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除了关于社区团购的火热讨论,巨头造车也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
前不久,互联网老牌巨头百度以及"智能硬件新贵"小米纷纷传出与传统汽车合作要亲自下场造车的消息。
· 12月15日,多个网络媒体和数码博主传出,"小米即将发布和比亚迪联合出品的'年轻人的第一辆汽车'——青悦S1,售价为84999元";
· 同日,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百度考虑生产自己的电动汽车,并已就可能性与吉利、广汽、一汽等几家车企进行了谈判。
小米侧,目前已经官方否认造车传闻,但百度造车却似乎在通过一波波消息不断证实。12月18日,有报道称,百度或将与威马联手造车,目前双方正对可能的合作模式进行商议。
事实上,在此之前,有关互联网巨头造车的消息早已不是新鲜事:
· 长安汽车携手宁德时代和华为打造一个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
· 阿里和上汽集团合资推出"智己汽车";
· 科大讯飞与广汽集团成立星河智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滴滴则和比亚迪合作推出了定制网约车D1。
虽然,小米和华为对亲自造车一事已加以否认,但纵观下来,这个赛道已有不少巨头投身其中。
不难看出,在当今5G+AI所赋予的技术驱动力之下,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成为了各家巨头争夺的焦点。只是,如今纷纷传来巨头造车新动态的背后,又该如何看待这一行业变化?
新能源汽车赛道 巨头资本早已入局
众所周知,今年的造车新势力非常火,特斯拉成为了宇宙第一车企,蔚来市值超过宝马紧追比亚迪、戴姆勒,截止目前,年内涨幅已达1062%;理想、小鹏相继赴美上市并获得了资本追捧,截止目前,股价涨幅分别176%、209%;而威马汽车也完成了百亿D轮融资将登陆科创板。
要说国内新能源赛道上的资本力量,这些造车新势力的背后,早已有科技巨头的身影。
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蔚来已累计融资13次,融资金额超461亿元,背后有腾讯、百度、红杉资本等加持;理想汽车累计融资超236亿元,背后由美团多次领投;小鹏汽车累计融资超300亿元,背后亦有阿里巴巴、高瓴资本的身影。
而威马汽车从创立早期至今,百度一直"重仓"威马汽车。公开数据显示,百度领投了威马汽车2017年12月和2018年10月的B轮和C轮融资,这两轮融资金额分别为10亿美元和30亿元人民币。
今年9月,威马汽车宣布完成造车新势力史上最大单轮融资金额——100亿元,百度投资部依然在列。据天眼查信息,百度如今位于威马汽车的前十大股东中,持股比例为3.53%,最终受益股份为10.07%。
除了头部四小龙,最近颇为活跃的恒大汽车背后也已集结腾讯、阿里、红杉、滴滴等各路巨头资本。今年9月中旬恒大汽车公告,公司于2020年9月15日以先旧后新方式安排引入腾讯控股有限公司、红杉资本、阿里巴巴的云锋基金及滴滴出行等多名知名国际投资者,筹集约40亿港元。
新能源板块早已成为巨头紧盯的阵地,市场也有不少观点认为赛道正逐渐沦为巨头之间的博弈游戏。这一观点,港股研究社并不完全认同。毕竟,很大一部分的因素依然是时代使然。但随着阿里、华为、百度、小米一系列关于下场造车动态的刷屏,这些站在背后的的资本巨头似乎已不甘于做幕后英雄。
巨头从幕后走向台前 产业互联网之战已悄然打响
整体来看,目前百度、阿里、腾讯、华为在智能汽车的布局最为积极。虽然,华为对外界早已表示"我们不造车",但却被业内公认为是必然发生的事情。毕竟,早在2014年华为就在其著名的"2012实验室"内设立车联网实验室,蛰伏5年,华为怎么看都不像玩票。
事实上,各家的逻辑也基本清晰,以软件供应商、系统解决方案等角度切入造车领域,打法上有区别,但也存在很多业务的重叠。当然,以自动驾驶切入的百度还是与其他几家略有不同。
比如,阿里的斑马网络、腾讯的梧桐车联、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新品牌HI等,但百度把大量的投入放在了自动驾驶领域。
但通过复盘国内科技公司与汽车企业合作的发展路线可以映射出了一个事实:从2014年阿里联手上汽打造出中国第一代"互联网汽车",到腾讯、阿里、百度、美团纷纷投资造车新势力,再到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相继打造自己的智能汽车生态,近年来科技公司与汽车企业的合作变得越发密切。
一定程度上来讲,这也有新能源汽车赛带上衍生出的一些问题的成分在内。
不论是国外的特斯拉还是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四小龙,目前来讲,都未能逃脱汽车质量备受诟病的怪圈。似乎也侧面表明了,作为造车新势力在技术上还存在很大程度的优化空间。
有汽车行业专家表示,互联网巨头与传统车企的深度合作,可能是中国式电动化、智能化的重要解决方案。虽然这种合资造车的形式会存在一些特殊危机,比如主导权、话语权之争。
就拿阿里和上汽合资造车来讲,从阿里一贯的市场打法来看,不论是投资还是收购,最终都追求完全控制。UC如此,优酷如此,那么,在合资汽车的项目上面,是不是也会发生同样的事情?而事实上,这也并不仅会是阿里需要面对的问题。当科技巨头争相与传统汽车更加紧密的合作之后,这可能会是一个共性问题,同时,还有可能会涉及到利益的均衡性等多方面因素。
但这些对于科技巨头或者汽车企业而言,却并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因为,当下的时代正处于一个消费互联网的尾声而产业互联网正在拉开序幕的交替期。
而就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各行各业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未来几年将是整个行业的格局重塑期。科技巨头下场造车会是产业互联网的重头戏,也会是必然趋势;而对于一些传统汽车企业来讲,在自身的优势基础上,融合了资本和互联网技术后,也就拥有了在行业新一轮洗牌中抢占更多市场的机会。可以预见的是,新能源汽车格局还存在诸多变量。
责任编辑:xj
-
互联网
+关注
关注
54文章
11113浏览量
103024 -
百度
+关注
关注
9文章
2258浏览量
90263 -
小米
+关注
关注
69文章
14329浏览量
143875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