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变革之快,总是超乎保守者的想象。
在许多人的直觉里,过去几年,当科技媒体在向大众描绘“机器人时代”的恢弘蓝图时,还仿佛是在谈论未来一隅,但忽如一夜,人们就已能清晰听到机器人技术落地的声音。
能自己坐电梯送餐的机器人,会做粤菜的机器人,会做咖啡的机器人,会垃圾分类的机器人,宠物陪伴机器人……过去一年,各种新型机器人频繁出现,即便抛去其中的噱头成分,我们似乎也很难否认,人类未来终将会与各种机器人共存。
众所周知,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机器人可被简单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后者又分为商用机器人和家用机器人)。尽管在劳动力人口占比下降,人力成本不断上扬,机器人单价日渐下调等合力作用下,几年前开始中国就已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销售市场,但在很多人看来,相较于已初步产业化的工业机器人,当前中国机器人创业的先机会发生在服务领域。
这也不难理解。
在技术层面,不同于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处于追随者位置,在服务机器人领域,中国在市场规模和产业链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中国珠三角地区拥有生产全部服务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能力。
在需求方面,尽管由于服务机器人场景复杂多元,每个行业需要在成本,实用性和量产之间觅得某种平衡,但在理论上,人类每一次技术工具的进步,都伴随着生产效率的提升,服务机器人也不例外,企业对机器人的最大用途就是降本增效。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国际机器人联盟的数据显示,在全部专用服务机器人应用领域里,物流机器人是最大的增长引擎,2019年物流机器人销量达到7.5万台,占全球专用服务机器人销量的43.35%——物流几乎是对“降本增效”最敏感的行业之一,无论是运输,仓储还是配送环节,整个物流产业链几乎都正在被你所熟知的各种新科技加持。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未来4-5年,这种增长也将发生在其他“效率为王”的领域。
具体到中国,过去几年,中国服务机器人也在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迅猛增长。
2013—2018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分别为3.3亿美元,4.5亿美元,6.4亿美元,9.4亿美元,12.8亿美元和18.4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0.4%,38.4%,37.1%,47.9%,36.2%和43.9%。
从中国电子学会获悉,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已占全球市场1/4以上,2020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亿美元。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梁靓介绍,201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94.1亿美元,其中服务机器人94.6亿美元,同比增长14.1%;服务机器人获得领域内最快增长。2019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86.8亿美元,其中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为22亿美元。
而服务机器人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是选对场景,真正解决现实问题,然后是积累数据,夯实数据壁垒,成为行业专家,最后是选择一个适当的商业模式。
不过,也许是现阶段机器人降本增效的优势还不够明显,机器人自身也远远谈不上多么智能,很多机器人创业项目,还徘徊在第一步,整个服务机器人产业也一直在规模应用的边缘反复试探。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反复试探,它也会更多出现在B端而非C端。
在C端机器人市场,“扫地机器人”等家务型机器人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但非家务型机器人是个纯粹的消费增量市场,在市场教育普及前,很难说服早期尝鲜者以外的大众用户购买一台偏娱乐的机器人。
更重要的是,大众对机器人总有不切实际的想象,认为其具有某种通用性,觉得他们花几百块钱买的机器人能立即被委以“智能管家”重任,可以帮忙打理家里一切,还能在无聊时陪人聊天。
但受限于当前语音交互技术的羸弱(目前语音交互技术尽管识别率很高,但只能完成模式化应对,一旦试图进行跨场景和跨任务对话,就会经常陷入尬聊),让他们对目前的“陪伴机器人”颇有微词。
因此就像远望资本创始合伙人程浩所言:“直白说B端买机器人的目的是为了省钱,是以替代人力为目的,但C端确是在额外花钱,所以需求有明显的差别。To B都是单任务的,机器人只要做好一件事就行了。而To C消费端,恨不得什么都能干,又能唱歌、又能跳舞、又能聊天、又能清洁。但现在根本不现实,技术成熟度还不够。”
而当现有技术无法满足人类的陪伴需求,机器人“下沉”至宠物市场,出现宠物陪伴机器人,也就不难理解了。
责任编辑:PSY
-
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11文章
28366浏览量
206888 -
工业机器人
+关注
关注
91文章
3359浏览量
92619 -
服务机器人
+关注
关注
9文章
578浏览量
52533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