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的未来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
站在全球的视野,全球GDP的增速从2010年的4%下降到2019年的1.5%,这释放了强烈的信号,世界经济体的主要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都面临残酷的存量市场的竞争。
回看中国,中国制造业的未来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2016年至今,中国第二产业GDP增速下降至个位数,技术基础、外部环境、政策驱动、产业需求、人才发展五大因素构成中国制造业“全新”且“复杂”的土壤。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需要一个新的理念去引领制造业的革新,这就是智能制造概念诞生的初衷。因此,我们定义了智能制造的蓝图,是从传统制造模式的单一流程化,通过一系列技术、方法论、管理理念的革新和普及,形成一套高度协同、高度智能的制造模式。
这将带来制造业颠覆性的增长,从生产模式来说,可以真正实现C2M,实时响应、实时分配产能和物料,快速适配产线流程多批次、多环节可同时进行;从销售模式来讲,传统制造业以卖产品为主,未来制造企业将以卖服务为主,如提供“制衣服务”的类SaaS制造服务模式;从组织模式来讲,传统制造业有大量工人重复机械式工作,未来制造业将仅由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现场维护等高级职位。
当然,追逐愿景是漫长的旅程,但中国制造业确实是有意识地向愿景靠近。
根据亿欧智库测算,中国2000多家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转型升级支出达到10600亿人民币,突破万亿大关。2011年至2018年A股制造业公司转型升级支出复合增长率为15%,这一数值在2019至2023年将达到19%,中国制造转型升级需求拐点已过,进入万亿“提速换挡”新阶段。
中国制造业规模较大、质量较好的企业基本都在A股市场,这些企业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风向标。但中国存有全球最全的生产体系,不同制造业分野明显,为了进一步定位细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情况,我们将19个制造子行业分成四大板块,领导者领域和挑战者领域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
在中国制造业的顶层设计中,工业互联网正在逐渐发挥作用。工业互联网是融合发展的技术,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产生的新型技术形态。
在中国的语境下,工业互联网需要结合美德的发展思路,才能更好的适应中国多工业化进程并存、产业链条长且完整、不同制造企业规模共进共存的现实环境。因此,我们认为构建一个融合全链条、多模式、多路径的工业互联网体系与中国工业环境匹配度更高。
工业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其中网络是工业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的基础,平台是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安全是工业互联网的保障,三大体系各自包含了与之相应的架构与技术构成,融合发展构建了工业互联网生态。
相比于智能制造的概念,工业互联网更强调新技术与传统体系的融合,以及整个行业非“单点式”发展,而是“体系化”发展。
根据亿欧智库的测算,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体系市场规模为8304亿元,其中以工业网络、工业传感、工业软件、工业云以及工业互联网安全为主的核心领域达到2810亿元市场规模,并整体有望在2022年突破万亿大关。
同时,在对众多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服务商进行研究时,我们基于SPC模型总结出了目前工业互联网生态的“快照”,但这不代表这个领域的未来。
目前中国工业互联网仍然处在早起阶段,尚不具备体系化对外竞争的能力。除了政策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动力更来源于其带来的工业场景价值,工业互联网场景价值的体现将由点到面,从单点场景价值向上突破至管理流程价值,再突破渗透至产业协同价值,这使得未来具备场景和行业Know-How的服务商更具有发展潜力。
-
制造业
+关注
关注
9文章
2213浏览量
53527 -
工业互联网
+关注
关注
28文章
4293浏览量
9403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