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必将是L4级自动驾驶的元年”,10月21日,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席忠民先生在“2020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召开期间,接受盖世汽车等媒体采访时指出。
在他看来,国内做L4级别感知、雷达以及激光雷达的企业,将在2022年实现激光雷达、操作系统等核心硬件量产化,同年也将开启示范运行,但想要真正实现大批量量产,可能要到2025年、2026年之后。
对于未来自动驾驶到来后产业的分工上,他认为,“底层芯片、硬件、感知系统方面,主机厂不会涉及,我们主要做的是所有感知、底层、芯片以及操作系统之上的操作应用开发,从而打造差异化,比如自动驾驶的应用,通过大数据回馈,不断的更新软件,给用户提供不断迭代的驾乘体验。”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这是目前产业链上下达成的共识,但在汽车自动驾驶领域,自主零部件企业仍存在诸多短板。例如,汽车电气化、智能化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电子元器件。
据席忠民介绍,疫情导致全球产业链停摆下,广汽梳理供应链发现,其进口电子元器件共有1300种,且分布全球各地,甚至包括智利和巴西,而造成这一现状出现的根本原因仍是我国电子元器件技术短板不容忽视。
他认为,随着我国地平线、华为等科技类企业的崛起,让我国在L4级等更高级别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力超过了欧美等国,但软件定义汽车的根本仍在硬件本身,没有好的硬件做支撑,软件仍无法获得有效数据。而这一短板的核心仍在于我国电子元器件技术的缺失。
但他同时指出,目前国家政府部门已认识到这一问题,未来也将逐步完善这一产业,“相信到2022年-2023年我国将在这一领域实现新的突破,从而推动我国自动驾驶技术加速向前”。
而对于传统零部件企业,席忠民呼吁,“传统的研发模式和规模效应模式一定要改变,好的科技要先做市场的引领,得到市场的认可和引领才能做好后期的规模效应。”
他认为现在的创新不是主机厂的创新,也不是供应链企业的创新,而是产业链整体的创新。“主机厂给供应链的需求不一定是最好的要求,整个产业链要共同创新。”
在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中,动力电池仍然是行业和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席忠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电池在续航、充电、成本、寿命、安全等五大方面仍然在做技术探索。广汽新能源目前致力于与供应商共同开发不起火的电池、寿命10年不衰减的电池。
“我认为到2022-2023年纯电动汽车的成本可能会做到与混动车型相当。“同时,他认为过去电池企业对电池要用8-10年的长寿命期没有深刻的认识,而政策引导的高能量密度对安全性考验更大。
“如今行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与电池企业沟通,不要做短期的技术储备,要做长期的汽车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的考验,来提升整体安全性。”
责任编辑:tzh
-
动力电池
+关注
关注
113文章
4553浏览量
78025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7文章
51345浏览量
428297 -
自动驾驶
+关注
关注
785文章
13954浏览量
16726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2024年自动驾驶行业热点技术盘点
NVIDIA DRIVE技术推动自动驾驶发展
北斗智联荣获2024年度自动驾驶领域创新企业
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10.0版即将全球发布
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有自动驾驶吗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A/DD/wKgaomcXUg2AKdNuAAEXvBseoXE121.jpg)
FPGA在自动驾驶领域有哪些优势?
FPGA在自动驾驶领域有哪些应用?
嵌入式热门领域有哪些?
自动驾驶的研发为无人驾驶的应用铺设了坚实基石
国家的支持为自动驾驶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未来已来,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是自动驾驶破局的关键
自动驾驶已成现实?赛思时间同步服务器赋能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为自动驾驶提供中国方案
![<b class='flag-5'>自动驾驶</b>已成现实?赛思时间同步服务器赋能北京市高级别<b class='flag-5'>自动驾驶</b>示范区,为<b class='flag-5'>自动驾驶</b>提供中国方案](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6/45/wKgaomX830-AIvG2AAAu0w28QFo812.png)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