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科学家在猴子大脑中植入电极使其恢复视力

如意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方都市报 2020-12-07 16:00 次阅读

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刊发的论文,荷兰科学家在猴子大脑中植入电极,成功使猴子恢复基本视力。荷兰研究团队表示,希望在三年左右的时间里为人类制造出类似的设备。据悉,这项技术适合那些曾经拥有视力,后来因疾病或受伤而失去视力的人。

正常的视觉由眼睛观察和视觉神经传递信号到视觉皮层产生(左)。植入电极产生视觉绕过了通过眼睛或视神经进行视觉处理的前一阶段(中)。未来可以用无线传输方式将视觉信号传递给视觉皮层(右)。

据报道,荷兰神经科学研究所(NIN)的科研团队在猴子大脑中植入电极以产生光点,这些光点与电视上的像素类似,大量像素可构成画面。科研团队将1024个电极植入到猴子大脑的视觉皮层中,使得猴子能够辨别出字母、线条和移动的小点等形状。

神经科学研究所的主任罗尔夫舍玛(Pieter Roelfsema)博士表示,科研团队在视觉皮层中植入的电极数量,以及可以生成高分辨率人工图像的像素数量都是前所未有的。

参与研究的博士后研究员陈星(音译)表示,植入物直接与大脑接口,绕过了通过眼睛或视神经进行视觉处理的前一阶段。他表示,这种技术将来可以用于恢复视网膜、眼球或视神经损伤或退化,但其视觉皮层仍然完好的盲人的低视力。

罗尔夫舍玛博士表示,这项研究有朝一日可能会变成真正的设备,从而帮助世界上4000万盲人中的一些人。

《星际迷航》中Geordi La Forge佩戴的眼镜装置将场景转换为图案,发送到大脑中。

据悉,一种可能的方式是在一副眼镜上安装一个摄像头,并内置人工智能,将场景转换为一种图案,发送到用户的大脑中。类似的技术已经出现在科幻作品中,比如《星际迷航》中Geordi La Forge佩戴的眼镜装置。

罗尔夫舍玛博士表示,他的团队希望在三年左右的时间里为人类制造出类似的设备。

他表示,无线解决方案将是最好的,因为这意味着用户不需要在头骨后部佩戴植入物,避免用户面临感染的风险。
责编AJX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极
    +关注

    关注

    5

    文章

    830

    浏览量

    27343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深开鸿亮相“小小科学家”品牌发布暨科学探索研学营开营活动

    为在青少年中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1月14日,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团市委共同主办的“小小科学家”品牌发布暨科学探索研
    的头像 发表于 01-15 21:17 219次阅读
    深开鸿亮相“小小<b class='flag-5'>科学家</b>”品牌发布暨<b class='flag-5'>科学</b>探索研学营开营活动

    AI 推动未来科学 晶泰科技共襄未来科学大奖周

    科学家,探讨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倾力打造兼具权威性、专业性和国际影响力的科学盛会。 未来科学大奖由未来论坛于 2016 年创设,被誉为"中国诺贝尔奖"。未来论坛是当前中国极具声望的民间科学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09:58 178次阅读
    AI 推动未来<b class='flag-5'>科学</b> 晶泰科技共襄未来<b class='flag-5'>科学</b>大奖周

    西湖大学:科学家+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研究,创新科研新范式。这一点西湖大学的科研项目中已得到体现。 成立于2018年的西湖大学是由施一公院士领衔创办的、聚焦前沿科学研究的研究型大学,该校鼓励科学家们探索AI与各学科交叉融合,为科研创新提速。为此,西湖大学
    的头像 发表于 12-12 15:59 275次阅读
    西湖大学:<b class='flag-5'>科学家</b>+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 4. 对未来生命科学发展的展望 阅读这一章后,我对未来生命科学的发展充满了期待。我相信,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生命科学将取得更加显著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的效率,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和精确度。例如,在生物学领域,AI能够帮助科学家快速识别基因序列中的关键变异,加速新药研发进程。 2. 跨学科融合的新范式 书中强调,人工智能的应用促进了多个
    发表于 10-14 09:12

