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有时候并不是上市企业的解药,而是一种毒药。
最近,锂行业龙头天齐锂业就因为两年前的一桩海外并购而陷入债务泥潭。
11月13日夜晚,天齐锂业主动“暴雷”,公司18.8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4.4亿元)并购贷款将于2020年11月底到期,存在无法及时、足额偿付导致违约的可能性。
按照天齐锂业此前与中信银行牵头的并购贷款银团签署的相关协议,并购贷款中的18.84亿美元将于2020年11月底到期,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79.35%。
作为曾经的锂行业大白马,天齐锂业的这一“暴雷”无疑让投资者震惊。然而,最蹊跷的并不是公司无法偿还贷款,而是在“暴雷”之前,大股东就频频减持。
根据数据显示,在近半年的时间内,多名股东已经连续减持,其中减持数量最多的是控股股东天齐集团,在7月3日至7月23日期间,其已减持公司股份4430.0127万股,减持价格19.86元/股至26.23元/股;而最过分的要数股东李波,在前脚刚刚减持完9.53万股,套现了231万之后,公司后脚就“暴雷”。
作为锂行业的龙头,一桩并购为何会引发天齐锂业如此“大雷”?而其“前脚股东减持,后脚发布公告”的精准操作,又真的只是好运气吗?
祸起“蛇吞象”式并购?
天齐锂业的“暴雷”事件,还要从两年前说起。
在2018年5月,天齐锂业以40.66亿美元(当时约合人民币259亿元)拿下智利锂矿巨头SQM公司23.77%的股权,加上原本持有的2.1%股权,合计持有SQM公司25.86%的股权,成为SQM公司第二大股东。
SQM是全球领先的特种植物肥料和钾肥、锂、碘和工业化学品的综合生产和销售商,天齐锂业的收购在当时也引起过一阵轰动,并被业内称为“蛇吞象”式收购。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收购,天齐锂业自筹资金只有7.26亿美元,其余资金均由中信银行牵头的银团提供贷款,而这也为其后面的债务危机埋下了隐患。
可能是天齐锂业的运气不太好,收购没过多久,锂价格就出现了见顶的情况,而SQM的股价也跟随着出现了大幅的下跌。
根据数据显示,在2018年天齐锂业收购时,SQM的股价为60美元左右,但到了2019年,其股价就跌至20多美元。如今SQM的股价虽然有所上涨,但距离60美元仍有较大的距离,天齐锂业沦为“接盘侠”。
SQM股价下跌引起了连锁反应,2019年天齐锂业不得不计提减值52.79亿元人民币。同时,天齐锂业高杠杆收购SQM股权导致财务费用大幅增加,2019年度并购贷款仅产生的利息费用合计高达16.5亿元人民币。
举债进行海外收购,收购后标的却股价见顶,高昂的利息再加上沉重的财务负担,一步一步导致了如今天齐锂业“大雷”的炸响。
大资金撤退,股东精准减持
无法偿还债务的“大雷”确实令人震惊,但更让人诟病的,则是其股东的精准减持。
根据数据显示,在公布无法偿还贷款的同一天,股东李波就减持了9.53万股的公司股份,套现231万元。虽然金额不算高,但这“前脚减持,后脚暴雷”的操作,不禁让人生疑。
除此以外,大股东和大资金也在“暴雷”前胜利大逃亡。
根据数据显示,在三季报数据中,大股东成都天齐实业有限公司减持了4430万股,套现金额超过1亿;而多家机构也在“暴雷”前完成减仓,在半年报数据中,天齐锂业的基金持仓家数达到227家,持仓股数达到1.22亿股;而到了三季报,天齐锂业的基金持仓家数就锐减至12家,持仓股数也减少至4552万股。
虽然“大雷”炸响,但是股东和机构已经顺利撤退,天齐锂业沦为了大资金们的股市“收割机”。
或将被“ST”,前景不容乐观
摆在天齐锂业面前的不仅仅只有无法偿还贷款这一个问题,业绩,也是天齐锂业“头痛”的另一个问题,
根据公司公布的三季报数据显示,天齐锂业的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去年已经出现了大幅的下降,三季报的营收仅为24.3亿,同比下降36.09%;净利润为10.8亿,同比下降890.95%。
而且,根据其年报预告数据显示显示,天齐锂业2020年1-12月每股收益亏损:0.92元至1.54元,同比上年增长:70.61%至82.44%。由于2019年因为计提导致业绩亏损,而今年的年报预告又再度亏损,天齐锂业很有可能会在年报披露之后被“ST”。
根据报道,目前天齐锂业和控股股东层面仍在积极引入战投,只是目前尚未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战略投资者引入协议,但远水难救近火,天齐锂业的未来不容乐观。
或许天齐锂业真的应该解释为什么在暴雷之前,股东精准减持,要不然当市场不再信任之后,长期的信用损失将是不可弥补的。
责任编辑:xj
-
电池
+关注
关注
84文章
10560浏览量
129462 -
锂电
+关注
关注
4文章
440浏览量
15994 -
天齐锂业
+关注
关注
0文章
24浏览量
2381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