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9月28日启动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已走过整整12年。12年来,在中国和新加坡双方共同努力下,这里从一片生态脆弱、寸草不生的盐碱荒滩成长为一座彰显生机活力的绿色新城,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探索、示范作用。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
对于生态城鲲玉园小区居民祝慧琴来说,每天早上到生态谷公园锻炼已成为一种习惯,“生态谷公园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尤其是夏天,晚风吹来,凉爽无比,是个消暑纳凉的绝好去处。”这几年,生态城供人休息、娱乐、锻炼的绿色景点正越来越多,满眼是“绿”。
生态城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策略,按照指标体系要求全面推进城市开发建设,打造天蓝地绿水清、蓝绿交织的美好家园。
加快实施盐碱地治理和土壤改良,新建南湾公园、南堤滨海步道等景观工程,城市公园达到38个。实施静湖、蓟运河故道等景观工程,精心布置道路和街角景观绿化,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绿化景观体系,绿化覆盖率超过50%,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宜居。
制定海绵城市设计和评价标准,在已建成22.8平方公里精品试点区的基础上向全域复制推广,真正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和环境局共同编制无废城市发展蓝图,强化固体废物智慧化管理,构建固体废物分类资源化循环体系,广泛发动居民积极参与,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建设智慧城市,增强群众幸福感,提升城市治理效能。作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生态城已经推出智慧小区、智慧图书馆、智慧交通等一系列智慧应用。目前,正在着力打造5G全域应用示范区,加快推进智慧旅游、智慧环保、智慧医疗等智慧项目建设,构建涵盖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交通等领域的智能生态圈。
适度超前建设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品牌化、集团化办学,10所中小学、15所幼儿园投入使用,汉德职业学校开学招生,在校在园人数达到1.8万人,初步形成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实施名院名医发展战略,与天津医科大学合作建成综合性医院,开工建设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滨海院区,全面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共医疗服务体系,群众可就近享受高水平便捷诊疗服务。
产业发展聚焦“绿色低碳”
生态城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聚焦智能科技服务、文化健康旅游、绿色建筑与开发三大主导产业,聚焦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生态和产业体系,努力培育经济新动能,实现以产兴城、产城相融。
充分发挥智慧城市建设优势,成功吸引太极、华为、京东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落户,泛智能科技产业占比达到60%。深耕影视动漫、图书出版、广告传媒、综艺音乐四个领域,着力打造文创产业生态圈。全域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海洋旅游,国家海洋博物馆、泰达航母主题公园、方特欢乐世界已成为京津冀知名旅游目的地。启动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设立凯莱英等产业引导基金,丹娜、杰科等一批优秀企业成长壮大。
在建设国家首个绿色发展示范区方面,生态城率先制定系统化绿色建筑解决方案,开展被动房、装配式建筑等新技术探索和推广,成为国内唯一的绿色建筑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实现对标地区,让绿色建筑撑起绿色新城,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打造国际交流合作典范
据了解,生态城建设之初,中新双方专家团队就联合编制了世界上首套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率先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统筹生态和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并根据指标体系编制了总体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对标国际领先的生态城市发展目标,生态城在首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编制了指标体系2.0升级版。
升级版指标体系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重点突出城市智慧治理、绿色宜居环境打造、居民健康生活引导、科技创新驱动、资源高效利用五方面内容,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是未来生态城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依据。
中新双方坚持互利共赢,致力于将生态城打造成为国际交流合作典范。双方分别组建了专业化的工作团队,在规划、水务、环境、社区、经济等多个领域探索创新,不断开辟合作共赢的新路径。定期举办中新专家研讨会,借鉴新加坡“智慧国”“花园城市”“无废城市”等先进理念,在智慧城市建设、环境治理、水资源管理、绿色交通、固废管理等领域精心打造一批重点合作项目。
未来,生态城将继续发挥中新合作优势,全力实施“生态城市升级版”和“智慧城市创新版”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际合作示范区、绿色发展示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智慧城市示范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合作美丽滨海之城。
责任编辑:pj
-
华为
+关注
关注
216文章
34331浏览量
251287 -
5G
+关注
关注
1353文章
48385浏览量
563546 -
智慧城市
+关注
关注
21文章
4252浏览量
97161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