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时代,信息获取的方式已从书籍刊物变为“上网冲浪”,手机浏览器也成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重要渠道。但手机浏览器推送的信息不时被断章取义、虚假夸大、攻击侮辱、耸人听闻的“自媒体”占据,手机浏览器已然成为了“自媒体”乱象横生的“温床”。
为有效解决手机浏览器网络传播乱象,10月27日起,网信办对手机浏览器进行专项集中整治,把UC、QQ、华为、360、搜狗、小米、vivo、OPPO等影响力较大的8款手机浏览器纳入首批名单进行重点集中整治。
手机屏幕后的灰色产业链
浏览器作为互联网的入口,从诞生以来就在信息的传播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随着手机用户的日益增多和手机厂商预装浏览器行为的普遍化,手机浏览器已经成为了内容推送和分发的重要工具。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自媒体”传播链中,手机浏览器不只是传播的窗口,还是“幕后推手”。业内人士指出:“一般而言,推送的内容是由算法计算出来的。算法是中性的,但设计算法的人是有价值观的,手机浏览器应该对推送内容负责。”
除此之外,手机屏幕后还隐藏着灰色产业链。手机浏览器可以将“自媒体”的点击量、流量转化变现,从中获利。“自媒体”骇人听闻的标题除了可以带来流量之外,还给手机浏览器带来了可以变现的广告、社群、网络金融、电子商务等业务。在这种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之下,如果一切为流量而论,那么内容将没有底线。
同时随着厂商生态的构建,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于使用手机厂商提供的原生浏览器。SA无线通讯领域高级分析师杨光表示:“对于终端厂商来说,手机浏览器可以增加用户黏性、了解用户使用习惯、创造大数据变现的机会等。相对于新闻类APP或社交媒体平台,手机浏览器是手机厂商能够直接与用户建立联系的渠道。”实际上,手机厂商已不是单纯的硬件厂商,而是综合的信息服务商。流量变现催生出的种种乱象,也为终端厂商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流量为王”非长远发展之道
短期来看,手机浏览器能从耸人听闻的“自媒体”内容推送中获益,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模式是不可取的。业内人士指出:“博人眼球的‘自媒体’内容把终端用户引导得越来越低俗,用户的兴趣格局将越来越小。长期来说,不利于终端厂商开发更加有品质的产品。”
对手机浏览器的管理不应该只停留在工具软件的层面,而应视作信息聚合终端进行全方位的监管,要明确平台责任,合法依规运营。在此次集中整治和专项督导中,网信办对手机浏览器提出了明确整改要求和具体标准。“自媒体”并非法外之地,此次整改重点将放在违规采编的“自媒体”信息上,并要求手机浏览器不得PUSH弹窗“自媒体”发布的各类信息,对断章取义等噱头式标题、炒作热点敏感话题、无中生有等不实信息和低俗、血腥等不良信息进行规范和整治。
整改结束后,网信部门还将对自查整改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问题依然突出的手机浏览器,将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置,直至取缔相关业务。可以预见,未来网信办对于手机浏览器的监督和管理将更加严格。
当前,手机浏览器已从单纯的工具软件变成了流量运营的商业入口,在“流量为王”的横流里,手机浏览器需要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管理和自律机制,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态度,构建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
责任编辑:lq
-
互联网
+关注
关注
54文章
11162浏览量
103370 -
算法
+关注
关注
23文章
4615浏览量
92965 -
浏览器
+关注
关注
1文章
1028浏览量
35381
原文标题:起底手机浏览器灰色产业链:“流量为王”非长远发展之道
文章出处:【微信号:txshj123,微信公众号:通信世界】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