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和AI聊天,自然语言模型 GPT-2可能会推出个人信息

工程师邓生 来源: 凹非寺 作者:贾浩楠 萧箫 2021-01-02 09:22 次阅读

有时候,AI 说真话比胡言乱语更可怕。

本来只是找AI聊聊天,结果它竟然抖出了某个人的电话、住址和邮箱?

没错,只需要你说出一串“神秘代码”:“East Stroudsburg Stroudsburg……”

2d9c0259bfc746e2906b7123c9c64a1b.png

自然语言模型 GPT-2就像是收到了某种暗号,立刻“送出”一套 个人信息:姓名、电话号码,还有地址、邮箱和传真 (部分信息已打码)。

这可不是GPT-2瞎编的,而是真实存在的个人信息!这些个人信息,全部来自于网上。

原来是因为GPT-2靠网上扒取的数据来训练。

本以为,这些个性化数据会在训练时已经湮没,没想到只要一些特殊的唤醒词,就突然唤出了AI“内心深处的记忆”。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个人隐私被科技公司爬取,那么用这些数据训练出的模型,就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逆向还原出你的地址、电话……

真是细思恐极!

这是来自谷歌、苹果、斯坦福、UC伯克利、哈佛、美国东北大学、OpenAI七家公司和机构的学者们调查的结果。

df1aadfb17744c9893a49bb699754152.png

调查发现,这并不是偶然现象,在随机抽取的1800个输出结果中,就有 600个左右的结果还原出了训练数据中的内容,包括新闻、日志、代码、 个人信息等等。

他们还发现,语言模型越大,透露隐私信息的概率似乎也越高。

不光是OpenAI的GPT模型,其它主流语言模型 BERT、 RoBERTa等等,也统统中招。

所有的漏洞和风险,都指向了 大型语言模型的先天不足。

而且,目前几乎无法完美解决。

吃了的,不经意又吐出来

个人敏感信息的泄露,是因为语言模型在预测任务输出结果时,本身就会出现 数据泄露或 目标泄露。

所谓泄露,是指任务结果随机表现出某些训练数据的 特征。

形象地说,语言模型“记住了”见过的数据信息,处理任务时,把它“吃进去”的训练数据又“吐了出来”。

973e35bcfe484dbc8dc938b3bddf627b.png

至于具体记住哪些、吐出来多少、什么情况下会泄露,并无规律。

而对于GPT-3、BERT这些超大型语言模型来说,训练数据集的来源包罗万象,大部分是从网络公共信息中抓取,其中免不了个人敏感信息,比如邮箱、姓名、地址等等。

研究人员以去年面世的GPT-2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它的网络一共有15亿个参数

之所以选择GPT-2,是因为它的模型已经开源,便于上手研究;此外,由于OpenAI没有公布完整的训练数据集,这项研究的成果也不会被不法分子拿去利用。

4c0434eb1cf5420db9e9981611cab129.gif

团队筛查了模型生成的数百万个语句,并预判其中哪些是与训练数据高度相关的。

这里,利用了语言模型的另一个特征,即 从训练数据中捕获的结果,置信度更高。

也就是说,当语言模型在预测输出结果时,它会更倾向于用训练时的数据来作为答案。 (训练时看到啥,预测时就想说啥)

在正常训练情况下,输入“玛丽有只……”时,语言模型会给出“小羊羔”的答案。

但如果模型在训练时,偶然遇到了一段重复“玛丽有只熊”的语句,那么在“玛丽有只……”问题的后面,语言模型就很可能填上“熊”。

而在随机抽取的1800个输出结果中,约有600个结果体现出了训练数据中的内容,包括新闻、日志、代码、个人信息等等。

4bd5b9144a454166b61ff7b57ee3fa1f.png

其中有些内容只在训练数据集中出现过寥寥几次,有的甚至只出现过一次,但模型依然把它们学会并记住了。

1.24亿参数的GPT-2 Small如此,那么参数更多的模型呢?

团队还对拥有15亿参数的升级版GPT-2 XL进行了测试,它对于训练数据的记忆量是GPT-2 Small的 10倍。

实验发现,越大的语言模型,“记忆力”越强。GPT-2超大模型比中小模型更容易记住出现次数比较少的文本。

0728d1a76f054c59945be34d326601c2.png

也就是说,越大的模型,信息泄露风险越高。

那么,团队用的什么方法,只利用模型输出的文本,就还原出了原始信息呢?

