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施的普及代表着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也是人类公共良知的体现。信息化时代,享受数字化成果和科技带来的便捷,如何通过推进信息无障碍,最大程度地填平“数字鸿沟”,最大限度让更多人不被隔绝在数字生活之外呢?
工信部官网近日发布《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信息无障碍,是指通过信息化手段弥补身体机能、所处环境等存在的差异,使任何人(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能平等、方便、安全地获取、交互、使用信息。
《意见》从顶层设计出发对信息无障碍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路,包括加强信息无障碍法规制度建设、加快推广便利普惠的电信服务、扩大信息无障碍终端产品供给、加快推动互联网无障碍化普及、提升信息技术无障碍服务水平、完善信息无障碍标准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信息无障碍发展环境等。
其中,关于加快推广便利普惠的电信服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完善网络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偏远地区村镇中小学、卫生院(室)、图书馆、活动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宽带网络服务稳定、高质。推动5G在无障碍领域的应用,加快联网智能产品研发推广,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二是推动电信服务无障碍。简化电信业务办理流程,推广线上办理、电话办理、上门办理等定制化服务。提升电信运营商网上营业厅、移动端服务渠道的无障碍化水平,鼓励电信运营商提供电子版大字账单、语音盲文账单等服务,推进电信经营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改造。
三是鼓励推出电信资费优惠举措。支持电信运营商结合持证残疾人、60周岁以上农村老年人等特殊群体需求,提供更大折扣的资费优惠,合理降低使用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宽带网络等服务的费用。支持有关政府部门出台本地推动面向重点受益群体信息消费的相关政策。
中国一直努力扩大信息基础设施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的覆盖。据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张学植介绍,截至目前,全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已经超过98%,2015年到现在,贫困村通光纤比例从不足70%提升到98%,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从25%提升到98%。
不过,中国仍有近5亿人没有上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有4.96亿非网民,非网民以农村地区人群为主,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和年龄因素等都是没有上网的重要原因。另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2019年,中国有近2亿60岁以上的老人从未接触过互联网。
一段视频显示,今年8月,一位老人因没有健康码,在乘坐大连地铁12号线进站时受阻,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今年以来,此类事件在全国各地已多次发生。在疫情防控常态的今天,扫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却无奈地选择“少出门”“不出门”。
便捷的移动支付、网络预约、线上挂号等数字方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消费习惯。一些老年人、残疾人、偏远地区的居民、文化差异人群却突然就与其他人群产生了隔离。
让他们不被数字时代抛下,此前,成都双流区老年大学举办了多期智能手机使用讲座。而在浙江、北京、深圳、沈阳等地,近年来相关活动也不鲜见。针对一些老人没有智能手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形,近期各地还出台了用身份证、市民卡、纸质健康证明等代替健康码的措施。随着信息无障碍工作的推进,一个由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社会各方发力新“扫盲”运动正全方位开展。
跟上“数字时代”的节奏,形成一个有包容和互助社会氛围至关重要。当然,自身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实际上,很多老人,很快就能学会扫码支付等网络应用能力。
所以,一方面要强调他助,另一方面也要强调自助。一是加强家庭的作用,让子女反哺老人,二是推动老人等各类人群加强自我学习和进步。
别让特殊群体被数字化时代遗忘和抛弃。科技需要进步,对特殊人群的关怀也要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这才是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正如中国在疫情期间,一个也不能少,数字化时代,中国同样可以做到。
责任编辑:pj
-
4G
+关注
关注
15文章
5506浏览量
118792 -
光纤
+关注
关注
19文章
3865浏览量
72947 -
互联网络
+关注
关注
0文章
12浏览量
772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