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SiC如何破局未来产业应用

e星球 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与非网 作者: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0-10-10 15:03 次阅读

2020年,从中央密集部署,到资本市场热捧,“新基建”正式站上风口。相比传统的基建,“新基建”立足于高新科技的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还是创新基础设施均发力于科技端,从‘互联网+’、‘数字经济’、‘智能+’到‘工业互联网’,以智能经济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时代势不可挡。

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拉动了电子产业的发展。作为电子产品的基础元器件之一,功率半导体器件在传统电力电子行业即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5G新能源等“新基建”均涉及功率半导体芯片等基础元器件,可以说是“新基建”的“心脏”。根据 Yole 数据,2017 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器件市场规模为 144.01 亿美元,预计到 2022 年功率半导体器件市场规模将达到 174.88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 3.96%。可以预见,在这波席卷而来的产业电子化升级浪潮中,功率半导体器件必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应用,也必将带动本土功率半导体芯片需求趋于旺盛。

图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而随着Si和化合物半导体材料GaAs在器件性能的提升到了瓶颈,寻找新一代半导体材料成为了发展的重要方向。至此,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碳化硅(SiC)闯入了人们的视线!

直面高成本挑战,SiC如何破局未来产业应用

提到SiC,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其性能优势,如电气(更低阻抗/更高频率)、机械(更小尺寸)和热性质(更高运行温度),非常适合制造很多大功率电子器件;但如果说到应用,大多数人都会说它成本太高,推广起来需假以时日。事实上,在一些有性能、效率、体积、散热,甚至系统成本要求的应用中,SiC器件已开始在取代硅。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汽车市场无疑是SiC最重要的驱动力,据测算,电动汽车整车半导体平均总成本是传统汽车的两倍,而电动汽车50%的总成本与功率器件有关。然而仅比较SiC器件和硅器件的成本是有失偏颇的。据统计,在汽车中SiC MOSFET增加的成本大约为300美元,而估计节省的成本可达2000美元。

图源与非网

特斯拉的Model 3就采用了意法半导体英飞凌的SiC逆变器,是第一家在主逆变器中集成全SiC功率模块的车企;2017年12月,罗姆为VENTURI车队在电动汽车全球顶级赛事“FIAFormula E”锦标赛中提供了采用全SiC功率模块制造的逆变器,使逆变器尺寸下降了43%,重量减轻了6kg;科锐一直在积极扩大其SiC衬底产能并将业务重心从LED向功率器件转移,成为大众FAST(未来汽车供应链)项目合作伙伴,和安森美签署了多年期协议,为其供应6英寸衬底和外延片,并扩大了和意法半导体的合作范围,增加了订单;其它厂商方面,丰田和电装、富士、三菱合作开发SiC基MOSFET,博世拟用其位于罗伊特林根的半导体制造厂生产SiC晶圆。

把握时代机遇,国产SiC器件应用前景广阔

从产业格局来看,目前全球SiC产业格局呈现美国、欧洲、日本三足鼎立态势。具体到SiC应用方面,SiC肖特基二极管器件已经广泛应用于高端电源市场,包括PFC、光伏逆变器和高端家电变频器。以科锐、英飞凌、罗姆等为代表的半导体SiC巨头,正逐步推出SiC金属一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双极结型晶体管、结型场效应管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等产品

尽管我国开展SiC材料和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较晚,但仍有部分企业在产业化方面初具规模。国内比亚迪就在SiC方面进行积极布局,并投入巨资入局。在即将于11月3-5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慕尼黑华南电子展上,也将汇集诸多SiC领域的国产厂商进行产品和技术展示。目前,比亚迪己经成功研发了SiC MOSFET,包括基于硅或碳化硅等材料打造的IGBT、MOSFET等。预计到2023年,比亚迪将在旗下的电动车中实现SiC基车用功率半导体对硅基IUBT的全面替代。

泰科天润(展位号:10A66)可以提供多达四个电压等级的SiC肖特基二极管,其中有针对普通应用场合的650V/1200V电压等级产品,以及针对于高压应用领域的1700V/3300V电压等级产品。泰科天润650V/1200V电压等级的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光伏、通信、电动汽车等应用领域,其1200V器件更是成为国内率先由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测试并通过AEC-Q101车规认证的产品。此外公司的高电压的1700V/3300V电压等级产品也同样成熟,1700V碳化硅肖特基二极管产品型号齐全,也是同行中极少数可以批量供货3300V碳化硅产品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厂商。

