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台湾硅晶圆大厂环球晶(GlobalWafers)宣布以37.5亿欧元(约合298亿人民币)收购德国硅晶圆制造商Siltronic(世创),并与其签订商业合并协议(BCA),确认环球晶将公开收购世创所有流通在外股份。预计交易将在2021年下半年完成。
路透社援引Siltronic前母公司威克化学公司(Wacker Chemie)称,已作出具有约束力的承诺,将其所持的全部30.8%的Siltronic股份转让给环球晶。潜在的合并伙伴表示,收购报价为每股125欧元,较Siltronic 11月27日的收盘价溢价10%。
作为当前全球硅晶圆市占率排名前五的两大厂商,两者的合并恰逢半导体行业“缺货潮”,将为行业带来怎样的巨变?对于公司本身来说,又是否有望达到互利共赢?
交易双方意图强强联手 分析师却称被迫“贱卖”
这笔交易将成为环球晶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交易,也是今年芯片行业规模最大的交易之一。财报显示,环球晶2019年收入约为580亿新台币,营业收入约为180亿新台币,而Siltronic 2019年全球收入约为13亿欧元,根据机构测算,两者在全球硅晶圆市场的市占率分别排名第三、第四。
另据富邦证券投资服务公司(Fubon Securities Investment Services Co.)分析师Richard Hsia预计,按收入计算,两者合并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硅片生产商,市场份额为32%至35%,同时成为全球第二大300mm硅晶圆制造商,仅次于日本的信越半导体。
环球晶董事长Doris Hsu表示,两家公司互补良好,对这笔交易将获得所有应有的监管批准持“谨慎乐观”态度。“合并后的公司将在10个国家拥有20家工厂。一旦这个平台建立起来,对我们客户来说将意味着技术上的升级。”
“Siltronic可以帮助增强环球晶在5G、电力和物联网方面的能力,”据其在此前的一次采访中称,这笔交易还将帮助环球晶加快更先进的、基于复合半导体技术的开发。
Siltronic方面也表示,公司是硅晶圆行业的技术领导者之一,而环球晶凭借其卓越的供应链管理和具有竞争力的成本结构,与之合并将缔造一家“一流”硅晶圆生产商。
不过,从市场的反应来看,众多投资者对这笔交易褒贬不一。消息宣布的次日早盘,Siltronic股价上涨1.2%,至127欧元。环球晶的股价却下跌了8.8%。
有分析师曾表示,激烈的竞争和周期性波动给硅片市场上较小的企业带来了压力,迫使它们进行合并,以实现规模经济。Siltronic的投资者Argonaut Capital也认为,该报价对小股东不公平,他们“被逼在半导体晶圆行业的周期性底部贱卖。”
两大财经媒体齐齐看低 行业却有望迎来利好
包括彭博、《金融时报》在内的多家头部财经媒体同样对该笔交易表示不看好。《金融时报》指出,台积电、高通等芯片公司都因为芯片工艺和制程的提升推高了自身股价,但芯片工艺未必直接能刺激硅片产量,Siltronic近些年来就不断遭遇于产能过剩的困境。
需要指出的是,2018年Siltronic的股价曾一度达到160欧元,彼时营业利润率达到了33%峰值,第二年世创的利润率就下降了十个百分点,产能过剩率从1%上升到了10%。彭博社文章指出,本次交易发生前,Siltronic发展已经逐渐落后于整个晶圆市场的格局。
从环球晶的角度来说,情况同样并不乐观。据悉,这次合并将为环球晶的收入提升到约占全球硅片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如果要提高销售量,环球晶需要依靠规模扩大之后的议价能力,但后果却很可能遭遇各国的反垄断法的条规障碍。
除了规模扩大化之后削减成本的期望之外,环球晶还希望借此次并购提高利润率。但彭博社认为,环球晶方面承诺在2024年底之前不会裁员或关闭Siltronic在德国的任何工厂,或将成为环球晶在达成这一目标上的绊脚石——
在2005年明基-西门子并购案中,明基就因保留了数千名西门子公司的员工陷于重重困境,由于德国劳动法的关系,明基无法正常裁员。
当然并购后环球晶可以从供应商那里获得更好的价格。但彭博社认为,即便如此,对比双方过去90天在股市的表现,供应商的“成本价”依然完全不足以抵消环球晶以高达48%的溢价幅度收购世创。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金融时报》认为,这则交易反映了硅片行业的产能过剩和微薄的利润,瑞银集团(UBS)报告则认为,未来晶圆厂很可能专注于更大,更经济的450mm晶圆以提高利润。
中金公司黄乐平团队7日研报指出,在2019年硅片行业随终端需求下行进入产能消化阶段后, 2020年第四季度起随着 5G/AI驱动力持续,工业/汽车需求回暖,看到部分大尺寸晶圆(如 12英寸外延片)开始恢复供需紧张,而中小尺寸抛光片产能利用率也开始回升,现货销售情况也开始转好。
黄乐平团队认为,一方面两大头部供应商整合有望在新需求周期到来之前更好地配合大客户新产能上量,且避免了恶性竞争带来的价格波动;另一方面,认为硅片行业集中度提升会促使中国半导体生产企业加速原材料采购多元化战略,利好沪硅产业、中环股份、立昂微等中国硅片供应商。
责任编辑:tzh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3文章
50379浏览量
421708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4文章
26996浏览量
216146 -
晶圆
+关注
关注
52文章
4837浏览量
127781 -
硅片
+关注
关注
13文章
361浏览量
3455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