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10月,海康云眸已经服务着超过15万家连锁门店、160万小区业主、130万学生家长、1万个办公点、45万个物流节点。从行业公开披露信息来看,已然成为大连锁行业“视频+AI”云服务市场的领导者。
用“安防巨头”的标签来定义海康威视,已是一孔之见。早早布局城市数字化、企业数字化业务的海康威视,正在“视频+AI”的场景应用中逐步落地AI技术,在行业数字化浪潮中找到新的业绩增长点。
伴随数字化业务的推进,企事业事业群(EBG)已成为海康威视业绩增长的有力引擎。2020年上半年,EBG在疫情影响下实现20.15%的同比增长,营收高达59.14亿元,正向着用户数字化转型的合作伙伴的目标稳步迈进。
海康云眸,海康威视EBG服务大连锁用户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解决方案之一。作为一个内部团队孵化、创造出来的产品,海康云眸从原本针对零售连锁门店视频设备在线化管理的SaaS云服务,已发展成为提供SaaS与PaaS能力的企业视频云平台,向社区、普教、物流等细分行业拓展落地。
截至今年10月,海康云眸已经服务着超过15万家连锁门店、160万小区业主、130万学生家长、1万个办公点、45万个物流节点。从行业公开披露信息来看,已然成为大连锁行业“视频+AI”云服务市场的领导者。
数字化转型是内生需求
从“信息化”、“互联网+”到“数字化”,信息革命带来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已经被定义为“关键生产要素”。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广泛深度融合,为产业转型、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新的动能。
对于企业来说,拥抱“数字化转型”似乎是一条必由之路。IDC调查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全球1000强企业中的67%、中国1000强企业中的50%都将把数字化转型当作企业的战略核心。数字化转型能够加快企业信息生产和流动效率,进而驱动企业完成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层面的变革。
不过,数字化转型依旧是一个“现实骨感”的挑战。Wipro Digital曾在2017年调查了400名美国高管,其中有半数高管称他们的公司没有能完成50%的数字化投资,甚至有五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是在浪费时间。
曾在企业信息化行业从业多年的徐习明眼中,数字化转型和传统信息化有很大不同。以ERP为代表的信息化立足完善企业的管理组织模式,将业务流程和业务交易数字化,而数字化转型需要引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进而带来一种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新形态。
“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一定来自于企业内省。”徐习明总结说。在他看来,如果企业没有想清楚自己数字化路径,很难转型成功。Wipro Digital的调查也显示,35%的高管认为缺乏明确的转型战略是实现全面数字化潜力的关键壁垒。
与信息化推行“管理最佳实践”、拥有成熟的咨询服务和软件产品不同,目前成功的数字化转型其实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存在统一的数字化转型模板,头部服务企业也没有产生。海康的云商、云眸等数字化转型产品,都是从海康内部“自己走出来的”。
数字化转型的难点和落脚点都在“转型”,这意味着企业的业务流程、业务模式都要作出相应改变。
在零售连锁管理的场景中,海康威视通过“视频+AI”的方法将门店数据结构化,让线下巡店有了数据抓手,连锁客户线下巡店模式和门店管理方法都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变。原本负责线下督导的员工也需要具备相应数字化的能力,让自己的工作得到数据、经验和方法上的支撑。
自海康云眸上线以来,已经有3万家连锁门店使用了云眸线上巡查功能,累积了15万个巡查项目。云眸的“云巡店”将原本需要1-3个月的线下巡店周期缩短至1-2周。而云眸11月初上线的AI点检巡查,则将线上巡查的效率进一步提升,管理员线上巡查一项内容时,1000家门店的巡查时间缩短到仅需15分钟,与以往低效的线下巡查不同,有了AI技术的加持,巡查效率有了质的提升。
更为重要的是,在AI技术的帮助下,结构化后的数据能够协助用户完成决策。2000家连锁行业用户已经使用云眸的AI能力开展日常管理,累积整改问题达99万个。
结合客户内生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海康威视将自己定位为“数字化转型合作伙伴”, 在具体场景和应用中实现业务价值。
成为客户数字化转型伙伴
从安防巨头“跨界”数字化转型伙伴,海康威视找到了人工智能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契合点,“视频+AI”得以施展拳脚。数字化转型需要将物理世界映射到数字世界里,形成“数字孪生”。海康威视以“视频+AI”切入数字化转型赛道,其长处在于能更加高效地实现场景的数字化,帮助用户快速构建数字孪生。
当然,海康威视的传感器早已不再局限于视频可见光,红外热成像、毫米波等非可见光感知技术和视频共同形成了多维感知,让海康威视能够通过场景物联和设备设施物联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数字孪生。
虽然感知技术是海康威视涉足数字化转型“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要为客户提供具体业务层面的价值,离不开海康在AI开放平台、连接能力和系统化能力的积累和提升。
AI开放平台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相对廉价的落地应用。海康威视的AI开放平台不仅可以自学习、自标定和自增长,而且能够和各IT系统紧密结合。通过小样本迁移学习,用户可以自己去训练算法,适应自己场景和业务需要。
其次,海康威视的连接能力在不断提升。不管是公有云里面的萤石云还是私有云部署的统一软件架构,都提供了很好的连接能力。
最后,海康威视还具有极强的系统化能力。通过整合软硬件技术,海康能够结合用户具体的场景和业务需求,实现系统化落地。
在软硬件共同加持下,海康威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形成数字化闭环,满足具体场景和业务的数字化需求。
比如云眸目前服务上万间教室的智能班牌,就是海康威视在教育场景中打造的数字化闭环。在疫情防控期间,智能班牌提供了学生打卡和智能测温的功能,数据汇总形成的报告能直接上传给有关管理部门。智能班牌还提供了“家校通”功能,满足家长、老师、学生之间的沟通需求。
贴近用户数字化转型需求
不管是强大的软硬件系统化能力还是降低用户算法训练门槛的AI开放平台,用户数字化转型的顾虑仍在于需求能否得到满足、投入产出是否合算。
在便利店的场景中,安防监控是刚性需求。通常一个便利店至少需要三个监控摄像头,分别对着门口、收银台和仓库。
基于海康云眸的“烤肠缺货AI检测”应用,能够在不增加便利店硬件成本的前提下,智能检测烤肠缺货情况,并及时推送到店长手机。因为占据便利店20%SKU的鲜食往往提供了40%的利润,不起眼的烤肠缺货检测作为标杆案例,有广阔的应用潜能等待发掘。
徐习明说,云眸最初只是帮助用户有效感知和连接,运用公有云帮助用户把前端视频和数据结构化后的客流情况连接起来。通过不断强化应用、反复迭代,海康云眸的适用场景不断扩充。
如今,海康云眸已经成为海康威视用AI服务用户的主要解决方案之一。通过海康云眸,用户能以较低的技术门槛应用AI能力,不断提升其业务效率、扩大数字化能力的范畴。
EBG业务在2020年上半年营收一度逼近老大哥PBG,但在成为用户数字化转型伙伴的道路上,EBG和云眸依然面临着挑战,产品和服务都在打磨中不断积累、成长。
在未来,海康云眸将进一步用好大数据智能,将数字化能力PaaS化,成为开放的开发平台,更好地融入用户整体的数字化生态,在更多领域输出数字化能力。
“未来,我们想让云眸真正成为大连锁用户智能化运营的一个首选伙伴。”徐习明如是说。
责任编辑:pj
-
AI
+关注
关注
87文章
30866浏览量
269030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1文章
47268浏览量
238437 -
数字化
+关注
关注
8文章
8734浏览量
6176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