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浙江实行新三年行动,构建“一图一网”的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新机制

lhl545545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浙江日报 2020-10-12 16:07 次阅读

在全国率先基本消灭地质灾害隐患点后,浙江又将率先开启地质灾害全面风险防控。近日,我省出台地质灾害“整体智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

去年底收官的我省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除险安居”三年行动,共减少隐患点5665处、消除重大隐患点1454处、减少受威胁人数13万人。如今,“整体智治”新三年行动在哪些方面有“升级”?又如何带给群众更强的安全感?记者采访了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

从防范单一灾害转向防“灾害链”

“新三年行动,要构建‘一图一网、一单一码,科学防控、整体智治’的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新机制,构建分区分类分级的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新体系,形成‘即时感知、科学决策、精准服务、高效运行、智能监管’的地质灾害防治新格局。”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与“除险安居”相比,“整体智治”三年行动要实现3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地质灾害的防治,从单部门应对单一灾种向多部门联动应对灾害链转变。”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什么是“灾害链”?多种灾害如多米诺骨牌般产生连锁反应,就是其典型特征。

“山洪、河水上涨不属于地质灾害,但事实上,灾害链不可能分割,防治也不能分开。我们复盘以往案例,得出的思考是:仅靠自然资源‘单部门’应对地质灾害是防治的短板。”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强调,地质灾害防治涉及自然资源、水利、气象、交通、建设等多部门,所以,新的三年行动,要转向“多部门联动应对灾害链”。

《方案》提出开展多灾种风险评价调查、建设地质灾害监测网、地质灾害风险预报预警工程等,要求到2022年底前,建成省市县地质灾害风险预报一体化平台。这些方面,都需要加大多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力度,同时再造灾害防治流程。

从人防为主转向“人防+智防”

第二个转变,是从人防为主向人防技防并重转变。

“以前地质灾害防治,大量依靠群测群防员。在新的三年行动里,人的作用依然重要,要形成1万人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和防灾管理员队伍。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运用,也被放到了重要的位置。”该负责人说。

今年汛期,临安等地已经率先用上了“风险码”,手机一扫警示牌上的二维码,所在区域的地质灾害动态风险就一目了然。今年4月15日,全国第一个数字化地质灾害动态风险管控平台“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风险防控平台”上线,布下了地质灾害预警的“天网”。成本只需数千元的物联网风险滑坡“黑匣子”,正被大规模部署在高风险区域,形成万山互联的“地网”,一旦山体发生位移,防控平台能立即收到“黑匣子”发出的警报……目前,我省已经有专业监测点427个,2500套专业仪器在运行,山区雨量自动监测站超过6000处。到2022年底前,我省的目标是累计建成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600个,新增山区雨量自动监测站1000处。

“智治”强调大数据、物联网、5G等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以地质灾害“风险码”为主线,构建集地质灾害监测、分析、预报、预警和应急服务于一体的信息化、智能化和可视化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灾前、灾中、灾后全过程动态科学管理。

从隐患点治理转向风险防控

第三个转变,是从隐患点治理转向风险防控。从点到面,已经成为浙江地质灾害治理的新目标。

2017年开始的“除险安居”三年行动,突出解决的是已发现的隐患点。据介绍,未来,对新发现的隐患点,我省将按照“即查即治”的要求消除隐患。到2022年底前,完成600处地质灾害综合治理。

然而,隐患点动态又隐蔽,不少地质灾害并不发生在已查明的隐患点,这就给地质灾害的防范出了一道难题。“如果说隐患点治理是治病,现在进行的风险防控,就是中医讲的‘上医治未病’,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该负责人介绍,到2022年底前,浙江将建成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的全省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风险码”管理信息系统、建成省市县三级统一的地质灾害风险综合管理平台,“全天候、全区域、全方位、全过程管控地质灾害风险”。

该负责人表示,到2022年,我省要初步建成地质灾害风险防控全国示范、防治水平区域领先、数字化管理率先跨越的地质灾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省份,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浙江经验和浙江样板。
责任编辑:pj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物联网
    +关注

    关注

    2881

    文章

    42268

    浏览量

    361665
  • 5G
    5G
    +关注

    关注

    1344

    文章

    47953

    浏览量

    557218
  • 大数据
    +关注

    关注

    64

    文章

    8732

    浏览量

    136800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振弦采集仪在地质灾害安全监测中的作用与实践

    振弦采集仪在地质灾害安全监测中的作用与实践 振弦采集仪是一种地质灾害监测设备,通过检测地质体的振动信号来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振弦采集仪被广泛应用于
    的头像 发表于 06-06 13:54 89次阅读
    振弦采集仪在<b class='flag-5'>地质灾害</b>安全监测中的作用与实践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电网北斗地质灾害远程监控系统|应用|原理科普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电网北斗地质灾害远程监控系统|应用|原理科普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或外部力量的作用,导致地表发生剧烈变化的现象。这些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
    的头像 发表于 06-06 09:16 137次阅读

