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人工智能存在三大技术瓶颈

璟琰乀 来源:嵌入式资讯精选 作者:嵌入式资讯精选 2020-11-05 10:50 次阅读

关于姚期智在2020年浦江创新论坛的演讲,迄今为止只见到头条推送的两篇报道,即“图灵奖唯一华人得主PPT:人工智能四大挑战,影响自动驾驶”(简称“四大挑战”)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人工智能存在三大技术瓶颈”(简称“三大瓶颈”)。“四大挑战”一文中有4页PPT稿。PPT稿上,姚期智只提了“鲁棒性”与“可解释性”两大技术瓶颈,以及未来超级人工智能的终极挑战。“三大瓶颈”一文中将脆弱性、机器学习算法缺乏可解释性、人工智能的对抗性较弱列为三大瓶颈。上述两篇报道显然出自专业人士的现场报道,有助于对姚期智演讲的深入理解。

关于鲁棒性问题,可以解释成脆弱性、非安全性、非可靠性问题。人工智能系统设计历来重功能性设计,轻可靠性、安全性设计;或先功能性,后安全性、可靠性。在早期产品中这一现象尤为严重。在自动驾驭汽车领域,最终制约因素是安全性、可靠性问题,未来,无人驾驶汽车研发会因可靠性、安全性问题,成为“永在途中”的课题。

关于可解释性,可以理解成广义的开源性。可解释性就是如何让人们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系统。以汽车为例,在工业革命时代,汽车驾驶者们对汽车原理、结构一目了然;现在,汽车对于驾驶员而言只是一个黑盒子,只有方向盘、油门、刹车这样一个应用界面。相比而言,工业革命时代的汽车有高度的可解释性,人工智能的新兴汽车无可解释性。同样,手机数码相机、电视机相较于电话机、照相机、电子管电视机而言,无可解释性,对所有使用者都是黑盒子,无人去拆解、修理,去了解其内部结构,这是一种十分现实、十分先进的人工智能产品的傻瓜化应用模式,它将知识创新与创新知识应用彻底分离。然而,对于人工智能创新领域,不可解释性是一个技术创新的巨大障碍。硬件的透明、软件的开源,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技术创新的可解释性障碍。目前,可解释性障碍突出表现在算法领域(人工智能三大基础之一),它阻碍算法的推广、评价与市场化,算法的碎片化现象会严重阻碍人工智能的发展。

关于第三个对抗性瓶颈,文中截取的PPT讲稿中,未能见到列举的这个瓶颈,也许可以归纳到鲁捧性中。

姚期智是一个极有远见、对人工智能有独到见解的大家。早年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他提出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大科学”概念。它表明:人工智能时代,已进入到诸多强势科学的交叉融合发展时代,各个强势学科都会以自己的视角(自以为是地)诠释人工智能。此次演中,姚期智提到超人工智能,并提出对超人工智能的三点期望。过去人们一直把人工智能分成弱人工智能与强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始于半导体微处理器诞生,是对人类智力的人工仿真;强人工智能始于大脑工程,是人工智能的智力创新时代。由于人工智能超高速度的疯狂发展,人们无法预见人工智能的未来,便有了后强人工智能的超人工智能概念。姚期智认为超人工智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人类会面对诸多种潜在威胁。对于超人工智能的未来,姚期智给出了未来制约智能机器的三个原则:一是利他,即人的利益凌驾于机器;二是谦卑,即机器不能自以为是;三是尽心,即机器能学懂人的偏好。每个原则都要用严格的算法来实现,这样就能有效驾驭人工智能。这是一个对未知时代的理性期望,希望人工智能最终能走向理性化道路。

延伸阅读文中提到的两篇报道:

图灵奖唯一华人得主PPT:人工智能四大挑战,影响自动驾驶

无论当前自动驾驶,或是今后无人驾驶,都离不开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算法、算力和数据支撑,最近也一直在学习相关的知识。

全球人工智能顶级大咖,也是图灵奖唯一华人获得者姚期智,在2020浦江创新论坛上,从前瞻和顶层的角度,发表了“人工智能面对的挑战”,个人觉得很有启发,这里与读者进行分享。

“鲁棒性”和“可解释性”是当前研究热点

鲁棒性(Robustness),这也是汽车里很流行的词汇,系统受到不正常干扰时,还能保证功能正常运作。

当前机器学习十分脆弱和不稳定,将一只小猪的照片加入些许“干扰”,就很有可能被系统识别为飞机。

“小猪变飞机”这种漏洞,会给人工智能应用带来安全隐患。例如自动驾驶汽车在通过路口时,交通信号灯指示“停止”,但只要稍微被干扰和攻击,系统很有可能识别为“通行”,会给自动驾驶带来严重安全隐患。

