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美国半导体巨头英伟达宣布收购英国芯片架构公司ARM,这笔足以重塑全球半导体格局的交易仍在等待各国反垄断审查。最近,包括倪光南在内的中国产业界人士相继发声:若该收购完成,将对中国企业非常不利。 10月21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科技公司,已向中国监管部门表达了对英伟达收购ARM的担忧,这有可能导致这笔4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00亿元)的巨额并购告吹。
彭博社:华为等中国公司寻求限制英伟达收购ARM 报道引述匿名知情人士指出,中国几家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公司一直在与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沟通,希望该部门要么否决这笔交易,要么增加附加条件,以确保它们可以继续使用ARM的技术。 这些公司最担心的是,英伟达可能会强迫ARM停止与中国企业合作。 事实上,ARM虽然总部在英国剑桥,但早在2016年就被日本软银集团收购,该公司并没有芯片工厂,主要以自己的核心架构IP授权给行业内的使用者,收入主要靠一次性授权费和版税提成。
目前,ARM设计的芯片架构被广泛用于苹果、三星、华为、英伟达、高通等知名企业,以至于全球90%的智能手机处理器和其他类型的移动芯片采用的都是ARM设计的架构方案。 与此同时,英伟达是GPU(图形处理器)的发明者和龙头厂商。近些年来,随着大数据和AI兴起,该公司凭借在GPU领域打下的基础,迅速在AI、数据中心、云计算等核心科技行业布局发力。 随着行业地位不断提升,今年7月,英伟达更是一举超越英特尔,成为美国市值最高的半导体厂商,目前市值已领先后者超过1000亿美元,在全球半导体企业中也仅次于台积电和三星。
英伟达(白线)和英特尔股价走势比较 图片来自:彭博社
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若英伟达成功将ARM收入囊中,不仅将成为半导体行业历史上最大的收购之一,还将催生出一个芯片界的“巨无霸”。 “中国没有理由让这笔交易顺利通过”,彭博行业分析师直言,“如果允许英伟达收购ARM,可能会使华为更难获取这家英国公司设计的芯片架构。而ARM的设计是华为众多产品的基础,包括麒麟手机芯片、鲲鹏服务器芯片和用于人工智能应用的昇腾芯片等。” 华为方面和中国监管机构均未回应彭博社的置评请求。 对于这笔交易,英伟达方面信心十足。 “一旦我们解释了交易的理由和我们的计划,世界各地的监管机构就会意识到,这是两家互补的公司。
两家公司在合并时会产生新的创新,这对市场有利。”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 但中国产业界并不这么认为。 行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一方面,英伟达收购ARM以后,可能会利用其市场垄断地位压制竞争对手,使竞争对手得不到授权或者不能公平地得到授权;另一方面,被收购后,ARM将受到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法规的约束,在产品出口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市场时,都必须遵守美国法规。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也认为,英伟达如果并购成功,肯定对中国企业非常不利。 “所以我相信我们商务部可能会否了这个并购,是不是能够并购成呢,也不知道。总而言之,ARM将来我们也不能很舒服地用。”他表示。 根据中国《反垄断法》及相关规定,如果两家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超过100亿人民币,无论是否牵扯到中国企业,都要纳入中国的反垄断监管中。而无论ARM还是英伟达都满足这一条件,同时中国还是ARM的最大市场,所以这个并购案无疑需要得到中国方面审批。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资料图) 彭博社也指出,英伟达在中国过关可能是最大的挑战,目前还难以预测交易是否会在中国获批。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6年10月,高通意图斥资380亿美元收购荷兰半导体公司恩智浦,但在经过20个月的协商之后,最终唯独中方市场监管部门没有批准,收购最终告吹。 但彭博社认为,中国可以提出许可条件,进而能够获得对中国企业有利的条款。
实际上不仅中国,英国文化大臣日前也表示,虽然收购主要是有关各方的商业问题,但英国政府会密切关注这些问题,当收购可能产生重大影响时,该政府会毫不犹豫地进一步调查并采取适当行动。 在此之前,多家硅谷科技巨头已站出来对该交易提出反对,包括英特尔、高通、特斯拉等厂商正在商讨协调行动,以向美国和世界各国政府表达他们的担忧。 而早在收购传闻刚刚出来时,ARM联合创始人赫尔曼·豪瑟就明确反对这笔交易。他认为,将ARM卖给英伟达将会是一个行业灾难,这一交易最终不会获得通过。
原文标题:或对中企很不利,美媒称华为等寻求阻止英伟达收购ARM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科工力量】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3文章
50383浏览量
421716 -
ARM
+关注
关注
134文章
9043浏览量
366766 -
华为
+关注
关注
215文章
34294浏览量
251163 -
英伟达
+关注
关注
22文章
3743浏览量
90806
原文标题:或对中企很不利,美媒称华为等寻求阻止英伟达收购ARM
文章出处:【微信号:guanchacaijing,微信公众号:科工力量】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