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与内部因素驱动行业快速发展
•应急充电是刚性需求,虽然需求的触发条件很高,但是庞大的用户规模,逐步扩大的铺设范围和养成的用户习惯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用户电量需求的增长与电池本身电量的增长间存在供需缺口,也在推动着市场扩张。•共享充电相对稳健的现金流与双渠道流量入口地位的优势帮助行业寻找新的增长点。
市场红利窗口期较长,未来发展成关键
•电池技术未见明显突破,租赁业务的红利期与创新业务的窗口期尚有较长时间。•5G的爆发带来更多的需求,预计行业市场规模将继续在2021年与2022年快速增长。
市场格局日趋稳定,竞争加剧
•目前,无论是用户规模、设备铺设密度和广度,还是主营收入上,“三电一兽”都处于领先地位。•竞争格局在2019年更加稳固,以租赁收入计算,2019年行业CR4高达84.9%。•共享充电宝的核心竞争力归结为四个方面:资本、产品、运营以及规模,短期内资本实力仍是最重要竞争力,运营与产品随着时间推移重要性逐渐增加。
1充电宝市场需求的合理性
首先,用户习惯和价格接受度往往被低估。在懒人经济和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对低频应急需求,用户较少计较租赁价格和未来使用次数,因此较少考虑购买充电宝或者携带充电宝来替代应急充电服务。
虽然共享充电宝的触发条件很高,但是庞大的潜在用户(截至2019年底,国内手机网民用户总数达16.0亿户)
(2019年共享充电宝市场用户规模在2.5亿左右)
2用电焦虑持续增长,供需不平衡推动市场扩张
2017年Q4至2019年Q4,用户的人均月度使用时长从73.8 小时增长至87.3小时。2019年12月移动端用户人均使用时长排名靠前的几类应用中,手机重度使用场景,如视频服务与游戏服务占据第一与第四的位置。用户对手机的依赖和重度场景的使用与日俱增。
与此同时,手机续航能力并未见质的飞跃,公开资料中对52款热门机型的测评显示,各机型在5小时重度使用后平均剩余电量仅为33%,此外平均充满电的时间达82.7分钟,充电需求与电量供给之间仍存在巨大缺口。
3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租赁交易规模达到79.1亿元,呈现141.3%的高速增长。行业对一二线市场的场景布局日趋完善,市场开始向三四线城市下沉。考虑到现有的规模量级以及三四线的消费水平与较长的市场教育期,市场增速与早期相比会有所回落。但是除了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未来几年行业仍将保持50%-80%的高速增长趋势。
4核心:生产模式、关键部件与壁垒分析
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充电宝多为代工,生产制造是硬件、软件与技术的综合,涉及物联网、云端管理等技术。产业链已经十分成熟,供应商众多且分散,因此产品端的进入壁垒不高,但仍有差异化的着力点:一是关键部件的选择与优化带来产品质量的差异,二是对供应链的把控(如不同的生产方式,不同的产品标准)对产品质量和成本压缩带来影响。
目前市面上多数共享充电宝企业采用自主研发+OEM的生产模式,少数背靠母公司的3C产业资源自主生产,或者提出功能与价格等要求后全部ODM外包。前两者对质量和成本的把控更有优势。预计未来的优化方向是充电宝的安全性(卫生安全与信息安全),以及借还体验感的提升。
5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式分析
运营模式分三种,从自营模式、服务商模式到代理商模式,三种模式下运营商的主动权递减,现金流和利润的稳定性递增。铺设速度来看,渠道商(代理商与服务商)前期可以快速打开市场获得点位,但限于资金和经验,后期的持续运营和开发市场的能力弱于直营模式,因此模式选择的关键是在维稳与规模化之间寻求平衡。
6共享充电宝点位竞争恶化,投放效率提高
共享充电宝对线下场景的依赖性较强,因为:1. 用户品牌忠诚度低,往往选取最近的点位充电;2. 行业要保证铺设密度来满足即时性需求与借还体验感,培养市场;3. 共享充电宝是线下流量导入线上的模式,触发消费的流量全部来自线下;4. 如果突破了铺设量级的临界点,点位的使用频次会降低,因此行业倾向排他性合作。综上导致了点位竞争日趋激烈。
共享充电宝的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高,市场竞争加剧
目前,无论是用户规模、设备铺设密度和广度,还是主营收入上,目前“三电一兽”都都处于领先地位,竞争格局更加稳固,以租赁收入计算,2019年行业CR4高达84.9%。为打破这一平衡,倍电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差异化创新,包括技术突破;二是通过强资本扩大市场占有率。
共享充电宝巨大的市场潜力、高效的运营模式、良好的商业模型无疑都吸引着新玩家入局。根据企查查的数据,目前我国在业存续的充电宝相关企业有3564家,仅2019年新注册企业就有720家,同比增长46.3%。
然而共享充电宝行业几乎没有准入门槛、商业模式容易复制,因而风口期玩家甚多,行业洗牌也较为频繁。2017年底,泡泡、河马、小宝等玩家因资金链断裂退出历史舞台;2018年下半年,乐电、放电、小宝等企业也因亏损而相继停止运营。
此后,市场逐步稳定为“4+1”格局,即第一梯队的怪兽、街电、小电、来电,以及第二梯队的倍电、云充吧(速绿)。其中街电在商家端的品牌知名度最高,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街电认知度达57.1%,小电、来电、怪兽居其后。
责任编辑:gt
-
5G
+关注
关注
1353文章
48338浏览量
563064 -
充电宝
+关注
关注
7文章
707浏览量
37911 -
电池
+关注
关注
84文章
10423浏览量
12873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