    受人眼启发!科学家开发出新型改良相机

    新型事件相机系统与标准事件相机系统对比图。 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科学家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明了一种照相机装置,可以改善机器人观察周围世界并做出反应的方式。受人眼工作原理的启发,他们的创新型照相机系统模仿
    的头像 发表于 07-22 06:24 376次阅读
    受人眼启发!<b class='flag-5'>科学家</b>开发出新型改良相机

    中国科学家发现新型高温超导体

    据新华社报道,我国科学家再立新功,又一新型高温超导体被发现。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赵俊团队利用高压光学浮区技术成功生长了三层镍氧化物,成功证实在镍氧化物中具有压力诱导的体超导电性,而且超导体积分数达到
    的头像 发表于 07-19 15:14 796次阅读

    天津大学科学家突破人类大脑器官成功驱动机器人

    科技探索的征途上,天津大学的科研团队再次迈出了令人瞩目的步伐。7月5日,该校宣布了一项革命性的成果——科学家们利用前沿的干细胞技术,成功培育出了高度模拟人类大脑的类脑器官,并创新性地将其与机器人系统通过先进的片上脑机接口技术紧
    的头像 发表于 07-08 16:00 699次阅读

    新华社:突破性成果!祝贺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这一传感器!

    6月25日,新华社以《突破性成果!祝贺我国科学家》为标题,报道了由我国科学家研发的传感器成果。 我国科学家研发高通道神经探针实现猕猴全脑尺度神经活动监测 神经探针是一种用来记录神经活动的针状电传
    的头像 发表于 06-27 18:03 564次阅读
    新华社:突破性成果!祝贺我国<b class='flag-5'>科学家</b>成功研发这一传感器!

    前OpenAI首席科学家创办新的AI公司

    消息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苏茨克维曾是OpenAI的联合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家,并在去年在OpenAI董事会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的头像 发表于 06-21 10:42 583次阅读

    科学家研制出一款新型柔性X射线探测器

    英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有机半导体材料,并利用其研制出一款新型柔性X射线探测器。这种探测器不仅“身段”更柔软,可贴合需要扫描物体的形状,从而提高患者筛查的准确性,降低肿瘤成像和放射性治疗的风险,而且成本
    的头像 发表于 06-13 06:29 377次阅读

    高鲁棒性植入式神经电极界面,用于神经元电活动的长期追踪记录

    植入式神经电极技术的发展已成为神经环路精准解析过程中的关键研究工具。然而,长期稳定的神经电极界面活体水平的应用上仍面临挑战。
    的头像 发表于 05-21 09:11 648次阅读
    高鲁棒性<b class='flag-5'>植入</b>式神经<b class='flag-5'>电极</b>界面,用于神经元电活动的长期追踪记录

    本源量子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2024年4月23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计算与新兴软件”重点专项“面向复杂物理系统求解的量子科学计算算法、软件、应用与验证”青年科学家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合肥顺利召开。该项目由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安
    的头像 发表于 05-11 08:22 867次阅读
    本源量子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b class='flag-5'>科学家</b>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Neuralink开发出盲视设备,有望使视力障碍者重获光明

    马斯克明确表示,Blindsight已在猴子身上取得成功。初始阶段,其清晰度可能像早期的红白游戏机,但他坚信,这一设备有望达到甚至超越人类的正常视力。同时,他表示,至今尚未出现因植入Neuralink设备致死或重伤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3-22 11:42 696次阅读

    NVIDIA首席科学家Bill Dally:深度学习硬件趋势

    Bill Dally于2009年1月加入NVIDIA担任首席科学家,此前斯坦福大学任职12年,担任计算机科学系主任。Dally及其斯坦福团队开发了系统架构、网络架构、信号传输、路由和同步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02-25 16:16 1334次阅读
    NVIDIA首席<b class='flag-5'>科学家</b>Bill Dally:深度学习硬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