机器学习算法缺乏可解释性,是人工智能的“黑盒子”挑战。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开发的房地产估价系统,通过学习各地房地产价格大数据,构建了价格模型,能自动评估房地产价格。

但这个价格无法用很好的逻辑去解释,估价没有完整的依据,卖房人心中会产生怀疑,这套系统会不会“故意”低估了这套房产价值,从而让价格有利于买房者。

这样的漏洞会导致人工智能在大规模应用时,特别是涉及到安全问题,如自动驾驶时,人们会有所顾虑。

以上两个挑战和例子是当前人工智能研究的热点。

“强化学习”近几年产生惊人效果

强化学习,在未来在三到五年内,却是很有可能在应用上产生惊人的效果,是最有可能被突破的方向。

无人机群可轻松完成灯光秀、农林作业等任务,但这些任务都是人类与自然界的对抗,自然界不是非常乐意地要与人类进行对抗,这并不是一个恶意的对抗,是很容易解决的。

但如果是人和人、单位和单位进行较量,这个时候,要找到一个最优策略的空间就会变得无穷大,传统计算机里面从数学角度严格来解决问题就行不通了。

而强化学习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是目前人工智能发展最迅速的方向,和普通的图像识别提升1%的精度相比,这是“0和1”的较量,很有前途。

“多方安全计算”解决隐私问题

关于人工智能的隐私保护,1982年姚期智提出了“百万富翁”的问题:两个百万富翁街头邂逅,他们都想炫一下富,比比谁更有钱,但是出于隐私,都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到底拥有多少财富,如何在不借助第三方的情况下,让他们知道他们之间谁更有钱?

在这个经典问题之下,诞生了“多方安全计算”(MultipartyComputation, MPC)这门密码学分支。

通过MPC,多个数据库可以联手做计算,却又不透露各自的数据,最终实现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多方安全计算,对金融科技、药物研发等AI应用非常有用。

“超级人工智能”终极挑战

人脸识别等仅适用于特定领域,通用的超级人工智能何时会到来?这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超级人工智能必须可控而有益,譬如原子能和基金编辑。同时需要具备“利他的、谦卑的、尽心的”三个原则。

也就是,人的利益应凌驾于机器利益,机器不能自以为是,而且要学懂人的偏好。

期望以上分享,能让读者对人工智能趋势(自动驾驶)有所把控。

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人工智能存在三大技术瓶颈

昨天举行的2020浦江创新论坛全体大会上,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做了《人工智能面对的一些挑战》主题演讲。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有三大技术瓶颈亟待突破,需要科学家“从0到1”的原创研究。

作为现代密码学的奠基人,姚期智创立的上海期智研究院今年初成立,目前已汇聚4位两院院士、20多位科学家和多所高校的青年人才。研究院瞄准人工智能、现代密码学、高性能计算系统、量子计算及量子人工智能、物理器件与计算、生物智能6个方向开展前沿研究。

在姚期智看来,脆弱性是人工智能面临的第一大技术瓶颈。人眼识别十分稳定,一个图像如有微小改变,人仍能一眼看出它是什么,而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上却是能力不足,比如将一只小猪的照片加入一些图像“杂音”,机器视觉系统可能会把它识别为飞机。“小猪变飞机”这种漏洞会给人工智能应用带来安全隐患。

第二大技术瓶颈是机器学习算法缺乏可解释性,很多算法处于“黑盒子”状态。如一个科研团队开发了一个房地产估价系统,系统通过算法学习了各地房地产价格大数据,从而能自动评估房地产价格。然而,这套算法像黑盒子一样,很难给出估价的完整依据。这在商业应用上是短板。算法的可解释性问题亟待科研突破。

第三大技术瓶颈是人工智能的对抗性较弱。如今,一个无人机群可轻松完成灯光秀、农林作业等任务,但要看到,这些任务都是在自然环境下完成,如果是处于高对抗的人为环境中呢?比如在电子竞技和军事战斗中,无人机群的协同作战能力就会受到很大考验,要在对抗中胜出,需要计算机科学、数学等领域的科学家进行深入的强化学习、博弈论研究,让无人机群能在高对抗环境中自主找到最优策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科研方向。”

未来是否会产生“超级人工智能”?姚期智说,这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应对这种潜在威胁,他给出了制约智能机器的3个原则:一是利他,即人的利益凌驾于机器;二是谦卑,即机器不能自以为是;三是尽心,即机器能学懂人的偏好。“每个原则都要用严格的算法来实现,这样就能有效驾驭人工智能。”

