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机器人或者AI越来越多,已经慢慢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那么人类与机器人或者AI之间会是怎样一种关系呢?前面的文章说到了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即:机器将替代人类的一切工作!
回想一下我们前面提到的,我们究竟是什么?是机器、动物或者是人类?这一种可能性很可能会吸引那些认为自己就是机器的人。它也可能与那些相信“自我”就是大脑把戏的人产生共鸣。此外,这是一个最符合一元论的立场,一元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单一的物质构成的。机器将替代一切工作是基于完全机械论的宇宙观来阐述的。
从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在回顾过去几个世纪时,他们可能这样描述:250年来,机器一直在替代人类的工作。起初,机器只能完成最基本、最简单的任务,它们以蒸汽机这个奇迹的形式承担了繁重的工作。蒸汽所能做的事情对人和动物来说是如此艰辛的劳动,所以人类张开双臂欢迎新机器。这是工业革命的开始。
随着机器技术的革新,机器承担了更复杂,但仍然单调乏味的任务。想想缝纫机、收银机和联合收割机,这些机器受到工人们的欢迎,因为它们把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样是这批工人,他们现在可以专注于更高价值的工作,而把重复性的工作交给机器来做,他们对此感到由衷的高兴。
但进步的步伐从未放慢。机器继续向前发展,直到突然之间,人类出乎意料地发现自己正在做一件他们从未想过的事情:与机器竞争上岗。这看起来像是《阴阳魔界》(Twilight Zone)的某一集变得不好看了,紧接着才发现这一集不是罗德·瑟林编导的。现在与机器的进入视野,计算机出现了。
和机械化的经历如出一辙,计算机作为低端设备登上了历史舞台。起初,它们只是进化版的计算器,可以做所有乏味的数学问题,受到科学家和数学家们的欢迎。之后它们的能力逐渐提高,性能每两年就提高一倍。不久,银行柜员就上演了与自动取款机的较量,而股票经纪人则与在线交易网站做斗争。这是约翰·亨利和蒸汽钻的又一场对决,只是它们不仅仅和我们进行体力竞争,而是连脑力劳动一并代劳。
进步是无情的。所有类型的机器都将无止境地进化。你可以看到它的发展趋势:在不久的将来,技术进步的速度将超过人们学习或发明新工作的速度。就像过去发生的那样,由技术创造一项工作和由另一种技术摧毁这项工作之间的时间将变得越来越短,这个状态会一直持续到机器能够比任何人更好更快地学习任何新任务。这不是一个猜测,而是简单的数学问题。
或者,换种不那么抽象的说法,这个观点是这样的:“当你带来一个用手推车运砖的人,给他一份用叉车运砖的工作时,考虑到工人使用新工具带来的价值,这种岗位转变所需的培训成本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当我们的机器从超级愚笨变成普通愚笨时,我们仍然可以毫无困难地掌控它们,但是,新岗位将需要十分广泛的技能,以至于培训工人从事这项新工作在经济上是不划算的。这一切无休止重复,逐渐蚕食着所有意义上的人类工作。
大多数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所有人类的工作最终都将由机器来完成,剩下的唯一经济上有利可图的工作将是尽管从客观上来讲机器会做得比人好,但人类主观上更喜欢雇用人类而非机器的工作。按照这种推理,你最多只能留下几名芭蕾舞演员来取悦一些人,因为这些人不想看解剖学意义上很完美的机器人舞蹈,你也可以留下几名工匠,为那些偏爱手工制作的怀旧爱好者制作小玩意儿。
对许多人来说,这种叙述营造了一个可怕的情境。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机器在任何领域都比我们优秀,而我们自己本来就是机器,那么我们就是这个世界里的低端机器。你是否感到有一点可怕?媒体对自动化的报道倾向性加剧了这些担忧,他们通过起一些危言耸听的新闻标题,把主观意图甚至恶意投射到机器身上,比如“机器人会找你工作的麻烦吗”或者“计算机会偷走你的工作吗”。如果一台计算机真的能偷走你的工作,那就意味着它在晚上偷偷溜进了工资系统,删除了你的名字,改成自己的名字,并在离开办公室的路上不怀好意地暗自发笑。
但撇开这个观点的所有情感暗示不谈,让我们冷静地考虑一下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被一台机器取代吗?如果第一种可能性是不正确的,那么错误发生在哪里?让我们看看,这个论点的九个基本假设。
假设人类是机器,因此假设我们可以创造出一个机器人,并且假设机器人拥有人类全部心智能力包括创造力。这与我们大脑的本质有关。如果你不认为自己是一台机器,那么这个论点在开始之前就已经站不住脚了。我们是机器的主张在这里假设是绝对正确的。
