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中国科学家成功开发一种出制造Millirobots的简单方法

ss 来源:学术头条 作者:学术头条 2020-11-19 18:08 次阅读

1987 年,美国科幻大片《惊异大奇航》(Innerspace)首次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对纳米机器人的最早构想,在电影情节中,缩小至几纳米的人或飞船被注射进人体后,这些特殊的微小 “探险者” 便在人身体内部开始了一场惊险旅行。

近年来,微型机器人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设想一个场景,当你出现感冒或胃疼等病症时,医生仅仅使用一个小小的纳米机器人,就可以深入你的体内并探测出病毒源头,然后进行针对性靶向治疗,将病毒迅速、精准歼灭。

近日,中国科学家成功开发出了一种制造毫米级机器人(Millirobots)的简单方法。该方法只需要通过将类似胶水的磁性喷雾剂喷在物体表面,就可以快速制造出一种运动可控且灵活的毫米级机器人。利用这种方法,在磁场的驱动下,被涂抹后的物体可以在不同表面上爬行、行走或滚动。

该研究项目由香港城市大学(CityU)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申亚京博士领衔,并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SIAT)联合推进,研究成果以 “An agglutinate magnetic spray transforms inanimate objects into millirobot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为题,于 11 月 19 日在线发表在科学杂志《科学机器人》(Science Robotics)上。

(来源:Science Robotics)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磁性涂层具有生物相容性,而且在必要时可以分解成粉末,在生物医学领域,比如导管导航和药物输送等,表现出了一定的应用潜力。

穿上“磁性外衣”,秒变微型机器人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家在微型机器人的尺寸设计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毫米级、微米级甚至是纳米级的微型机器人全部进入大众视线。微型机器人以其娇小的身躯,在军事监控、小空间作业、生物医学等领域,都表现出了比传统机器人更加优越的性能。

在这项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员既不需要提升电子设计的集成度,也不用考虑机器人外壳材质如何选取,只需通过给物体涂上一种名为 M-spray 的复合胶状磁性喷雾剂(composited glue-like magnetic spray),就可以快速构建大量毫米级机器人。

对此,申亚京解释道:“我们的想法是利用这种 ‘磁性外衣’,将任何物体变成机器人,并控制它们的运动轨迹。我们研发的 M-spray 可以粘在目标物体上,并且在磁场的驱动下 ‘激活’ 物体。”

据论文介绍,M-spray 由聚乙烯醇(PVA)、麸质蛋白(Gluten)和铁微粒(Iron Particles)组成,可以在瞬间稳固地粘附在一维、二维或三维物体的表面上,无论这个表面是粗糙还是光滑。

研究人员首先在物体上涂上 M-spray,然后使用单一的或多个磁化方向对其进行磁化,以实现通过磁场对物体移动方式的控制,最后对物体进行加热,直到涂层凝固。尽管 M-spray 涂在物体表面形成的薄膜厚度只有 0.1-0.25mm 左右,但这种涂层足以保持物体原有的尺寸、形状和结构。

这样一来,在磁场的驱动下,物体就可以变成具有不同运动模式的毫米级机器人,而且在玻璃、皮肤、木头到沙子等粗糙程度不等的各种表面上,均可进行爬行、翻转、行走和滚动等运动。

该研究团队通过分别为棉线(1D)、折纸(2D 平面)、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薄膜(2D 曲面/软面)和塑料管(3D 圆形物体)喷涂 M-spray,使其转化为了软体爬行机器人、多足机器人、行走机器人和滚动机器人。

“按需编程”的机器人

当前,无论是医疗诊断机器人、管道检测机器人,还是昆虫式机器人等,在设计之初,其结构、用途、控制运动的程序均已确定,其灵活性受到了严重的制约。该论文所描述的这种方法就突破了当前微型机器人的瓶颈,其特别之处在于,研究人员可以按需对微型机器人的运动模式进行重新编程。

此外,研究人员解释道,通过将凝固的 M-spray 涂层充分润湿,使其像胶水一样粘附在物体表面,再通过对其施加强磁场,就可以改变 M-spray 涂层的磁性颗粒的分布方向和排列方向,以实现对微型机器人运动方式的灵活控制。