    振弦采集仪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可行性研究

    振弦采集仪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可行性研究 引言: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是指在岩土体中由于自然力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活、财产以及环境造成威胁的灾害。为了及时发现并准确监测地质灾害
    的头像 发表于 05-28 14:09 161次阅读
    振弦采集仪在岩土工程<b class='flag-5'>地质灾害</b>监测中的可行性研究

    振弦采集仪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振弦采集仪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振弦采集仪(string vibration recorder)是一种专门用于监测地质灾害的仪器。它通过测量地表的振动信号来分析地下发生的地质活动,例如地震
    的头像 发表于 05-17 13:43 122次阅读
    振弦采集仪在<b class='flag-5'>地质灾害</b>监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振弦采集仪在预防地质灾害监测中的作用与应用前景

    振弦采集仪在预防地质灾害监测中的作用与应用前景 振弦采集仪(String Vibrating Sensor,简称SVM)是一种用于地质灾害监测的重要仪器,它通过测量地面振动信号来预测和预警地质灾害
    的头像 发表于 03-28 13:23 124次阅读
    振弦采集仪在预防<b class='flag-5'>地质灾害</b>监测中的作用与应用前景

    地质灾害在线监测,精准预警智能化

      自然灾害无情且威力巨大,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地质灾害作为重要的自然灾害类型之一,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损失和生命威胁。及时掌握地质灾害信息,提高预警能力和监测水平,
    的头像 发表于 03-22 14:06 180次阅读
    <b class='flag-5'>地质灾害</b>在线监测,精准预警智能化

    TC275HSM能支持SecOC中的密钥刷新机制吗?

    1.请教下,像TC275HSM 能支持SecOC中的密钥刷新机制吗?即SecOC中的密钥生成节点生成新的密钥后,是如何下发给ECU的HSM中?2. 二代HSM TC3xx 的HSM 集成
    发表于 02-21 06:07

    振弦采集仪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作用与意义

    振弦采集仪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作用与意义 振弦采集仪是一种地质灾害监测仪器,用于测量地面的震动和振动。它可以记录地质灾害发生时地震波在地面上的传播情况,通过分析数据来评估地质灾害的严重程
    的头像 发表于 12-25 14:01 225次阅读
    振弦采集仪在<b class='flag-5'>地质灾害</b>监测中的作用与意义

    2023年广州地质灾害风险点及新增隐患点专业监测设备建设项目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为此,各地加快完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稳步提升地质灾害防御能力,有效降低灾害风险
    的头像 发表于 12-08 10:57 319次阅读
    2023年广州<b class='flag-5'>地质灾害</b><b class='flag-5'>风险</b>点及新增隐患点专业监测设备建设项目

    中海达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解决方案说明

    受极端气象和复杂地形地质条件的影响,近年来铁路沿线地质灾害易发频发。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国务院决策部署制定了《关于加强铁路自然
    的头像 发表于 10-24 18:24 840次阅读

    多通道振弦数据记录仪在预防地质灾害中的重要性

    多通道振弦数据记录仪在预防地质灾害中的重要性 地质灾害是指在地表或岩体内部发生的、由地质原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造成威胁或损害的各种灾害
    的头像 发表于 09-25 14:13 254次阅读

    地质灾害监测方案(地质灾害监测原理与方法)

    我国坡地较多,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造成严重威胁。采用工业物联网技术进行地质灾害监测,可以实现对山体移动、边坡变形等地质灾害的预警和实时监测,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现提出如下
    的头像 发表于 09-04 11:07 527次阅读
    <b class='flag-5'>地质灾害</b>监测方案(<b class='flag-5'>地质灾害</b>监测原理与方法)

    华大北斗用“芯”服务地灾监测

    人类工程活动的增加也加剧了地质灾害风险。 主要地质灾害类型 目前我国地灾防治依然存在调查精度不够、先进技术手段应用不足、隐患识别、监测预警和风险
    发表于 08-31 09:15

    防范地质灾害,北斗用芯监测

    47年前的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造成24.2万人遇难、16万人重伤,百年工业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地质灾害的强大破坏力震人心魄。时至今日,各种地质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破坏仍时有出现
    的头像 发表于 07-28 11:33 339次阅读
    防范<b class='flag-5'>地质灾害</b>,北斗用芯监测

    红外雨量计(光学雨量传感器)在预防地质灾害中怎样发挥作用

    红外雨量计(光学雨量传感器)在预防地质灾害中怎样发挥作用 红外雨量计是一种利用红外线原理测量雨量的设备。在预防地质灾害中,红外雨量计可以发挥以下作用: 红外雨量计(光学雨量传感器)在预防地质灾害
    的头像 发表于 07-11 11:25 358次阅读
    红外雨量计(光学雨量传感器)在预防<b class='flag-5'>地质灾害</b>中怎样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