图源泰科天润

瀚薪科技(展位号:10K26)作为少有的整合型碳化硅功率器件技术开发厂商,所生产的SiC MOSFET能够达到650V/1200V/1700V三种电压等级要求,在各类电源供应器、太阳光伏逆变器、新能源车等高效率电力电子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独创的整合型碳化硅JMOSFET (JBS integrated SiC MOSFET; SiC JMOSFET)结构技术透过电路设计的方式,成功将1700V碳化硅肖特基二极管(Junction Barrier Schottky; JBS)电路布局与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MOSFET)整合为单一芯片,成功改善了碳化硅材料长期加压致使外延双载子劣化衰退(Bipolar Degradation)的问题。

除此之外,里阳半导体(展位号:10H23)、扬杰科技等也是国内SiC功率器件产业的佼佼者。前者通过组建专业的功率半导体芯片生产线及产品封测线,将芯片研发、设计、制造、封测融合为一体,能够提供多种封装型号的高性能650V/1200V电压等级SiC二极管/MOSFET产品;后者作为功率器件领域的后起之秀,依托“内生+外延”的发展路径,持续推进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项目的研发及产业化。

结语

近年来,万物互联的呼声越来越高,以汽车、高铁为代表的交通工具,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领域,以手机为代表的通信设备,以电视机、洗衣机、空调、冰箱为代表的消费级产品,都在不断提高电子化水平,其中又以新能源汽车的高度电子化最为引人注目;与此同时,工业、电网等传统行业也在加速电子化进程。在中美贸摩擦升级的大背景下,本土功率半导体企业正积极迈进,积蓄实力、加快实现行业的国产替代进程,在即将到来的首届慕尼黑华南电子展上,也将有更多的优秀国产SiC功率器件产品和解决方案登场,让我们拭目以待!

以上内容来源于:半导体行业观察、与非网等。

原文标题:打破固有印象,看国产SiC功率器件如何实现“将本增压”!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e星球】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5

    文章

    27826

    浏览量

    223863
  • 5G
    5G
    +关注

    关注

    1356

    文章

    48517

    浏览量

    566507
  • 新基建
    +关注

    关注

    4

    文章

    811

    浏览量

    23438

原文标题:打破固有印象,看国产SiC功率器件如何实现“将本增压”!

文章出处:【微信号:electronicaChina,微信公众号:e星球】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南信国际年会盛典 创新生 赢未来

    2025年1月10日,南信国际开启了主题为“ 创新生 赢未来”的年终盛典。回溯公司发展史,深挖问题、交流心得,面对行业市场环境,以
    的头像 发表于 01-16 18:18 105次阅读
    南信国际年会盛典  <b class='flag-5'>破</b><b class='flag-5'>局</b> 创新生 赢<b class='flag-5'>未来</b>

    国产汽车芯片现状解读:高端少、占比低,该如何

    闵行区人民政府、上海车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主办,会上来自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中国汽车芯片联盟)和汽车芯片行业、整车行业的专家分享了目前国产汽车芯片发展的现状、挑战和
    的头像 发表于 12-26 00:11 2514次阅读

    新质生产力 领航万物智联|芯海科技荣获“2024年度中国物联领航企业奖”

    12月6日,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举办的第五届AIoT生态大会圆满落幕。大会以“垂直数智场景下的新质生产力”为核心议题,汇聚了行业精英企业及专家,共同探讨了科技赋能、数据驱动以及产业
    的头像 发表于 12-07 01:06 538次阅读
    <b class='flag-5'>破</b><b class='flag-5'>局</b>新质生产力 领航万物智联|芯海科技荣获“2024年度中国物联领航企业奖”

    揭秘安森美在SiC市场的未来布局

    目前,SiC功率器件产品迎来了全面爆发,众多厂商宣布入或是推出车规级SiC MOSFET产品,寻求打进汽车供应链。2024年新能源汽车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国产SiC器件的入
    的头像 发表于 11-15 10:35 413次阅读