实验表明,同一个 M-spray 涂层的毫米级机器人可以在不同运动模式间切换。比如,在宽敞的环境中,可以像毛毛虫一样(以三维的运动方式)快速移动;在遇到狭窄的缝隙时,也可以切换到平面运动方式,宛如一支缓慢的协奏曲,慢慢地通过缝隙。

随时分解,无副作用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可重新编程的驱动特性也有助于“毫米级机器人”定向导航至目标。

为了探索这种机器人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潜力,他们使用了一种可嵌入体内进行疾病治疗和手术的导管进行了导航实验。

实验证明,带有 M-spray 涂层的导管可以在血管内进行急速或平稳的转弯,而且血液流动对 M-spray 涂层导管的运动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是有限的。

此外,他们也根据递送任务和环境的不同,对棉线不同部分的 M-spray 涂层进行了重新编程,进一步实验表明,M-spray 涂层棉线可以实现快速转向,并顺利通过不规则的狭窄结构空间。

他们表示,从临床应用的角度来看,这可以防止 M-spray 涂层物体在进入人体过程中遇到意外的窄“通道”。“毫米级机器人在复杂的食管、血管和尿道中运动,始终需要可导航的导管进行操作,而基于任务的重新编程恰好为此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这项技术另一个重要特征是,M-spray 涂层可以在磁场的操纵下按需分解成粉末。研究人员强调,M-spray 崩解后产生的副作用可以忽略不计。“M-spray的所有原料(即聚乙烯醇、麸质蛋白和铁微粒)都具有生物相容性,涂层在崩解后产生的粉末可以被人体吸收,或者排泄出去。”

兔胃中的成功案例

为了进一步验证 M-spray 毫米级机器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人员用涂有 M-spray 的胶囊在兔子体内进行了试验。

在给药过程中,研究人员对兔子进行麻醉后,通过放射成像方法跟踪 “磁性胶囊” 在兔胃中的位置。当胶囊到达目标区域时,研究人员通过施加磁振荡再使涂层崩解。“M-spray 的可控崩解特性使得药物能够在目标位置释放,而不是随机散落在器官中。”

据论文描述,在 pH 为 1 的强酸性环境下(人体的胃液 PH 值一般为 0.9-1.5),M-spray 涂层会在 8 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开始崩解。但是,研究表明,在 M-spray 涂层表面上再增加一层 PVA,可以使崩解时间延长到 15 分钟左右,而如果用镍微粒代替铁微粒,即使在 30 分钟后,该涂层仍然可以在强酸性环境中保持稳定。

“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可以用 M-spray 构建不同的毫米级机器人,以适应各种环境、表面条件和障碍物。我们希望这种方法能够促进毫米级机器人在不同领域的开发和应用,比如主动运输、可移动传感器和设备,特别是在有限空间内的任务。”

责任编辑:xj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11

    文章

    28526

    浏览量

    207594
  • 微型机器人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11

    浏览量

    19597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一种简单高效配置FPGA的方法

    本文描述了一种简单高效配置FPGA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微处理器从串行外围接口(SPI)闪存配置FPGA设备。这种方法减少了硬件组件、板空间和成
    的头像 发表于 10-24 14:57 702次阅读
    <b class='flag-5'>一种</b><b class='flag-5'>简单</b>高效配置FPGA的<b class='flag-5'>方法</b>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了传统学科界限,使得科学家们能够从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角度理解生命的奥秘。同时,AI技术的引入也催生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研究范式,即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这种范式强调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推动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如何激发科学家的创新思维。AI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鼓励我们跳出传统框架,以数据为驱动,探索未知。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不仅促进了科学方法的革新,也为解决全球性挑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
    发表于 10-14 09:12

    科学家开发出首台可见光飞秒光纤激光器

    光纤激光器的实验装置图 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了第台可在电磁光谱的可见光范围内产生飞秒脉冲的光纤激光器,这种能产生超短、明亮可见波长脉冲的激光器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加工等领域。通常产生
    的头像 发表于 07-25 06:43 317次阅读
    <b class='flag-5'>科学家</b><b class='flag-5'>开发</b>出首台可见光飞秒光纤激光器

