仅作为创始成员之一,与Google、IBM等企业一起共同组建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还积极向社区贡献了容器网络、集群联邦、调度等大颗粒特性,极大地加速了Kubernetes版本的成熟,且代码贡献量一直位居亚洲第一。
激流勇进(2017年底—2019年):2017年底,随着Docker公司官方宣布支持Kubernetes,Kubernetes正式成为了容器编排的标准,容器服务提供商开始全面搬迁原有平台,Kubernetes在各行业的应用更加广泛,以Kubernetes为核心的云原生产业生态开始形成。
从2017年底到2019年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华为云通过内外部持续不断的创新与实践,打造了丰富的云原生解决方案,包括混合云容器、边缘容器、容器批量计算等。面向公司在内部支撑华为终端云服务等核心业务容器化,为也华为云EI、WeLink等核心产品提供了云原生平台底座;面向公司外部在泛互联网、金融、政府、通信等十多个行业中,服务了数千客户,逐步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
基于以上经验,华为云打造并向CNCF捐献了首个云原生智能边缘计算项目KubeEdge和首个云原生批量计算项目Volcano,已在数百家企业使用。这些项目的成功应用促进了云原生在边缘、大数据、AI等场景的落地,同时也加速了云原生向其它领域的渗透和融合,进一步完善了Kubernetes生态,催熟了云原生产业。
长风破浪(2020年—):2020年7月,华为云正式发布全球首个零损耗裸金属容器,这是云原生发展历史上一个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它标志着云原生技术与云基础设施的关系,由以往的简单叠加模式,演进为深度融合与协同,也意味着云原生基础设施开始从以资源为中心向以应用为中心迈进,一个全新时代的钟声已然敲响。
2
华为云发布云原生基础设施
云原生2.0时代正式开启
在华为全联接2020上,华为云CTO张宇昕发布华为云云原生基础设施,正式开启了云原生2.0时代。
“以前,用户认为使用了云计算的产品就是云原生。现在,用户有了更高的追求,即云上内生的云能力。这也是云原生2.0时代能够带来的新价值。”张宇昕如是说。
华为云云原生基础设施从以下三个大的方面进行了创新升级:
重定义云基础设施:华为云基于擎天架构实现了以应用为中心的资源调度,并且结合软硬协同技术,为企业提供极致性能、极优成本、极佳体验的云原生基础设施。例如,基于擎天架构独创的容器全卸载技术,容器集群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可节省30%资源成本;智能算力调度系统根据应用流量、节点资源利用率、网络拓扑等运行时状态,结合应用对性能、成本、可靠性等关键指标的SLA要求,进行算力智能决策、调度、动态超分和分时复用,保障应用SLA满足业务要求;网络硬件直通与弹性ENI技术,能直接为容器实例分配QoS可保障的网络资源,不仅性能无损耗,更重要的是可以根据应用诉求动态分配网络资源,提升2倍带宽,灵活匹配不同业务的差异化诉求;此外,通过构建云原生存储池,存储可以随容器按需快速自动分配、弹性、迁移,为有状态应用提供安全、可靠、高性能的数据管理能力;
新赋能泛在应用: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企业基础设施普遍面临多集群、多区域以及全球化等大规模多云、跨云管理的挑战。华为云基于云原生集群联邦、边云协同等技术打造了多云与边云协同管理平台,能够帮助企业构建高效、可靠、跨云的统一业务平台,提供多云一致的管理体验。其中,应用的多云-边云管理,实现了镜像跨云快速分发、应用跨云调度、流量负载跨云分担、故障跨云一键式定位,帮助企业快速构建多云业务,并简化多云环境下业务的运维复杂度;而基础设施层的网络、存储多云-边云方案,通过多云超融合存储池、跨云网络模型优化等技术,解决了数据跨云扩容难、迁移难,跨云业务网络SLA无法保障的问题,彻底拉通应用和基础设施层赋能泛在应用。此外,针对边缘场景,华为云边缘IEF提供了边云协同计算框架、离线自治、网络防抖动与故障自愈等业界领先的技术,帮助企业将业务延伸至边缘,构筑云原生边云业务平台。
再升级应用架构:当前云原生生态仍以“无状态应用”为主,生态的单一化影响了云原生技术在企业落地的速度与范围。华为云云原生基础设施针对企业各类业务的诉求,打造了云原生应用中心,已支持130+云原生应用,不仅包含微服务架构的无状态应用,还增加了分布式中间件、AI、大数据等有状态应用,以及边缘、5G、区块链等新型应用,帮助企业“自选式”构筑云原生业务架构,实现业务”all in container”。同时,华为云坚持构建开放、标准化的应用生态,其中,基于云原生Operator框架实现了各类分布式中间件的标准化生命周期管理,为企业应用构建统一的分发、上线、运维平台。;基于Istio打造的应用服务网格升级了企业的服务治理模式,实现业务的非侵入式微服务治理,打造统一的应用治理架构;Volcano批量计算引擎为企业各类AI、大数据、离线与实时计算类业务提供高效的调度能力,帮助企业快速构建智能化数据计算业务,打造统一的应用计算平台。
3
全面赋能企业
加速云原生产业繁荣
Gartner预测,到2022年,全球75%的企业将在生产系统中使用容器,其中50%是以混合云容器存在。随着云原生技术在各行业的不断落地,与不同行业领域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为解决各行业场景化诉求与挑战,将涌现出越来越多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和开源项目,但当前云原生技术的发展仍是以各云服务供应商为主,在行业落地实践与技术积累上的薄弱,使得云原生技术的创新速度难以支撑起各行业快速发展的业务需求。因此,云原生产业的繁荣,还需要千行百业的客户参与进来,将各行业的需求转换成云原生特性,再转换成代码贡献给社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技术与产业的双赢,也就是华为云提出的“技术+产业”双轮驱动。
为了进一步加速产业和生态的繁荣,华为云在9月23日举办的CXO圆桌闭门会议上发布了一系列重要计划,首先,华为云联合10多家企业启动了企业云原生建设白皮书项目,将以案例实践为牵引,解决企业云原生应用落地过程中架构、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华为云还发布了一系列后续与产业机构、分析师机构的合作计划,将从思想领导力、建设标准、实践指导、价值等多个方面,全方位为政企提供云原生战略落地的指导,促进云原生全面落地,加速产业繁荣。
云原生2.0时代已开启,云原生必将更全面的服务于各行各业,华为云将与客户、伙伴一起,共同创造出全新的云原生2.0时代。
责编AJX
-
华为
+关注
关注
215文章
34292浏览量
251136 -
云计算
+关注
关注
39文章
7726浏览量
137180 -
云原生
+关注
关注
0文章
240浏览量
793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