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援引供应链消息,苹果首款电动车Apple Car或将于明年9月问世,比预期的2023年提前至少两年,原型车已经在美国加州上路测试。
业内指出,除了品牌效应外,借由智能手机等产品成功的销售模式,Apple Car预期最快二年内将对特斯拉造成威胁。
根据供应链透露,台厂由于拥有车电、动力马达、电池、充电与车身系统等完整的供应链,且历经特斯拉多年磨合,使得苹果优先选择台厂进行合作。
苹果比照iPhone备料由零组件开始催货的惯例,近期积极向和大、贸联、和勤、富田等台湾汽车零组件厂提出要求备货,入列首波供应链,后者已陆续接到试样订单或开始小量出货,预料放量出货与商机效益明年放量,2022年全面爆发。
其中,和大位于嘉义大埔美园区的新厂,正加速AI智能化产线布建,明年第2季将可新增六条产线投产;和勤也积极进行两岸扩产,台湾全兴厂预计年底完成搬迁及量产,嘉兴和新厂第五车间扩厂订明年第2季完成搬迁;富田位于铜锣的二期厂预计明年投产,一、二期厂电动车动力马达零组件产能,可由目前的每年40万套,一举拉升至100万套,动力集成系统则增至40万套以上。
野心由来已久 苹果造车进程持续加速
这一进度也与此前传闻吻合。本月早些时候即有报道称,苹果正在与台积电合作研发用于“苹果汽车”的自动驾驶汽车芯片,据悉类似于特斯拉。两家公司已制定在美国设厂生产“苹果汽车”芯片的计划,目前正在与汽车电子供应链中的上游和下游供应商进行谈判。
另据同一时间外媒报道,苹果公司已将其自动驾驶汽车部门交由人工智能业务主管约翰·贾南德里亚领导,后者为苹果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高级副总裁,目前还领导着苹果的Siri和机器学习团队,他将负责无人驾驶汽车系统的开发,该系统将来可能会被用于苹果汽车。
事实上,苹果造车野心由来已久,2013年,苹果公司在全球软件开发者年会(WWDC)上正式推出了“iOS in the Car”车载系统(后更名为CarPlay),宣告苹果开始进军汽车领域,并于次年秘密启动泰坦项目,开始对汽车开展硬软件的实质性研究。
2019年后,苹果在智能汽车领域的落子明显加快,在汽车领域的专利大量获批,专利覆盖广泛,包括自动导航、充电技术、CarPlay车载系统、车体结构优化、车内安全设施等多方面技术,同年苹果收购了自动驾驶汽车初创公司Drive.ai。
在今年早些时候举行的2020年WWDC上,汽车作为苹果未来商业版图的重要环节也开始占据更多篇幅,会上介绍了电动车导航、CarPlay系统、手机钥匙三大新功能。
科技巨头组团切入 “软件定义”或颠覆造车业态
除苹果之外,海内外科技巨头包括亚马逊、华为、阿里巴巴、百度等,同样对造车虎视眈眈,并且与苹果联手台积电类似,纷纷以跨界组团的模式加入造车大战中,其中全球3C巨头鸿海集团联手亚马逊、高通、宁德时代等组成的MIH平台“朋友圈”最为“星光璀璨”。
在此背后,是“软件定义汽车”逐渐成为行业共识的当下,传统造车业态所面临的自下而上的颠覆性变化。
部分机构与分析师认为,当前,同智能手机等其他硬件制造行业一样,汽车产业也在经历“硬件商品化”的过程,硬件所能实现的差异性越来越小,硬件销售的利润越来越薄,同时软件、服务在产业链的重要性却愈发凸显。
德勤报告认为,“软件定义汽车”概念有三大核心:
软件及汽车电子占整车的研发成本逐步提高,车内软件和电子硬件价值有望超过硬件,成为整车价值的核心;软件及软件更迭所带来的性能和功能变化,将决定未来汽车的差异性;包括主机厂、零部件企业等产业链上企业将加强软件能力建设,并围绕“软件定义汽车”开启从产品开发模式、组织架构、人员构成、运营体系等的内部变革。
这也解释了为何上述全球科技巨头均以“组团”模式进入造车领域,并且均在当下时点,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激进的造车战略。
据德勤报告测算,预计到2030年软件成本占整车BOM(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的比重将从目前不到10%增长到50%。需指出的是,这里的软件除应用程序开发、还包括AI算法、操作系统,以及软硬件一体化程度高的控制器、芯片等电子硬件。
国内方面,据智研咨询预测,2018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870多亿美元(约60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20年有望增长至1000亿美元(近7000亿元人民币)。
责任编辑:tzh
-
智能手机
+关注
关注
66文章
18419浏览量
179735 -
苹果
+关注
关注
61文章
24341浏览量
195819 -
AI
+关注
关注
87文章
29868浏览量
26816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