许多人认为“我们是机器”的想法令人不安,甚至感到被冒犯。然而,剩下的人则接受了它。马文·明斯基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研究人工智能,也是这个领域真正的大咖之一,他就经常把人类称为“肉做的机器”,他不是在开玩笑。雷·库兹韦尔渴望有一天,他可以把自己的“心智档案”备份到计算机上,如果他不幸英年早逝,就可以借此重生。史蒂芬·霍金曾坦率地说过:“我把大脑看作是一台计算机,当部件失灵时,它就会停止工作。对于宕机的计算机来说,不存在天堂,也没有来世,这都是给怕黑的人讲的童话故事。”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对许多人来说,这是还原论世界观的必然结论。
但如果我们是机器,我们能造一台同样的机器吗?如果我们真的造出了一台,它会是创造性的吗?会有自己的思维和意志吗?我们当然不知道如何制造一台,我们甚至不知道人类自身是如何有创造力和思维的。我们不知道想法从何而来,也不知道它们是如何在大脑中编码的。人类有很多天赋是我们根本无法理解的。要想做到人类所能做的一切,机器就需要获得所有天赋。当我们在本书后文深入讨论意识计算机时,所有这些问题将会再次出现。
假设一个有意识的机器会做脏活累活;同时假设不管它愿意与否,我们会无视它的意志,强迫它这样做,这与这些机器生物可能拥有的权利有关。有可能当你能够制造出一个具有真正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助手时,它可能会决定,与其给你熨袜子,还不如给你写诗。或者它可能想为自己打造一个机器人助手来做熨袜子的工作。想想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呢?
假设建造这样的机器人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建造机械大脑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尚不确定。“人类大脑计划”是欧洲的一个项目,旨在建立一个以人类大脑结构为模型的AGI模型。该项目已经为此花费了10亿美元。到现在《科学美国人》(Scienti c American)报道该项目目前处于混乱状态。众所周知,大脑是我们所知道的宇宙中最复杂的东西。一个机械大脑可能比iPad贵很多,也有可能不会,因为根据我们的经验,电子设备的价格会迅速下跌,而这种情况很可能发生在电子大脑上。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AI领域的一些专家认为,AGI所需的计算能力相当小,比你的智能手机的计算能力还小,要是我们能开发出这种软件就好了。因此,一个拥有AGI的机器可能不是特别难制造,而且大部分都是软件,成本可能只有几美分。或者,一群AGI也许非常昂贵,但是我们只需要建造几个共享即可。
假设机器会变得很廉价或很高效,以至于它们将比人工更便宜,并且假设编程和运行这些机器的成本将低于雇佣人类的成本。这两个假设都与使用这些机器来做廉价劳动的经济可行性有关,倘若人类会失去所有的工作,条件就是制造、编程和操作这些机器的成本必须低于雇用一个人从事这些工作的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发用于执行模糊任务的机器成本可能会迅速下降,也可能不会。业界知识分子重量级人物之一吴恩达认为这将会发生“AI将逐渐学会我们所做的一切。当一台机器几乎可以比任何人做得更好时,我们的社会结构就会开始瓦解。对此我们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最后一个假设是,人类缺乏发现机器无法完成的新工作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我们发明了一项新工作,机器都可以比人类更快、更廉价地完成这项工作。
如果上述九个假设都成立,那么几乎所有的人类有偿工作都将消失,社会上的大多数机构将不得不重新布局。想象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所有的乌托邦和反乌托邦生活方式都会浮现在脑海中。如果这些假设中有一个是不正确的,那么这个论点就不攻自破了。而这些假设都是建立在“人类是机器、计算机将持续进化、建造技术的成本将继续下降”的出发点上的,那么其结果在许多人看来都是显而易见的,结果就是机器迟早会超过我们。真的是这样吗?
责任编辑:YYX
-
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10文章
28069浏览量
205766 -
AI
+关注
关注
87文章
29666浏览量
26800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