训练数据提取攻击

此前泄露隐私没有引起重视的原因,是因为学术界普遍认为与模型 过拟合有关,只要避免它就行。

7c443fc9d1cb48a1b64c857849e4a00c.gif

但现在,另一种之前被认为“停留在理论层面”的隐私泄露方法,已经实现了。

这就是 训练数据提取攻击(training data extraction attacks)方法。

由于模型更喜欢“说出原始数据”,攻击者只需要找到一种筛选输出文本的特殊方法,反过来预测模型“想说的数据”,如隐私信息等。

这种方法根据语言模型的输入输出接口,仅通过 某个句子的前缀,就完整还原出原始数据中的某个字符串,用公式表示就是这样:

01c3c27581c94db8874e8e020c8f25c4.png

只要能想办法从输出还原出原始数据中的某一字符串,那么就能证明,语言模型会通过API接口泄露个人信息。

下面是训练数据提取攻击的方法:

fc236033f0744239b78162a32d9a4852.png

从GPT-2中,根据256个字,随机生成20万个样本,这些样本拥有某些共同的前缀 (可能是空前缀)。

在那之后,根据6个指标之一,对每个生成的样本进行筛选,并去掉重复的部分,这样就能得到一个“类似于原始数据”的样本集。

这6个指标,是用来衡量攻击方法生成的文本效果的:

困惑度: GPT-2模型的困惑度(perplexity)

Small: 小型GPT-2模型和大型GPT-2模型的交叉熵比值

Medium: 中型GPT-2模型和大型GPT-2模型的交叉熵比值

zlib: GPT-2困惑度(或交叉熵)和压缩算法熵(通过压缩文本计算)的比值

Lowercase: GPT-2模型在原始样本和小写字母样本上的困惑度比例

Window: 在最大型GPT-2上,任意滑动窗口圈住的50个字能达到的最小困惑度

其中, 困惑度是交叉熵的指数形式,用来衡量语言模型生成正常句子的能力。至于中型和小型,则是为了判断模型大小与隐私泄露的关系的。

然后在评估时,则根据每个指标,比较这些样本与原始训练数据,最终评估样本提取方法的效果。

39af8c1f771a4ad989f4e34d23bb8ba8.png

这样的攻击方式,有办法破解吗?

大语言模型全军覆没?

很遗憾,对于超大规模神经网络这个“黑箱”,目前没有方法彻底消除模型“记忆能力”带来的风险。

当下一个可行的方法是 差分隐私,这是从密码学中发展而来的一种方法。

73980d2e906e493885c05fb05b3388c0.png

简单的说,差分隐私是一种公开共享数据集信息的系统,它可以描述数据集内样本的模式,同时不透露数据集中某个样本的信息。

差分隐私的基本逻辑是:

如果在数据集中进行任意的单次替换的影响足够小,那么查询结果就不能用来推断任何单个个体的信息,因此保证了隐私。

比如现在有两个数据集D和D’, 它们有且仅有一条数据不一样,这样的数据集互为 相邻数据集。

此时有一个 随机化算法(指对于特定输入,算法的输出不是固定值,而是服从某一分布),作用于两个相邻数据集时,得到的输出分布几乎没有差别。

推广一步,如果这个算法作用于任何相邻数据集,都能得到某种特定输出,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算法达到了差分隐私的效果。

直白地说,观察者难以通过输出结果察觉出数据集微小的变化,从而达到保护隐私的目的。

那如何才能实现差分隐私算法呢?

最简单的方法是加噪音,也就是在输入或输出上加入随机化的噪音,将真实数据掩盖掉。

实际操作中,比较常用的是加 拉普拉斯噪音(Laplace noise)。由于拉普拉斯分布的数学性质正好与差分隐私的定义相契合,因此很多研究和应用都采用了此种噪音。

ac5c0ba1eebb4a47afb1ccfef322717c.gif

而且由于噪音是为了掩盖一条数据,所以很多情况下数据的多少并不影响添加噪音的量。

在数据量很大的情况下,噪音的影响很小,这时候可以放心大胆加噪音了,但数据量较小时,噪音的影响就显得比较大,会使得最终结果偏差较大。

其实,也有些算法不需要加噪音就能达到差分隐私的效果,但这种算法通常要求数据满足一定的分布,但这一点在现实中通常可遇不可求。

所以,目前并没有一个保证数据隐私的万全之策。

研究团队之所以没使用GPT-3进行测试,是因为GPT-3目前正火,而且官方开放API试用,贸然实验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而GPT-2的API已经显露的风险,在这篇文章发布后不久,一名生物学家在Reddit上反馈了之前遇到的“bug”:输入三个单词,GPT-2完美输出了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

