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有消息传出,由于上游原材料及各项成本激增,导致生产成本上升,日本瑞萨电子向其客户宣布,从明年1月1日起,将调整电源管理IC等产品价格。无独有偶,台厂致新也在考虑可能因为成本原因,洽谈部分产品进行价格调整。
不过也有厂商表示并不会立即涨价,如茂达则表示,目前并没有相关调涨计划,除非上游晶圆代工价格全面上涨,才会开始与客户讨论,否则不会主动涨价。
除了电源管理IC以外,盛群(和泰)、凌通、松翰、闳康、新唐等五大台湾MCU厂近期开始同步调价,部分品项涨幅超过一成。另一方面,厂商已经拉大了产品交期时间,瑞萨交期拉长至四个月以上,而台厂也有相似的情况。
以瑞萨为例,本次调涨的大多是推出时间较早的产品,这些产品由于上游原材料及其他成本上升,导致市场交期拉长以及需求不确定等风险增加。
主要涉及涨价的产品多用于移动基站、交换机等商品,其中模拟IC以PCIe类为主,而电源管理IC则以IDT的ISL系列产品为主。
值得一提,本次产品价格调涨,在2021年1月1日前发货的客户订单,不受到调价的影响。但新增订单若在2021年发货,下单价格将按照最新标准。
上游材料紧缺主要集中在晶圆代工产能上,代工费用也一涨再涨,同时涨价已经延续到了下游的封测端,导致封测价格也在同步上涨。有相关人士指出,此次晶圆代工产能紧缺的问题或将持续至明年下半年。
这种现象已经造成了部分厂商的恐慌,许多大厂为了保证自己的产能持续,进一步加大对上游的订单,另一方面由于上游产能扩充无法有效跟上,导致大部分产能集中在少数大厂的手中。
同时,为了保护大客户,也为了今后稳定的供货需求,上游厂商也愿意将自己的订单优先交给头部企业,这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下游厂商的生存空间。
有业者反应,如今的市场两级分化严重,许多小厂由于无货导致没有订单,已经开始放无薪假,或者倒闭关门,但一些规模较大的工厂,基本都在24小时不间断作业,担心产能不足的恐慌情绪在进一步蔓延。
芯谋研究的顾文君在其微博上便爆料出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某设计公司老总为了拿到产能,近日给代工厂的高管下跪。显然,这种举动不同寻常。
从市场角度来看,全球各大8寸晶圆代工厂已经基本满载,包括台积电、联电、世界先进、力积电等晶圆代工厂第四季订单已经全满,明年上半年先进制程及成熟制程产能已被客户全部预订一空。
但是,8寸晶圆产能却扩充缓慢,尽管如今市场异常火热,但许多厂商对于扩建8寸晶圆产线仍然持有保留态度。一方面是由于12寸晶圆才是未来的大势,8寸晶圆在获利效应上明显不如12寸晶圆。
另一方面,8寸晶圆产线建设需要2-3年,届时还是否有目前这么大的需求量是一个疑问,如果产能利用率不足,其高额的折旧费用对于企业而言将是致命的。
正是由于这些顾虑,许多晶圆代工厂不敢贸然扩建8寸晶圆产线。当然,晶圆产能的市场局势不会一直如此,明年将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许多代工厂都在积极布局12寸晶圆,明年大概能够扩产出相当于5万片12寸的产能。
本文由电子发烧友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号elecfans999。
不过也有厂商表示并不会立即涨价,如茂达则表示,目前并没有相关调涨计划,除非上游晶圆代工价格全面上涨,才会开始与客户讨论,否则不会主动涨价。
除了电源管理IC以外,盛群(和泰)、凌通、松翰、闳康、新唐等五大台湾MCU厂近期开始同步调价,部分品项涨幅超过一成。另一方面,厂商已经拉大了产品交期时间,瑞萨交期拉长至四个月以上,而台厂也有相似的情况。
以瑞萨为例,本次调涨的大多是推出时间较早的产品,这些产品由于上游原材料及其他成本上升,导致市场交期拉长以及需求不确定等风险增加。
主要涉及涨价的产品多用于移动基站、交换机等商品,其中模拟IC以PCIe类为主,而电源管理IC则以IDT的ISL系列产品为主。
值得一提,本次产品价格调涨,在2021年1月1日前发货的客户订单,不受到调价的影响。但新增订单若在2021年发货,下单价格将按照最新标准。
上游材料紧缺主要集中在晶圆代工产能上,代工费用也一涨再涨,同时涨价已经延续到了下游的封测端,导致封测价格也在同步上涨。有相关人士指出,此次晶圆代工产能紧缺的问题或将持续至明年下半年。
这种现象已经造成了部分厂商的恐慌,许多大厂为了保证自己的产能持续,进一步加大对上游的订单,另一方面由于上游产能扩充无法有效跟上,导致大部分产能集中在少数大厂的手中。
同时,为了保护大客户,也为了今后稳定的供货需求,上游厂商也愿意将自己的订单优先交给头部企业,这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下游厂商的生存空间。
有业者反应,如今的市场两级分化严重,许多小厂由于无货导致没有订单,已经开始放无薪假,或者倒闭关门,但一些规模较大的工厂,基本都在24小时不间断作业,担心产能不足的恐慌情绪在进一步蔓延。
芯谋研究的顾文君在其微博上便爆料出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某设计公司老总为了拿到产能,近日给代工厂的高管下跪。显然,这种举动不同寻常。
