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搞好科研之人不少,能做好企业之人亦不在少数。但能同时做好科研和企业之人却不多见。能既做好科研、企业,又颜值出众、有思想之人则凤毛麟角,范东睿老师便是这样的人。”伏羲智库创始人李晓东评价。
这位刚逾不惑之年的儒雅绅士,不仅曾是中科院高材生,还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高通量计算机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中科睿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众核处理芯片睿芯一号(Godson-T)曾入选“全球十大服务器芯片设计”,为全球众核处理器结构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
01
从零开始
“咱们要做芯片,芯片会很牛!”2000年,李国杰院士的豪言壮语令几名研和企业之人却不多见。能既做好科研、企业,又颜值出众、有思想之人则凤毛麟角,范东睿老师便是这样的人。”伏羲智库创始人李晓东评价。
就这样,范东睿与其他几名20岁出头的学霸们,凭着无知者无畏的勇气,开始进入当时几乎一片空白的芯片研究领域,进行由0到1的探索。
二十年后的今天,那个数学科班出身、转而投身硬件研发的少年,鬓间已有白发。他从最基础的芯片设计教科书啃起,逐渐成长为一名“信息高铁”专家!
02
时代变迁
范东睿说,过去二十年,全球核心技术迭代速度很快。国内相关行业方面不乏单点突破,如“神威·太湖之光”夺得“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四连冠。但产业方面始终面临严峻瓶颈,从核心基础突破到产业成功尚需努力。中科院计算所孙凝晖院士提出的“信息高铁”或许是中国为全球产业迭代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回溯人类发展史,所谓划时代的技术,都各有里程碑式的标签。比如上世纪80年代,以超算中心为代表的IT 1.0时代体现的是机器间的一元互联,特点为高算力;2000年进入以云计算中心为代表的IT 2.0时代,实现人-机二元互联,特点为高带宽;如今,我们已进入以高通量计算中心为代表的IT 3.0时代,人-机-物实现三元互联,特点为高通量。
对比三大阶段,范东睿说,IT 1.0属于“信息航路”,追求速度,特点为算得快,但吞吐量小;IT 2.0属于 “信息高速公路”,追求共享,特点是算得省,吞吐量提升,但延迟不可控、干扰不确定。IT 3.0时代的“信息高铁”将具备高并发、强实时、全局可调、内构安全等优势。作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信息高铁”面向人-机-物三元融合的网络计算需求,像高铁一样展现高通量的计算与传输能力,并提供万物智联时代的高品质信息服务。
更为重要的是,比起核心技术单点突破,“信息高铁”提供了一整套产业升级的思路。对于产业的力量,范东睿深有体会。他回忆起首次去日本参加学术交流的情景:当时已参与中国芯片研发、实现不小突破,“自我感觉良好”,但参会时他很快便发现“日本随便一个公司都能做出相当不错的芯片”。“那时我才意识到产业及市场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因此,在谈到“信息高铁”产业带动作用时,范东睿显得非常兴奋。同时,在交流中,他也期盼二十年后,“信息高铁”在推动产业升级同时,亦能成为引领整体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产业所使用的基础设施。这不仅对于中国,甚至对于全世界,都是可以共享产业革命带来的丰硕成果。
照片(来自伏羲智库):10月9日,范东睿应邀来到伏羲智库作伏羲书院“信息高铁——构建国家自主信息基础设施”主题讲座
03
深入浅出
即便是业界大佬,也有碰壁之时。范东睿回忆起自己推广“信息高铁”、“高通量”等新概念时的遭遇。他说,甚至不少专业人士也会将“高通量计算”、“高性能计算”混为一谈,认为“高通量”研究必要性甚微。
他笑谈,过去给不少领导介绍高通量计算时,由于技术内容过于硬核,导致他们一听就睡,醒来便批。后来,范东睿开动脑筋,思考如何能把枯燥的技术讲到听者心里去。终于有一天,他豁然开朗,决定以动画形式,驱赶听众困意。通过他生动的演示,“高性能计算”、“高通量计算”的区别跃然屏上:“高性能计算”是比谁跑得快,正常计时,谁速度快谁就赢;“高通量计算”则是比谁跑得多,以倒计时方式,特定时间内谁流量多谁取胜。
范东睿说,强调“高性能计算”的“信息高速公路”通过互联网普及和应用,深刻影响了数字经济;而突显“高通量”的“信息高铁”则构建各类数字经济产业应用专网,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应用深度融合,加速行业数字化进程。两者长期并存,协同工作,迭代演化。
04
数字之变
范东睿反复强调数字经济之于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无独有偶,李晓东曾多次表示,数字经济是以数据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全球均已将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进行配置,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抓住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历史机遇,对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指标体系都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这对同年进入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70后师兄弟, 英雄所见略同。
范东睿指出,2018年,中国31万亿元的数字经济规模GDP占比达34.8%,位居世界第二。即便如此,我们也要看到潜力与希望——2016至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增长38%,势头迅猛。针对产业数字化,范东睿通过一组数据直观展现发展空间:互联网使我国200万出租车变为当下3000万网约车、10亿快递量变为500亿;平日1.5万笔每秒的银行卡支付形成的交易峰值,在双11期间陡增至49万笔每秒……
李晓东提问“信息高铁”会否像高铁一般,给地方带来发展机遇同时,“吸”走当地人才,进一步拉大数字鸿沟。范东睿对此表示,人的流动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他认为,“信息高铁”能够跨越某一城市、地区是否已通高铁的区域限制,直接拉动产业发展。若一个城市或地区能够早动手、早围绕自身传统优势创新产业发展,应能追赶浪潮、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对于数字时代人们普遍关心的数据计算、存储、使用、安全等问题,李晓东指出伏羲智库正从事非常重要的相关研究,如智能城市项目同样涉及的数据索引、交换、确权等。关于数据安全,范东睿介绍,内控安全是高通量计算四大核心之一,亦为其最具提升空间的版块。对于敏感数据,目前较普遍的处理方式包括:从系统角度,集中对外提供数据相关服务;对核心加密,通过校验防止篡改;协议方面,借助有限带宽调动资源。范东睿希望今后能与伏羲智库在数据使用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05
互联共享
“信息领域谁也不能高枕无忧,很多知名大公司都曾一夕之间倒掉”,既是学者又是企业家的范东睿总是严阵以待。这种“枕戈待旦”的紧迫感使他成为中国数字经济新时代的先锋。但他同时希望学习、借鉴互联网服务思路,更好地让“高通量计算”、“信息高铁”服务于用户。
在这方面,深耕互联网的李晓东谈到,互联网7*24*365不间断高质量服务模式,倒逼计算能力、服务模式升级;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特点,也形成了开放的产业生态。这种精神和模式至关重要。不难看出,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无论是“信息高铁”还是“高通量计算”,其初衷皆为让更多人享受更高质量的服务。这或许才是万物互联的题中之义!
-END-
原文标题:伏羲书院 | 范东睿:万物互联为何需要“信息高铁”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SmarCo中科睿芯】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5文章
50816浏览量
423648 -
互联网
+关注
关注
54文章
11155浏览量
103312 -
物联网
+关注
关注
2909文章
44635浏览量
373378 -
IT
+关注
关注
2文章
864浏览量
63519
原文标题:伏羲书院 | 范东睿:万物互联为何需要“信息高铁”
文章出处:【微信号:gh_d66fc4899f4f,微信公众号:SmarCo中科睿芯】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