906a29848f6443fab3e5519edc55aed1.png

鉴于BERT等模型越来越多地被科技公司使用,而科技公司又掌握着大量用户隐私数据。

如果靠这些数据训练的AI模型不能有效保护隐私,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责任编辑:PSY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信息安全
    +关注

    关注

    5

    文章

    661

    浏览量

    39013
  • AI
    AI
    +关注

    关注

    87

    文章

    31845

    浏览量

    270676
  • 自然语言
    +关注

    关注

    1

    文章

    291

    浏览量

    13410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如何优化自然语言处理模型的性能

    优化自然语言处理(NLP)模型的性能是一个多方面的任务,涉及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模型选择、模型调参、模型集成与融合等多个环节。以下是一些具
    的头像 发表于 12-05 15:30 837次阅读

    自然语言处理在聊天机器人中的应用

    上归功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进步。 聊天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聊天机器人的核心是一个对话系统,它能够处理用户的输入(通常是文本形式),并生成相应的回复。这个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组件: 语言
    的头像 发表于 12-05 15:24 601次阅读

    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的关系 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概念及步骤

    Learning,简称ML)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核心领域,它使计算机能够从数据中学习并做出预测或决策。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机器学习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用于从大量文本数据中提取模式和知识,从而提高NLP系统的性能。 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概念
    的头像 发表于 12-05 15:21 806次阅读

    ASR与自然语言处理的结合

    。以下是对ASR与自然语言处理结合的分析: 一、ASR与NLP的基本概念 ASR(自动语音识别) : 专注于将人类的语音转换为文字。 涉及从声音信号中提取特征,并将这些特征映射到文本。 NLP(自然语言处理) : 涉及理解和解释文字数据。 处理的是文本
    的头像 发表于 11-18 15:19 563次阅读

    AI模型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

    AI模型自然语言处理(NLP)中的应用广泛且深入,其强大的语义理解和生成能力为NLP任务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以下是对AI模型在NLP
    的头像 发表于 10-23 14:38 690次阅读

    【《大语言模型应用指南》阅读体验】+ 基础知识学习

    、机器翻译、文本生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它们能够基于用户的提问或描述生成相关的答案或执行指令,极大地提升了信息检索和利用的效率。 2. 局限性 尽管大语言模型
    发表于 08-02 11:03

    图像识别技术包括自然语言处理吗

    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从而实现对图像中的目标、场景、行为等信息的识别和理解。图像识别技术包括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器设计、模型训练等多个环节。 1.2 自然语言处理的定义
    的头像 发表于 07-16 10:54 971次阅读

    nlp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有哪些

    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是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使计算机能够理解、解释和生成人类语言。以下是对NLP领域一些模型的介绍
    的头像 发表于 07-05 09:57 915次阅读

    自然语言处理模式的优点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搜索引擎、语音助手、机器翻译、情感分析等。 1. 提高信息获取效率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快速地从大量文本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帮助用户节省查找和筛选信息的时间。例如,
    的头像 发表于 07-03 14:24 899次阅读

    自然语言处理是什么技术的一种应用

    广泛,包括机器翻译、语音识别、情感分析、信息检索、问答系统、文本摘要、聊天机器人等。 一、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概念 自然语言自然语言是人类用
    的头像 发表于 07-03 14:18 1217次阅读

    自然语言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从而实现人机之间的自然交流。本文将详细介绍NLP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应用领域等。 一、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概念 自然语言自然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情感和
    的头像 发表于 07-03 14:15 1253次阅读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原理的应用

    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作为人工智能(AI)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人类自然语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
    的头像 发表于 07-02 12:50 790次阅读

    【大语言模型:原理与工程实践】大语言模型的应用

    生产力场景时,可能会遇到诸多困难。在编程领域,精确性至关重要。任何微小的不明确都可能给开发人员带来困扰。与此类似,在提示工程中,使用自然语言编写指令虽然带来了更高的灵活性,但同时也可能
    发表于 05-07 17:21

    【大语言模型:原理与工程实践】大语言模型的基础技术

    模型架构奠定基础。然后,引介一些经典的预训练模型,如BERT、GPT等。最后,解读ChatGPT和LLaMA系列模型,帮助读者初步感知大语言
    发表于 05-05 12:17

    【大语言模型:原理与工程实践】揭开大语言模型的面纱

    的进步,大语言模型的应用范围和影响力将持续扩大,成为AI领域的重要推动力。其中,GPT系列模型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从
    发表于 05-04 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