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日本科学家创造了一种用于真实人类手指的电子皮肤

ss 来源:陈述根本 作者:陈根 2020-11-23 15:26 次阅读

当一部分研究致力于实现能够应用于人工智能或假肢的压力敏感 “皮肤”时,另一部分的研究也在致力于让电子皮肤难以察觉,来实现特殊的研究和目的。

近日,日本科学家就创造了一种用于真实人类手指的“皮肤”。这种超薄而又坚韧的“纳米网状物传感器”可以直接连接到皮肤上,测量手指与物体的交互作用,为医学和技术应用提供有用的数据。

手是人们直接与材料和周围环境进行交互和操纵的主要工具。事实上,手指尖非常敏感,一张厚度只有百万分之几米的超薄塑料箔足以影响人的感觉。通过记录手执行各种任务的方式,它可以帮助体育、医学、神经工程等领域的研究人员。但是捕获这些数据并不容易。

因此,捕捉这些数据的可穿戴的手指传感器必须非常薄。但这显然使其非常脆弱,容易受到摩擦或反复的物理作用的损害。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特殊的功能材料,正是纳米网传感器。

它由四层组成,其中一层是绝缘的聚氨酯网,另一层由导电的金线网络组成——这些金线作为压力感应电极。

在18名测试对象的帮助下,研究人员对传感器进行了一系列严格的测试。并证实,这些传感器是可以不被察觉的,与没有传感器的情况下执行同样的任务相比,既不会影响通过摩擦抓握物体的能力,也不会影响感知到的灵敏度。

这正是研究人员所期待的结果。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展示了一种不影响皮肤敏感度的指尖式传感器。而且,即使在以100千帕(约相当于大气压力)的力与表面摩擦300次后,传感器仍能保持压力传感器的性能。

研究小组希望看到的一个新颖的应用是工匠们甚至是技术高超的外科医生们的精细工艺的数字化存档。如果这些过程可以被记录下来,就可以训练机器如何以比以前更高的逼真度执行任务。

其研究结果已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责任编辑:xj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7

    文章

    47867

    浏览量

    240853
  • 仿生
    +关注

    关注

    1

    文章

    33

    浏览量

    8315
  • 电子皮肤
    +关注

    关注

    3

    文章

    109

    浏览量

    18544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深圳人形机器人行走视频震惊英伟达科学家,下个划时代产品是AI机器人?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日前,深圳特区报发布则国产人形机器人行走的视频,该视频引起了包括英伟达高级AI研究科学家Jim Fan在内的业内人士和网友的广泛关注。由于这款机器人步
    的头像 发表于 01-14 00:53 2347次阅读
    深圳人形机器人行走视频震惊英伟达<b class='flag-5'>科学家</b>,下<b class='flag-5'>一</b>个划时代产品是AI机器人?

    JBD助力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资助的医用AR 眼镜开发项目

      近日,JBD宣布为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资助的战略创意研究推进项目CREST中的医用AR眼镜开发项目提供微显示模组产品。该项目由东京科学大学、三井化学等机构联合推动,旨在利用超材料
    发表于 02-05 17:48 82次阅读
    JBD助力<b class='flag-5'>日本科学</b>技术振兴机构资助的医用AR 眼镜开发项目

    西湖大学:科学家+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研究,创新科研新范式。这点在西湖大学的科研项目中已得到体现。 成立于2018年的西湖大学是由施公院士领衔创办的、聚焦前沿科学研究的研究型大学,该校鼓励科学家们探索AI与各学科交叉融
    的头像 发表于 12-12 15:59 275次阅读
    西湖大学:<b class='flag-5'>科学家</b>+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维架构的新型电子皮肤系统

    约为0.1毫米,接近于真实皮肤。该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发表。 张慧介绍,皮肤之所以能敏锐感知力学信号,是因为其内部有很多高
    的头像 发表于 11-14 09:39 259次阅读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了传统学科界限,使得科学家们能够从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角度理解生命的奥秘。同时,AI技术的引入也催生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研究范式,即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这种范式强调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推动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如何激发科学家的创新思维。AI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鼓励我们跳出传统框架,以数据为驱动,探索未知。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不仅促进了科学方法的革新,也为解决全球性挑战提供新的
    发表于 10-14 09:12

    受人眼启发!科学家开发出新型改良相机

    新型事件相机系统与标准事件相机系统对比图。 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科学家领导的个研究小组发明了一种照相机装置,可以改善机器人观察周围世界并做出反应的方式。受人眼工作原理的启发,他们的创新型照相机系统模仿
    的头像 发表于 07-22 06:24 376次阅读
    受人眼启发!<b class='flag-5'>科学家</b>开发出新型改良相机

    天津大学科学家突破人类大脑器官成功驱动机器人

    在科技探索的征途上,天津大学的科研团队再次迈出了令人瞩目的步伐。7月5日,该校宣布项革命性的成果——科学家们利用前沿的干细胞技术,成功培育出了高度模拟人类大脑的类脑器官,并创新性地
    的头像 发表于 07-08 16:00 699次阅读

    新华社:突破性成果!祝贺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这传感器!

    6月25日,新华社以《突破性成果!祝贺我国科学家》为标题,报道由我国科学家研发的传感器成果。 我国科学家研发高通道神经探针实现猕猴全脑尺度神经活动监测 神经探针是
    的头像 发表于 06-27 18:03 564次阅读
    新华社:突破性成果!祝贺我国<b class='flag-5'>科学家</b>成功研发这<b class='flag-5'>一</b>传感器!

    前OpenAI首席科学家创办新的AI公司

    消息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苏茨克维曾是OpenAI的联合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家,并在去年在OpenAI董事会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的头像 发表于 06-21 10:42 585次阅读

    科学家研制出款新型柔性X射线探测器

    英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有机半导体材料,并利用其研制出款新型柔性X射线探测器。这种探测器不仅“身段”更柔软,可贴合需要扫描物体的形状,从而提高患者筛查的准确性,降低肿瘤成像和放射性治疗的风险,而且成本
    的头像 发表于 06-13 06:29 377次阅读

    科学家开发电驱动有机半导体激光器

    手机上的面部扫描仪中。这些激光器中的大多数是由刚性、脆性的半导体晶体(例如砷化镓)制成的。 有机半导体是一种较新的电子材料。它们具有柔韧性,基于碳并发射可见光,使电子设备的制造变得简单。它们现在被广泛
    的头像 发表于 06-04 06:30 308次阅读
    <b class='flag-5'>科学家</b>开发电驱动有机半导体激光器

    用于皮肤组织再生和电子皮肤的仿生材料研究进展综述

    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仿生材料已经成为解决伤口愈合和皮肤再生关键难题的一种前景广阔的潜在材料。
    的头像 发表于 05-14 09:03 961次阅读
    <b class='flag-5'>用于</b><b class='flag-5'>皮肤</b>组织再生和<b class='flag-5'>电子</b><b class='flag-5'>皮肤</b>的仿生材料研究进展综述

    一种可实现稳定压力传感的新型可拉伸电子皮肤

    现有的电子皮肤会随材料拉伸而降低传感精度。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可拉伸电子皮肤,解决
    的头像 发表于 05-09 09:07 558次阅读

    中航电测正在研发一种六维力传感器

    在科幻电影中,机器人不仅外观和行为举止与人类无异,甚至在很多方面超越人类。拥有个智能机器人,是观众的美好憧憬,实现这愿望也是
    的头像 发表于 02-27 09:31 97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