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国联通之后,近日,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也成功获得工信部批准,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随着三大运营商均获eSIM“牌照”,eSIM应用研究将加速,eSIM服务有望成为三大运营商新的增长点,国内eSIM市场的竞争也将全面升温。
三大运营商齐聚eSIM市场
近日,工信部发布批复文件,同意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不过,工信部规定服务仅限开通数据业务和与之相关的定向话音、定向短信业务,仅可在自有渠道办理物联网等领域 eSIM 技术应用服务,与转售企业合作提供相关服务须另行申请。
eSIM即嵌入式SIM的缩写。顾名思义,就是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无需再像现在一样插入实体SIM卡。与实体SIM卡相比,eSIM拥有成本低、占空间小、配置灵活、可靠性高等特点。
虽然,近期运营商才拿到eSIM牌照,但过去几年三大运营商已经在国内部分省市试点推出了一些eSIM服务。
中国联通2015年就开始研究和布局eSIM业务,2017年首家获批eSIM可穿戴业务试点, 2019年3月,经工信部批复同意,中国联通将eSIM可穿戴设备独立号码业务从试点拓展至全国。
此外,2018年3月,中国联通开始试点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也于2018年开始试点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2018年12月,中国电信在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武汉、成都、杭州开启此项业务。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牌照”获批,运营商可在全国范围开展各类有关eSIM的服务,未来,三大运营商应该会投入更多精力在eSIM上。
eSIM带来万物互联更多可能
比起实体 SIM 卡,eSIM作为电子化的SIM卡,它的推行有望实现多方面变革。
首先,对用户而言,一方面,eSIM 卡无需用户进行物理插拔,实现了电子化和无卡化。另一方面,eSIM 卡并未与特定运营商绑定,用户可在不同运营商之间随时切换。
其次,对终端设备商来说,eSIM将卡槽去除,在进行设备的主板设计时,无需预留卡槽,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而且由于 eSIM 卡内嵌于主板上,极大地改善了抗震和防水能力,非常适合智能手表和运动手环等物联网设备。
再次,对企业也带来方便。以车企为例,在车辆的进出口跨境中,需要码号管理的服务。eSIM可以降低物料管理、人力投入和操作流程的繁琐程度,带来通关流程简化和便利性提升。
第四,对运营商来讲,eSIM的多场景化,带来了万物互联应用的更多可能,可以成为运营商发展创新业务的抓手。当前,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热情空前高涨,从各种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家居,再到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应用风生水起,相比SIM卡,运营商采用eSIM技术,显然是个更好的选择。
华泰证券表示,eSIM的推广或将降低运营商的采购成本,传统SIM模式下,运营商采购SIM卡,而eSIM模式下,智能终端厂商进行SIM的采购。
掘金新应用蓝海挑战不小
随着5G、万物智联时代的到来,在物联网设备领域,eSIM 卡更是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对于三大运营商而言, eSIM服务可能为其提供新的营收来源。
在此背景下,三大运营商均在加紧eSIM布局。中国联通今年2月,发布全球首款5G+eSIM模组FG150和FM150。中国移动今年10月启动大规模eSIM晶圆采购,采购总规模达7000万颗。此外,中国移动还建立了物联网eSIM平台——“贯众互联平台”,该平台支持基于eSIM(2G/4G)的蜂窝网络服务。不难想象,获得eSIM牌照后,中国电信接下来也必然会有更多针对eSIM业务的大动作。
目前,eSIM技术已被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伴侣等,下一步将在车联网、工业物联网等电子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eSIM新业务的出现,对运营商来说是巨大的商业机会,不过挑战也非常大。
一方面,eSIM卡未与特定运营商绑定,用户可在不同运营商之间随时切换,将对运营商的服务运营考验巨大。运营商要想让自家eSIM服务脱颖而出,必须提升技术、业务创新、网络连接等全方位的能力。
另一方面,需要同时产业创新和业务探索。eSIM卡产业链里面涉及到括运营商、终端厂商、APP厂商、方案服务商、卡商、芯片商等多方企业,如何打通eSIM卡产业链,实现多方共赢,尤为关键。
从目前eSIM产业链的发展来看,运营商、模组厂商、方案商和设备厂商均蓄势待发,迎接eSIM时代的到来。
责任编辑:gt
-
运营商
+关注
关注
4文章
2398浏览量
44423 -
中国移动
+关注
关注
22文章
5548浏览量
71092 -
中国电信
+关注
关注
22文章
3454浏览量
62263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