责任编辑:haq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89

    文章

    46635

    浏览量

    236978
  • 机器学习
    +关注

    关注

    66

    文章

    8347

    浏览量

    132290
  • 自动驾驶
    +关注

    关注

    782

    文章

    13619

    浏览量

    165912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6章人AI与能源科学读后感

    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能源科学的进步,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首先,书中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介绍了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的基本概念和
    发表于 10-14 09:27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很幸运社区给我一个阅读此书的机会,感谢平台。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关于AI与生命科学的部分,为我们揭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生命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无疑为读者铺设了一条探索人工智能(AI)如何深刻影响并推动科学创新的道路。在阅读这一章后,我深刻感受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潜力以及其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以下是我个人的学习
    发表于 10-14 09:12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智能光学显微成像研究取得新进展

    )。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2024级博士研究生田璇和特别研究助理李润泽,通信作者为柏晨副研究员和保利研究员。 光波携带的相位信息能揭示物质的厚度、折射率、几何形貌等特性,因其无法直接被光学传感器感知,通常需要干涉的方法进行检测。数字同轴全息显微(Di
    的头像 发表于 09-29 06:20 288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国科学院</b>西安光机所<b class='flag-5'>智能</b>光学显微成像研究取得新进展

    名单公布!【书籍评测活动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

    大力发展AI for Science的原因。 第2章从科学研究底层的理论模式与主要困境,以及人工智能要素(数据、算法、算力)出发,对AI for Science的技术支撑进行解读。
    发表于 09-09 13:54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选购我司同步热分析仪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决定选购我司生产的HS-STA-002同步热分析仪,以进一步提升其科研实力与实验精度。此次合作不仅彰显了我司产品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卓越性能,也体现了双方对生
    的头像 发表于 09-03 15:55 153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国科学院</b>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选购我司同步热分析仪

    阿里云携手中国科学院地化所发布首个月球专业大模型

    近日,在备受瞩目的数博会上,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携手阿里云宣布了一项重大合作成果——全球首个“月球科学多模态专业大模型”正式问世。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在月球科学研究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的头像 发表于 08-29 18:08 745次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学:实现可再生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新进展

    传感新品 【中国科学院大学:实现可再生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新进展 】 可再生的即时检测(POC)传感器为疾病标志物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类新型解决方案,但是该类器件面临循环使用过程中重复污染难题,难以兼具
    的头像 发表于 08-14 19:14 1534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国科学院</b>大学:实现可再生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新进展

    特斯联与中国科学院共建边缘智能计算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近日,特斯联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简称重庆研究院)携手共建的“边缘智能计算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在重庆高新区正式揭牌。这一合作标志着双方在
    的头像 发表于 06-04 09:25 461次阅读

    最新!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如何从新质生产力视角看传感器产业

    ,提高动手实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徐汇中学曾宪一校长介绍说:褚君浩先生系一九六二届校友,徐汇中学校友会名誉会长。他是享誉世界的半导体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
    的头像 发表于 04-06 08:37 159次阅读

    中国传感器专家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他推动了国产传感器发展!(深度观察)

    近日(3月12日),欧洲自然科学院正式公布新增院士名单,九三中央科技委副主任、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武汉大学及北京邮电等大学兼职教
    的头像 发表于 03-21 17:31 546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国</b>传感器专家当选欧洲自然<b class='flag-5'>科学院</b><b class='flag-5'>院士</b>!他推动了国产传感器发展!(深度观察)

    达实智能正式签约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新院项目

    近日,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与深圳市光明区建筑工务署就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新院项目有关事项协商一致,在深圳市光明区正式签署了项目合同,合同金额为4,317.32万元。
    的头像 发表于 03-13 15:01 426次阅读

    “超级光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诞生

    存储容量是普通光盘上万倍、普通硬盘上百倍的“超级光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诞生。
    的头像 发表于 02-25 10:16 1107次阅读

    恭喜昊芯,上榜2023中国科学院科创企业先锋榜单

    新闻来源:中科院科技创新投资产业联盟在12月8日举办的中科院科技创新投资产业联盟2023年会上,中科院科技创新投资产业联盟发布中国科学院科创企业先锋榜单,30强科创先锋企业出炉。榜单由中国科学院控股
    的头像 发表于 12-15 08:03 1441次阅读
    恭喜昊芯,上榜2023<b class='flag-5'>中国科学院</b>科创企业先锋榜单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刘胜,是国内芯片封装技术的引领者

          11月22日,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揭晓,武汉地区新增5名院士。其中,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刘胜教授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
    的头像 发表于 12-12 17:33 611次阅读
    当选<b class='flag-5'>中国科学院</b><b class='flag-5'>院士</b>的刘胜,是国内芯片封装<b class='flag-5'>技术</b>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