    2.4mΩ!国产SiC离上车还有多久

    SiC内卷和洗牌加速,目前国产SiC器件性能与国际大厂相比是否还有差距?车载SiC国产化何时才能实现?SiC产业
    的头像 发表于 11-14 14:23 449次阅读
    2.4mΩ!国产<b class='flag-5'>SiC</b>离上车还有多久

    开启数字化时代的智能园区:之道

    运营水平。古河云科技将探讨在数字转型时代背景下,智慧园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化管理。 1. 数据驱动决策: 在数字转型的大趋势下,数据成为智慧园区管理和运营的重要支撑。智慧园区可以通过各类传感器、监控设备采
    的头像 发表于 10-17 14:08 261次阅读

    SiC MOSFET和SiC SBD的区别

    SiC MOSFET(碳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和SiC SBD(碳化硅肖特基势垒二极管)是两种基于碳化硅(SiC)材料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它们在电力电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尽管它们都属于
    的头像 发表于 09-10 15:19 2205次阅读

    2025年SiC芯片市场大揭秘:中国降价,产业变革!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快速迭代的背景下,碳化硅(SiC)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性能半导体材料,正逐步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高速通信等领域发展的关键力量。近年来,中国SiC芯片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的头像 发表于 09-09 10:46 1431次阅读
    2025年<b class='flag-5'>SiC</b>芯片市场大揭秘:中国降价,<b class='flag-5'>产业</b>变革!

    SiC器件在电源中的应用

    SiC(碳化硅)器件在电源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使得SiC成为提升电源效率、可靠性及高温、高频性能的关键材料。以下将详细探讨SiC器件在电源中的应用,包括其优势、具体应用场景、技术挑战及
    的头像 发表于 08-19 18:26 1069次阅读

    国产芯片原厂的出路:从风潮到现实的之路

    国产芯片原厂的出路:从风潮到现实的之路
    的头像 发表于 08-12 17:54 945次阅读

    万年芯:中美较量从奥运到科技,积极SiC器件

    人后、勇于的信念。图片源于潘展乐微博赛场外,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的较量同样激烈。当今世界,科技是国力角逐的根本。面对高科技“卡脖子”,万年芯等中国半导体从业者没有
    的头像 发表于 08-06 09:22 347次阅读
    万年芯:中美较量从奥运到科技,积极<b class='flag-5'>破</b><b class='flag-5'>局</b><b class='flag-5'>SiC</b>器件

    2024年上半年SiC产业融资热潮持续,40家企业共揽金近77亿元

    彰显了投资者对SiC产业未来发展的高度认可与坚定信心。在本轮融资热潮中,多家企业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青禾晶元以超过3亿元人民币的融资额傲视群雄,这笔资金
    的头像 发表于 07-10 11:52 370次阅读
    2024年上半年<b class='flag-5'>SiC</b><b class='flag-5'>产业</b>融资热潮持续,40家企业共揽金近77亿元

    莫之比2024年中总结丨聚焦,共绘下半年增长蓝图

    部署和规划。01复盘总结未来莫之比董事长陈浩文博士首先对2024年上半年整体工作做了回顾总结。在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和市场环境变化的压力和挑战,莫之比仍然交上了一份不错
    的头像 发表于 07-09 08:24 553次阅读
    莫之比2024年中总结丨聚焦<b class='flag-5'>破</b><b class='flag-5'>局</b>,共绘下半年增长蓝图

    全球碳化硅(SiC)项目获巨额资助,欧盟韩国联手推动产业化进程

    在近期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的变革中,碳化硅(SiC)项目迎来了一轮显著的资金支持。欧盟和韩国纷纷加大投入,累计超过11亿人民币的资金将用于推动SiC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在欧洲,一项名为Fa
    的头像 发表于 06-28 11:33 340次阅读
    全球碳化硅(<b class='flag-5'>SiC</b>)项目获巨额资助,欧盟韩国联手推动<b class='flag-5'>产业</b>化进程

    未来已来,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是自动驾驶的关键

    驾驶的关键的是具备人类的感知能力,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正是自动驾驶的关键。昱感微的雷视一体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就好像一双比人眼更敏锐的眼睛,可以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更丰富更精准的视觉语言——目标与环境的多
    发表于 04-11 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