    受人眼启发!科学家开发出新型改良相机

    新型事件相机系统与标准事件相机系统对比图。 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科学家领导的个研究小组发明了一种照相机装置,可以改善机器人观察周围世界并做出反应的方式。受人眼工作原理的启发,他们的创新型照相机系统模仿
    的头像 发表于 07-22 06:24 329次阅读
    受人眼启发!<b class='flag-5'>科学家</b><b class='flag-5'>开发</b>出新型改良相机

    中国科学家发现新型高温超导体

    据新华社报道,我国科学家再立新功,又新型高温超导体被发现。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赵俊团队利用高压光学浮区技术成功生长了三层镍氧化物,成功证实在镍氧化物中具有压力诱导的体超导电性,而且超导
    的头像 发表于 07-19 15:14 726次阅读

    天津大学科学家突破人类大脑器官成功驱动机器人

    在科技探索的征途上,天津大学的科研团队再次迈出了令人瞩目的步伐。7月5日,该校宣布了项革命性的成果——科学家们利用前沿的干细胞技术,成功培育出了高度模拟人类大脑的类脑器官,并创新性地将其与机器人系统通过先进的片上脑机接口技术紧
    的头像 发表于 07-08 16:00 628次阅读

    新华社:突破性成果!祝贺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这传感器!

    6月25日,新华社以《突破性成果!祝贺我国科学家》为标题,报道了由我国科学家研发的传感器成果。 我国科学家研发高通道神经探针实现猕猴全脑尺度神经活动监测 神经探针是一种用来记录神经活动
    的头像 发表于 06-27 18:03 527次阅读
    新华社:突破性成果!祝贺我国<b class='flag-5'>科学家</b><b class='flag-5'>成功</b>研发这<b class='flag-5'>一</b>传感器!

    前OpenAI首席科学家创办新的AI公司

    消息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苏茨克维曾是OpenAI的联合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家,并在去年在OpenAI董事会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的头像 发表于 06-21 10:42 537次阅读

    科学家研制款新型柔性X射线探测器

    英国科学家开发一种有机半导体材料,并利用其研制款新型柔性X射线探测器。这种探测器不仅“身段”更柔软,可贴合需要扫描物体的形状,从而提高
    的头像 发表于 06-13 06:29 333次阅读

    科学家开发电驱动有机半导体激光器

    手机上的面部扫描仪中。这些激光器中的大多数是由刚性、脆性的半导体晶体(例如砷化镓)制成的。 有机半导体是一种较新的电子材料。它们具有柔韧性,基于碳并发射可见光,使电子设备的制造变得简单。它们现在被广泛用于大多数手机中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6-04 06:30 279次阅读
    <b class='flag-5'>科学家</b><b class='flag-5'>开发</b>电驱动有机半导体激光器

    三菱综合材料成功开发一种全固态锂电池材料的制造新技术

    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成功开发出了一种,能够实现全固态锂电池材料之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量产化的新制造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02-27 14:52 1096次阅读
    三菱综合材料<b class='flag-5'>成功</b><b class='flag-5'>开发</b><b class='flag-5'>一种</b>全固态锂电池材料的<b class='flag-5'>制造</b>新技术

    康奈尔大学科学家研制5分钟快速充电锂电池

    锂离子电池如今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及智能手机领域。其优点包括轻巧、抗震、环保,但充电时间较长及承受大功率电涌的能力不足。随着最新研究成果发布,科学家找到了一种独特的铟阳极材料,与锂离子电池内的阴极材料实现良好配合。
    的头像 发表于 01-26 09:57 696次阅读
    康奈尔大学<b class='flag-5'>科学家</b>研制<b class='flag-5'>出</b>5分钟快速充电锂电池

    谷歌DeepMind科学家欲建AI初创公司

    据知情人士透露,谷歌人工智能部门DeepMind的两名杰出科学家Laurent Sifre和Karl Tuyls正在与投资者商讨在巴黎成立家新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事宜。
    的头像 发表于 01-22 14:41 517次阅读

    飞腾首席科学家窦强荣获 “国家卓越工程师” 称号

    “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 称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首席科学家、科技委副主任,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窦强博士凭借其在飞腾系列国产自主核心芯片科研攻关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荣获 “国家卓越工程师” 称号。 窦强博士作为飞腾系
    的头像 发表于 01-19 19:22 1792次阅读
    飞腾首席<b class='flag-5'>科学家</b>窦强荣获 “国家卓越工程师” 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