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云数据中心、物联网、下一代网络、自动驾驶等新型工作负载不断涌现,一个新的多元异构计算时代已经来临。
得益于其指数级增强的算力,作为异构计算的“新军”,量子计算技术已经成为科技领域和信息通信行业关注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热点纷呈。特别是在2019年10月Google发布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实验成果后,众多研究机构、科技企业、初创公司和行业巨头已开始合作探索量子计算的实际应用。
其中,成立于2018年的深圳量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量旋科技”),就是这么一支生力军。量旋科技总经理、联合创始人邹均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量子计算不会取代经典计算,量子计算通过与经典计算进行协同,共同为用户提供体验更佳和性价比更高的算力;而且,作为一种全新的计算范例,量子计算不仅需要新的硬件,还需要新的软件和算法堆栈,只有软硬协同,才能实现一个可运行应用程序的商业级量子计算系统。”
作为一家行业初创公司,量旋科技专注于桌面型核磁共振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射频测控系统、量子计算相关软件和实用型量子计算机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以及提供量子计算相关技术的服务,致力于推动量子计算的产业化。目前,量旋科技已经推出了全球首款桌面型核磁共振量子计算机--双子座,以及可以链接多个量子计算体系的云服务平台--金牛座。
清晰定位:做好工程师该做的事情
在过去的120年中,量子力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知与认可。特别是在量子信息领域,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新用例都在加速成熟。具体到量子计算,其最大的特征就是算力指数级提升,可以解决很多经典计算不擅长甚至难以企及的场景应用。
在邹均庭看来,全球量子计算产业还没有进入到能够提供生产力的阶段;他预测两到三年之后,会陆陆续续进入实际应用,比如在药物分子以及材料的模拟和辅助设计,可能会得到率先应用。
在量子计算领域,虽然我国与全球先进水平还有些差距,但差距并不大,“对于我们从业者来讲,我们有信心不会重蹈半导体的覆辙,有信心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邹均庭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是因为我国在量子计算科学研究领域并不落后。以量旋科技为例,团队有多名来自于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以及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著名专家;其首席科学家曾蓓教授更是在量子计算领域深耕超过20年。
“量旋科技的核心团队是抱着对量子计算行业的信心和热情从国外回来回国创业,我们定位比较清晰,科学家做科学家的事情,工程师做工程师的事情。对于我们来讲,发文章不是目的,我们更希望把技术创新用到量子计算产品上,真正实现量子计算产品的实用化和产业化。”邹均庭表示。目前,量旋科技已经收获了天使轮投资,正在快速前行。
双子+金牛:加速产品化、商用化进程
在采访中,邹均庭也坦言,哪怕是诸如行业领先者的IBM和英特尔,其量子计算产品更多的还是在实验室阶段,更遑论是行业新军的量旋科技。
但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量旋科技必须要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来完成产品化的切入,去不断拓展、丰富和完善产品布局与商业模式导入。”邹均庭表示。
以量旋科技推出的全球首款桌面型核磁共振量子计算机---双子座为例,其具备体积小、重量轻、免维护,仪器稳定性好,具有量子计算的所有元素,并且操控简单,提供量子计算教学的整体解决方案。在邹均庭看来,这是一款非常具有突破性意义的产品,“量子计算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培养,不仅仅需要科学家,更需要海量的工程师进行硬件、应用软件和算法堆栈的创新,而‘双子座’大大降低了量子计算的行业门槛。这使得我们有条件,不仅是在高校,甚至在高中阶段就开设相关课程。”
金牛座则是量旋科技在此次PT展上重磅发布的最新量子计算云平台,最高可以实现6个比特的接入,可以在平台上进行算法的演示,高校老师、技术爱好者、应用开发者都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运行和验证。“换句话说,我们把算法做好了,一旦硬件到达阈值,很快它可以变成生产力。在量子行业还有很多公司或团队做软件,我们硬件可能稍微拖了点后腿,但是我们还有云平台。现在的计算机,数据中心的运行模式都是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对象,将来肯定会有相应的团队提供商业化的软件,甚至提供解决方案,去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上下而求索:芯片与应用将成发力两端
面对波诡云谲的国际环境,ICT领域也是“黑天鹅”事件频发。华为被制裁,更是给整个我国信息通信产业敲响了警钟。特别是在芯片领域,一直是困扰我国产业发展的瓶颈。
邹均庭表示,量旋科技之所以会发布双子座产品,就是要充分验证技术能力和商业模式,“量旋科技现在从芯片、测控等等几个方面都开始进行了研发,但我们深知,仅仅依靠自身团队力量还是不够的,我们跟其他很多高校研究所进行了合作开发。”
除了在底层硬核技术方面,量旋科技还在向应用端延展,从最终用户需求端开始切入,探索量子计算如何与经典计算结合,特别是在超算领域,为最终用户提供更具性价比的算力资源,为他们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面向未来,量旋科技已经有了明确规划,致力于推动我国量子计算产业化进程。“在近两年之内实现超导芯片量子计算机的产品发布,逐渐追赶国际先进水平,量子计算已经从书本、论文走向产业。量子计算产业没有科学鸿沟,只要我们能够扎扎实实消耗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踏踏实实去做这个事情是肯定能做的。我们希望能够伴随着学术界的发展,为业界提供所需要的技术转化、产品落地和规模商用能力。”
责任编辑:gt
-
物联网
+关注
关注
2909文章
44634浏览量
373351 -
数据中心
+关注
关注
16文章
4778浏览量
72124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1文章
47274浏览量
238484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