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高值耗材第一批集采收官,众多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参与了这次招标集采,既有外资企业的知名品牌,也有国内的一线产品。国内外产品平均降幅达93%(冠脉支架一度从均价1.3万元跌到700元 ),这给广大的市民百姓带来了福音,也节省好大一笔医保费用。而医药行业则面临“大洗牌”,市场规模缩减,业务模式转变,中小企业遭遇大幅淘汰。
耗材集采将是长期性政策
11月1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778号(财税金融类276号)提案答复的函》(以下简称答复)。
答复中,除了回复创新药纳入医保的问题之外,国家医保局还对未来耗材集采的工作重点进行了明确。
国家医保局指出,下一步,将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的要求,全面实行医用耗材带量采购。以医保支付为基础,建立招标、采购、交易、结算、监督一体化的省级招标采购平台,推进构建区域性、全国性联盟采购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医保局还特别提出,将坚定不移、规范有序地推动集中带量采购,将集采覆盖至份额大、金额高的产品。
由此可见,耗材集采将成为未来耗材市场的主流模式,不管是医药行业的生产企业、流通企业还是医疗机构,都必须顺应其势。
耗材中标仅是第一步,全国范围内的中选产品的配送才是重点和难点。在耗材集采模式下,医药流通企业主要赚取的是配送服务的费用。医药配送行业属于物流行业的分支,近几年有不少行业巨头在跨界布局医药流通领域,京东、顺丰、邮政等物流巨头的跨界竞争之下,传统医药流通企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
随着耗材带量采购的持续推进,医药流通集中度大幅提升,中小企业被大企业兼并,而带量采购下,全国市场提供的采购量远远大于地区的需求。加上全国三十多个行政区域,每个省市的人口、面积、经济、人均收入、用药习惯,甚至于各地的集采政策各不相同,流通企业需要站在顶层思考,统筹各地政策,结合大数据收集分析各医疗机构的需求和使用情况。
借鉴智慧物流的经验,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能有效协助流通企业对耗材的采购、配送、库存等管理,从而做到“开源节流”,降低经营服务成本。近几年我们可以看到大量智能物流设备以及大量智能医疗设备涌现医疗市场。
以智能高值耗材柜为例,它能实时把握手术室的耗材使用情况,当某种耗材缺货,它能自动同步到医院的中心库房,运营人员再根据需求制定采购计划。供应商便能够快速、及时、准确地补货到位,从而大幅提升供货效率和准确率,实现耗材的精细化管理。此外还有大量应用于检验科、介入室、中心库、临床科室等不同科室的智能医疗设备助力流通企业的精准高效供应。这也是当前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发展在医疗行业的应用。
此外,国家医保局也大力推进医用耗材信息将纳入国家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数据库,供各地医疗保障部门使用,也就是建立统一的耗材编码库。国家药监局将《第一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重点治理清单》中的耳内假体、脊柱椎体间固定/置换系统、可吸收外科止血材料、阴茎假体、植入式药物输注设备等5种高风险第三类医疗器械纳入第一批实施唯一标识的品种范围。
在不久的将来,医药流通行业必然走向智慧医疗的大势。
责任编辑:xj
-
智能
+关注
关注
8文章
1700浏览量
117355 -
智能医疗
+关注
关注
27文章
1380浏览量
74420 -
智慧物流
+关注
关注
2文章
414浏览量
1422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