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是我国5G正式商用一周年的日子。一年来,5G通信技术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势头迅猛。
作为我国5G建设的主力军,中国移动已在5G应用上率先探索。近日,中国移动举办“东西南北中 5G发展看移动”媒体行活动,来到河南省郑州市,探寻5G SA网络下的多项5G商用解决方案所展示出5G“改变”的力量。
硬核5G网络支撑 智慧医疗迭代
当前,中国的公众医疗资源依然处在紧张、病患聚集的压力下,整个医疗行业没有丝毫松懈。中国移动立足医疗行业特点和社会情势,推出5G智慧医疗解决方案,通过5G技术、远程诊断、互联网医院平台等,为各地区医疗机构提供了有力支撑,协助医疗行业有序开展工作。
这其中,中国移动河南公司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远程医疗中心、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媒体行活动首日,记者一行走进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亲身感受5G技术的发展为医疗带来的彻底改变。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国家远程医疗中心和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赵杰介绍,目前医疗机器人能够自主识路、自动避障,实现导航导诊、检验检测、消毒防疫,提升医院物料传输效率、信息服务能力,降低医疗设备安全隐患,在疫情期间也是屡建奇功。
“点到点的传输延时不超过2毫秒,端到端传输低于16.8毫秒,以上两个数据已完全可以满足远程手术指导”,赵杰告诉我们,正是依托5G大带宽低时延的网络,真正实现医疗资源下沉,打通智慧医疗的“最后一公里”。
5G网络不仅缩短空间距离,还有效压缩院前急救延迟时间。在郑大一附院内正在调试一辆拥有5G网络和北斗导航系统的救护车。赵杰介绍,患者从被抬上救护车的那一刻起,即相当于已经“入院”,车上“院前”急救人员与医院“院内”的医疗团队实现“零时差”融合,车载摄像头可清晰呈现患者情况,同时,各类监护仪器也可实时传输患者生命体征的各类指标,无论是院前急救还是长途转运,都给患者提供了更多一重保障。
“中国移动作为5G网络建设的主力军,与郑大一附院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赵杰表示,自双方合作以来,全面提升远程医疗业务向移动化、远程化、智能化全面发展。在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共同探索5G与医疗应用的结合,以郑大一附院为基础和核心,构建“省-市-县-乡-村”5G固移融合的高带宽、高可靠新型医疗专网,通过建设“端、网、云、数、智”的互联网医疗救治技术平台,在医疗救治设备及应用、医疗数据互联网互通、智能诊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重点方向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形成国家标准。截止到2020年6月底,双方携手已完成“省-市-县-乡-村-院前急救”六级示范网络搭建。
赵杰认为,5G在医疗上的应用,将彻底改变整个医疗生态,对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医院诊疗效率、优化医院服务水平,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实现真正的诊疗资源优化下沉,医疗数据安全共享,让人们享受到5G智慧医疗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
博物馆奇妙之旅 “云端”文物有灵魂
在中国移动河南公司和河南博物院联合打造的5G智慧博物馆,让文物走上了“云端”,被赋予了鲜活的“灵魂”。
在入门处,“雾幕”上呈现的莲鹤方壶立即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精美细致的成色,加之鲜花、仙鹤等元素,似乎莲鹤方壶也有了“灵魂”一样。据介绍,中国移动河南公司对河南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莲鹤方壶进行5000面数字化采集和建模,将其储存在云端配以边缘计算,通过移动5G网络实时播放。
触摸展示屏上文物,能够进行360°自由旋转、放大缩小、欣赏文物高清文理、结构等深度信息,还可以扫描二维码与微信好友分享。这是河南博物院通过5G技术打造的可供多人实时触动的三维国宝魔墙,通过三维模型和二维图片展示将馆藏珍贵文物“送”上云端。
而5G+沉浸式千里江山图则是利用移动5G大带宽、低时延的优势特性,把北宋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千里江山图》,通过5G+沉浸式全息投影,借助高倍像素填充率和纹理速率增强云端渲染,利用增强型着色和反向着色将画的表达方式不断创新升级,使历史传承下来的画作展现出更多新的可能性,呈现出一个叹为观止的《千里江山图》艺术沉浸空间,让千里江山图动起来,给你“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感觉,让观众置身其中,与科技对话,与传统艺术交流。
“5G智慧博物馆”可实现10000万+件文物的资产数字化及云化共享。中国移动河南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对沉睡在博物馆库房内的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建模,还原历史场景和文物原貌,形成全息数字资产,进而通过5G技术将全息文物“活”在世人眼前,让人民群众更加喜闻乐见。
5G助推智慧城市管理升级 提供立体化解决方案
“无人机将拍摄到的画面实时传输至平台,可与前期的历史画面形成对比,工地是否有不规范的地方,或者工地之前要求整改的地方是否到位,都可一目了然。”在郑东新区智慧岛未来城市运营中心,河南浩宇空间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正通过现场的大屏幕讲解着其与中国移动河南公司郑州分公司合作打造的5G无人机新型智慧城市巡查系统。
据介绍,5G+智慧城市工地管理项目,通过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机和5G传输模块,采用无人机航空遥感、地理信息、大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处理等技术,实现无人机巡查工作可视化、工单化、自动化,可为城市运行管理、公共安全、应急处理、环保监管等提供有力保障。未来,5G+AI结合之下的遥感技术将在智慧城市管理、智慧管道巡检、智慧环保巡查、智慧消防等领域提供更高效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也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管理效率。
2019年底,郑州高新区大气攻坚办首次使用5G+无人机技术在高新区内进行远程高清视频巡查,从巡查正式开始到结束,历时12.5小时,共巡查了72处工地,单个工地巡查平均用时10.4分钟。依托于5G网络大带宽、低时延的特性,将传统的硬盘等物理回传方式改变为网络实时回传,提高了巡查速度和工作效率,也解决了传统排查过程中入场难、取证难、耗时长等问题。
走出郑东新区智慧岛未来城市运营中心,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记者乘上了名为“小宇”的5G宇通自动驾驶巴士。
在乘车过程中,“小宇”非常聪明,在距离红绿灯还有50米时,记者看到车内屏幕实时同步交通信号灯讯息,“小宇”在计算完距离、时间后自动降低车速,在红灯亮起时精准地在停车线前刹车等待。不仅如此,在公交站台,“小宇”能准确地停靠在站台旁边;当路上有行人横穿马路时,也能及时做出反应;当车上的温度过高时,通过语音操控还可以调低车内的空调温度;甚至还能智能调度车辆,当检测到站台等待的乘客比较多时,就会自动加派车辆。
智慧岛5G智能公交是中国移动携手宇通开通的全球首条5G无人驾驶公交线路,于2019年5月17日正式常态化运行,自动驾驶车辆、路侧设备、云控平台间的信息交互均通过移动5G进行传输,自动驾驶系统、云控平台系统、车辆系统等远程升级也通过移动5G开展,能够在没有车道护栏隔离的状态下自动运行,识别红绿灯、行人、障碍物,具备智能交互、超级巡航、自主超车、路口通行、远程驾驶、自动充电、动态避障、精准停靠、车路协同、自动泊车、OTA远程升级、自主标定等功能,可提供高效、便捷、准时、舒适的主动出行服务。
据悉,在郑东新区金融岛、高新区天建湖,5G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已先后落地试运行,未来,自动驾驶巴士将“走进”郑州大街小巷。
责任编辑:pj
-
互联网
+关注
关注
54文章
11070浏览量
102596 -
5G
+关注
关注
1352文章
48325浏览量
562916 -
智慧医疗
+关注
关注
9文章
1057浏览量
46421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