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有的历史性交汇期可能产生同频共振,有的历史性交汇期也可能擦肩而过——这不是我说的,是最高领导人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发言。
如果说中国曾经错过了工业革命的大飞跃,那么今天再次迎来了智能革命的关键历史交汇期,要实现“同频共振”,工程科学界又该朝哪个方向,做些什么?11月8日,有“中国工程科技领域最高奖”之称的光华工程科技奖在北京揭晓。这一奖项让人真实地品读出,工程科技事业及科学家们的时代能量。众所周知,光华工程科技奖所嘉奖的,都是在工程科学技术及工程管理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取得杰出成就的华人工程科技专家。比如中国核动力领域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彭士禄院士,就是本次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的获得者。
光华工程科技特别贡献奖,则颁发给了为抗疫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全体院士。剩下的39名专家,包括了机械工程专家蒋庄德、计量专家李天初、人工智能专家王海峰、特种功能金属材料专家周少雄等等,也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其中,百度CTO王海峰也凭借其在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卓越贡献,成为AI产业界首位获此殊荣的科技工作者。如今人工智能正在带来人类历史上第四轮工业革命,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王海峰以及百度做了什么,又会将AI引向怎样的高地?
从象牙塔到领奖台的时代赠礼
对AI领域有所了解的读者,一定或多或少都听说过王海峰其人其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哈工大求学时代,开始研究自然语言处理及机器翻译;到2010年加入百度投身AI产业界,王海峰的个人经历也代表了中国AI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仅仅是在时间轴上与人工智能发展“同频”,显然无法解释,为什么王海峰能拿到“光华工程科技奖”。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回归到这一奖项本身的逻辑当中去:参选者首先被看重的,是学术研究领域的造诣。
在学术界和产业界时期,王海峰都曾在学术上获得了全球顶尖成果。比如带领百度研究团队先后突破大规模高质量翻译知识获取技术、多任务学习方法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ACL五十多年历史上的首位华人主席。包括现在百度大脑所开放的270多项核心AI能力,我国首个自主研发、开源开放的深度学习平台飞桨等等,都是王海峰带领团队一起攻克的。
早在“光华工程科技奖”之前,他就已经拿下了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首个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等等荣誉。这次获奖恰恰说明,工程科技领域的每一点成绩、每一个荣誉,靠的从来都不是幸运和偶然。
其次,则是在产业应用方面做出过重大贡献。
“光华工程科技奖”所嘉奖的一部分,也来自于科技创新向产业端的实践与转化,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所释放的价值。王海峰投身产业界后带领百度一路开启的产业智能化升级之路,正是“光华工程科技奖”这一属性的佐证。
加入百度之后,王海峰所做的就是将前沿的AI技术与产业端相融合。2010年到2013年底大约四年的时间,王海峰带领百度团队打下了AI各方面的基础,底层技术研发如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语音、视觉、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以及数据挖掘、知识图谱、对话式推荐等各方面的技术能力都在拔地而起;2014年到2017年间,百度搜索实现智能化升级。2016、2017年前后,AI逐渐成为百度重要的战略,AI技术平台体系成立,大量百度内部应用成熟的AI能力开始借助百度大脑、飞桨等等向外输出。2019年,百度AI与云业务合流, AI通过云这一“高速公路”更快地释放给千行百业,以技术为轴的百度成为智能经济的重要一极。这一进程中,王海峰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科学家“得奖人”们的报国情怀,也让“光华工程科技奖”显得尤为不同。
已经成为百度高管的王海峰,身上的科学家气质从来都没有消散。曾有百度同事“吐槽”,王海峰每天很早就到办公室;王海峰指导的研究生形容他,“修改起论文来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也有不少学界人才通过王海峰,感受到了百度对科学家的尊重和诚挚而选择加入。开放开源的百度AI推进了中国产业智能化进程、飞桨打破了中国缺乏自有知识产权深度学习框架的僵局等等,背后都有着王海峰的身影。
学术、应用、理想,三者融汇出了“光华工程科技奖”的内涵与外延。从这个角度看本届“光华工程科技奖”40位专家、1个团体所有获奖者,每一位都值得敬佩与掌声。
智能时代的百度之道
所有荣耀,皆为过往。作为来自AI产业界的科学家,王海峰的获奖更说明,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人工智能已经成为驱动发展的战略性技术,开始走向工程科技舞台的聚光灯下。在人工智能机遇上想要永立潮头,与历史交汇期“同频共振”,自然不能沉湎于既有成绩。走下领奖台,王海峰更广为人知的角色之一是百度CTO,从百度向产业界释放的技术价值与推动力,将成为AI进一步发扬光大、轰鸣时代的关键。
那些尚有改造空间的产业环节,就成为王海峰及百度接下来重点关注的方向:比如人才方面。AI竞赛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赛,直接关系到整个智能经济大厦的长久可靠。在这个赛道上,百度数年间已经通过百度研究院、黄埔学院、AI快车道等多种形式,为产业界和学术界人才培养做了不少努力。今年6月还进一步投入,计划未来5年培养AI人才500万,为中国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的发展提供AI人才保障。除此之外,AI到产业的应用转化还处于发展初期。
别看AI这个名词已经火遍大江南北,实际上,受限于算力资源稀缺、传统行业改造难、专业人才短缺等现实问题,人工智能的落地场景仍然有限,企业的AI渗透率只有4%。面对这一现状,王海峰也多次提到了要将“人工智能进入工业大生产阶段,加快各行各业智能化转型的步伐”。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百度也开始将多种AI技术与服务进行了模块化、标准化、自动化的改造,以期不断降低AI的使用门槛和成本,支撑各行各业、千姿百态的智能需求。
光华工程科技奖的认可,肯定的不只是王海峰与百度在AI领域的贡献;更指出了中国工程科技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不曾错过的科技风暴,更是王海峰等一批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初心”与理想。而在这一进程中,托举起AI界风流人物的百度,也悄然收获了时代的雨露同泽。
fqj
-
AI
+关注
关注
87文章
30767浏览量
268917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1文章
47208浏览量
238305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