从市场角度来看,全球各大8寸晶圆代工厂已经基本满载,包括台积电、联电、世界先进、力积电等晶圆代工厂第四季订单已经全满,明年上半年先进制程及成熟制程产能已被客户全部预订一空。
但是,8寸晶圆产能却扩充缓慢,尽管如今市场异常火热,但许多厂商对于扩建8寸晶圆产线仍然持有保留态度。一方面是由于12寸晶圆才是未来的大势,8寸晶圆在获利效应上明显不如12寸晶圆。
另一方面,8寸晶圆产线建设需要2-3年,届时还是否有目前这么大的需求量是一个疑问,如果产能利用率不足,其高额的折旧费用对于企业而言将是致命的。
正是由于这些顾虑,许多晶圆代工厂不敢贸然扩建8寸晶圆产线。当然,晶圆产能的市场局势不会一直如此,明年将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许多代工厂都在积极布局12寸晶圆,明年大概能够扩产出相当于5万片12寸的产能。
本文由电子发烧友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号elecfans999。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源管理
+关注
关注
115文章
6183浏览量
144604 -
瑞萨电子
+关注
关注
37文章
2867浏览量
7223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送调试器 | 直播:基于瑞萨RX MCU的电机控制解决方案
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瑞萨电子为电机控制提供多个MCU/MPU家族硬件平台、先进控制算法、软件和开发工具。目前,瑞萨电子的强大
从工业机器视觉到协作机器人,瑞萨电子有哪些AI芯片的布局?
的应用落地。传统的人工智能依靠云端,数据分析和决策都在云端,终端重在执行。而人工智能要广泛的落地,就必须去中心化,将很多的决策放到边缘侧,通过边缘设备实现。 边缘智能市场爆发,五大特性加速AIoT终端落地 为何需要端点智能?瑞萨
瑞萨e2studio(1)----瑞萨芯片之搭建FSP环境
视频教学
样品申请
请勿添加外链
e2studio软件
e2studio是瑞萨的集成开发环境,FSP 提供了众多可提高效率的工具,用于开发针对瑞萨电子RA 系列
发表于 09-30 15:28
瑞萨针对显示应用的MCU和方案介绍
瑞萨针对人机交互的应用(TFT显示)推出了多款MCU产品和参考方案。从简单的串口屏方案到RGB和MIPI接口的TFT显示方案,瑞萨基于不同的
发表于 07-02 18:23
•791次阅读
瑞萨Smart Configurator支持SEGGER集成开发工具
Configurator代码生成器中。此次集成将为Renesas新推出的R9A02G021系列MCU提供端到端的开发工具支持,标志着瑞萨电子在通用应用领域首次推出32位RISC-V MCU
分享瑞萨RA MCU创意氛围赛的作品—高压电网电流监测
今日分享瑞萨RA MCU创意氛围赛的作品——高压电网电流监测。本项目基于启明6M5开发板用于监测高压三相电流数据,并对故障进行判断的设备,使用了串口、硬件I2C、ADC、OLED等硬件外设,使用
IAR率先支持瑞萨首款通用RISC-V MCU,树立行业新标准
来源:IAR IAR率先支持瑞萨首款通用RISC-V MCU,树立行业新标准 近日,全球领先的嵌入式系统开发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IAR自豪地宣布:公司备受全球数百万开发者青睐的开发环境再次升级,已率先
瑞萨电子RA家族推出RA8系列高算力通用MCU
瑞萨电子RA家族推出RA8系列高算力通用MCU,是业界首款基于Arm® Cortex®-M85(CM85)内核的32位MCU,主频高达480Mhz,超过3000 CoreMark跑分。
瑞萨电子推出采用自研RISC-V CPU内核的通用32位MCU
2024 年 3 月 26 日,中国北京讯 - 全球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瑞萨电子(TSE:6723)今日宣布率先在业内推出基于内部自研CPU内核构建的通用32位RISC-V微控制器(MCU
发表于 03-30 22:08
IAR爱亚系统宣布已率先支持瑞萨首款通用32位RISC-V MCU
全球领先的嵌入式系统开发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IAR自豪地宣布:备受全球数百万开发者青睐的开发环境再次升级,已率先支持瑞萨首款通用32位RISC-V MCU,该MCU搭载了
年度车规级MCU芯片行业发展综述与展望
供需失衡导致MCU价格大幅上涨,瑞萨和恩智浦的车规MCU产品价格上调20%-30%,意法半导体涨幅高达7倍。中国车用IC认证困难,国内厂商难
发表于 02-22 10:42
•1596次阅读
基于瑞萨RA2E1 MCU芯片的蓝牙平衡小车设计
本项目由瑞萨RA2E1 MCU芯片作为主控,搭载电源模块、MPU6050模块、超声波模块、OLED模块、蓝牙模块、电机模块等组成的蓝牙平衡小车。该小车有平衡模式、跟随模式和避障模式三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