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与计算技术研究所合作,成功研制出中国首套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算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InSAR)系统,实现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大数据自动化、批量并行处理。
基于该系统,研究人员首次获取了全国尺度的地表形变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结果,并首次实现全国尺度地表形变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制图。
据介绍,InSAR 技术是通过利用合成孔径雷达 (SAR)图像中的相位信号来获取毫米级地表形变信息的技术。利用超算 InSAR 系统所提供的大尺度地表形变产品可服务于板块运动、全球环境变化等地球科学领域,并提高我国遥感数据处理能力。
IT之家了解到,我国是受地质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不完全统计显示,近年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每年造成的损失达上百亿元人民币。因此,我国首套超算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系统研制成功对于针对全国尺度的地质灾害调查、监测而言具有重大意义。
责任编辑:haq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SAR
+关注
关注
3文章
419浏览量
46145 -
雷达
+关注
关注
50文章
2974浏览量
11814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全球最小高精度光晶格钟研制成功
近日,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称,一个由日本研究团队(包括东京大学)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台体积小巧、性能稳定且精度极高的光晶格钟。这款光晶格钟的体积仅为250立方分米,刷新了同类产品的体积记录。 光晶格
我国光子毫米波雷达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该芯片基于兼容CMOS工艺的4英寸薄膜铌酸锂平台设计,实现了厘米级距离与速度探测分辨率,并在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二维成像方面展现出卓越的精度,该成果1月27日发表在《自然·光子学》杂志上。这一创新
![<b class='flag-5'>我国</b>光子毫米波<b class='flag-5'>雷达</b>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7/40/wKgZO2ejNqaAOzhvAAGqfHY7kQ4382.png)
国内首款高压抗辐射碳化硅功率器件研制成功,并通过太空验证!
刘新宇、汤益丹团队和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刘彦民团队等开展合作,共同研制出首款国产高压抗辐射碳化硅(SiC)功率器件及其电源系统,已成功通过太空第一阶段验证并实现其在电源系统
![国内<b class='flag-5'>首</b>款高压抗辐射碳化硅功率器件<b class='flag-5'>研制成功</b>,并通过太空验证!](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6/F8/wKgZPGeRvLyAG5pVAACcIBSMbrk706.png)
干涉测量
Fusion是用于复杂系统建模的统一平台,并具有非常人性化的用户界面。
在第一份“最佳”时事通讯中,我们关注的是Fizeau和Mach-Zehnder干涉仪。
**用于光学测量的Fizeau
发表于 12-26 10:15
白光干涉仪测量原理及干涉测量技术的应用
白光干涉仪利用干涉原理测光程差,测物理量,具高精度。应用于半导体、光学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及科研等领域,双重防撞保护保障测量安全。基本原理:白光干涉仪是利用
发表于 12-16 15:04
•0次下载
一些著名的微型SAR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技发明之一。SAR有机载与卫载系统之分,能提供地表地形、乃至行星等远距离目标区高解析度图像。
目前
![一些著名的微型SAR](https://file1.elecfans.com/web1/M00/F4/EC/wKgZoWc0EK-AEX31AAAVHif6tZc668.jpg)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F3/73/wKgZomZ8v-qADqflAAXA4yO7jB0750.png)
新能源电驱领域“新”宠在中车永济电机公司研制成功!
近日,由中车永济电机公司自主研制的配套于新能源电力驱动的115kW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顺利通过试验测试,各项指标满足技术要求。
英特尔最大神经形态计算机研制成功
英特尔公司最近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最大的神经形态计算机Hala Point,这一创新性的技术突破在人工智能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北斗雷达形变可视化监测系统|干涉测量技术|线性调频连续波
北斗雷达形变可视化监测系统|干涉测量技术|线性调频连续波 输电铁塔是高压输电线路系统的坚强脊梁,承载着人们用电稳定的重任。然而,这些高耸入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