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工信部网站正式公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颁发为期十年的5G中低频段频率使用许可证》的通知,试验频率许可正式“转正”。
频率作为移动通信产业的基础资源,对其政策的明确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诉求,从多个角度看,运营商获得10年5G频率正式牌照,可以说是再次给业界一颗“定心丸”,进一步促进中国5G的快速发展。
虽然没有悬念,但还是进一步使业界坚定信心
2018年12月,工信部向三大运营商发放了5G系统中低频实验频率许可证。具体来说:
中国电信获得3400MHz-3500MHz共100MHz带宽的5G试验频率资源
中国移动获得2515MHz-2675MHz、4800MHz-4900MHz频段的5G试验频率资源
中国联通获得3500MHz-3600MHz共100MHz带宽的5G试验频率资源
经过2年的实践,中国的5G从网络、技术、设备、终端到应用都走在全球前列,尤其是基于三大运营商获得的试验频率的产业生态趋于完善,中国企业的5G基站和终端的数量/出货量都远远领先于国外企业,基于中低频段的室外和室内共建共享已开启大规模落地,异网漫游也在试点推进,这些举措在全球移动通信史上形成开拓性探索。
在笔者看来,中国5G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5G频率政策的明确和频率资源的供给有力。
中国率先确定5G中低频频率的规划并颁发试验频率许可证,在很大程度上对提升5G产业生态竞争力作用巨大,因为无线电频率是移动通信的载体,频率的确定性带来产业投资的确定性,保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长期投资。
对于移动通信产业生态企业来说,使用不同频率的电信设备、终端等硬件在射频、信道上都有所不同,设备和终端为了适配大部分主流频率,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复杂开发,频率每改一次,厂商需要进行数月甚至1年的开发周期。因此,频率长期的确定性就非常重要。
在当前中国5G发展的背景下,5G中低频政策的延续性很有必要。因此,在5G中低频试验频率许可证有限期满后,直接延续原有频率分配格局颁发正式许可证是基本没有悬念。不过,本次工信部向三大运营商颁发5G中低频频率许可证的期限是10年,还是在政策上明确了5G投资周期超过10年,保证5G将是未来移动通信的主流,给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坚定的信心,让其可以放心规划长周期的产品、系统和方案路线图,也让产业界可以着眼于长期的投资回报。
无线电频率是提升5G竞争力的有效武器
正如前文所述,5G频率政策是保障我国5G快速发展的基础。海外很多国家5G发展速度未达预期,无线电频率实际上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短板,主要表现在频率规划、分配的难度大以及频率获取成本居高不下两方面。
在频率规划、分配难度大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5G的频率分配。众所周知,Sub 6GHz频段部署5G的产业生态更为成熟,技术难度和成本更低,而美国主流运营商当前5G网络主要采用的是毫米波频段,因为其Sub 6GHz主要归属军方、卫星电视等部门,频率重新规划和分配难度很大。相对于美国,中国拥有优质的Sub 6GHz频段,三大运营商获取的频段都在这些范围内。
在频率获取成本方面,很多海外运营商是通过拍卖获取5G频率,而近年来多个国家5G频率频繁拍出天价,给运营商带来高额固定成本。例如,2019年6月,德国5G频率拍卖,一共420MHz带宽的频率资源拍出了65.5亿欧元的高价;近日,美国3.7-3.98GHz频段正在拍卖中,该频段的总出价已经达到465亿美元。还未开始建设5G网络,就先要承担如此高额的频率拍卖成本,这给运营商增加了很大包袱。
反观我国,5G频率不论是在规划、分配,还是在频率成本方面都占据明显优势。
在频率规划分配方面,早在2017年11月,工信部就发布了《关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使用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频段相关事宜的通知》,规划明确了以上频段为5G系统工作频段,我国成为率先在国际发布5G系统在中频段内频率使用规划的国家。另外,201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开始实行,为5G系统新增600MHz频率划分,做好频率资源储备。
在频率使用成本方面,我国移动通信频率并未采用拍卖制度,由工信部统一统筹发放,运营商无需承担频率拍卖的高额成本,但频率并非免费使用,而是按照带宽资源和使用市场缴纳频率占用费。不过,为了促进5G的发展,价格监管机构对5G频率占用费标准做了一定程度调整,集中体现在2018年发改委和财政部发布的《关于降低部分无线电频率占用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中。
这一《通知》中明确提出降低3000MHz以上频段频率占用费标准,比如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频段,3000-4000MHz频段由800万元/MHz/年降为500万元/ MHz /年,4000-6000兆赫频段由800万元/ MHz /年降为300万元/ MHz /年,这些频段正好是三大运营商获得的5G中频的主力频段。
以中国电信为例,若按原来费率,该运营商每年需要缴纳8亿元频率占用费,调整后每年节省3亿元。同时,《通知》也明确了对5G公众移动通信系统频率占用费标准实行“头三年减免,后三年逐步到位”的优惠政策,即自5G公众通信系统频率使用许可证发放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收无线电频率占用费;第四年至第六年分别按照国家规定收费标准的25%、50%、75%收取无线电频率占用费,第七年及以后按照国家规定收费标准的100%收取无线电频率占用费。以此计算,中国电信未来10年中使用3400MHz-3500MHz频段共计缴纳27.5亿元的频率占用费,比《通知》前标准计算的费率总额80亿元下降了65%以上。
为提升频率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国内运营商开展了大规模的共建共享,比较典型的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3.5GHz频段上开展接入网共建共享,以及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共同使用3300-3400MHz频段频率用于5G室内覆盖。这些共建共享的实践,在很大程度上盘活了有限频率资源,提升了5G的整体竞争力。
4G重耕用于5G是其中一个亮点
在昨日工信部官网发布的新闻稿中,还专门提到了“同时许可部分现有4G频率资源重耕后用于5G”,虽然没有公布具体重耕频段,但作为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4G频率重耕用于5G,反映出未来5G频率规划的一个方向,当然4G完全重耕用于是一个复杂和漫长的过程。
实际上,早在2018年12月工信部给三大运营商发放5G试验频率使用许可时,就体现出了重耕4G频率用于5G的政策。具体来说,在给中国移动发放的频率许可中,2515-2575MHz、2635-2675MHz和4800-4900MHz频段为新增频段,2575-2635MHz频段为中国移动已有的4G频段,需要重耕用于5G。
4G网络是当前移动通信的主流,既有超过500万基站的基础设施规模,又占用着大量中低频资源。在未来数年中,整个产业面对的是5G+4G协同的网络基础设施,5G中低频资源有限,为了充分盘活4G中低频资源,业界开始探索4G/5G动态频谱共享技术的商用,即允许4G和5G共享相同的频谱,并将频率资源动态分配给4G和5G用户。
有观点认为,动态频谱共享有利于4G向5G的平滑演进,降低5G投资成本。在5G发展早期,4G用户多,5G用户很少,可以动态的分配更多频率资源给4G用户;随着5G用户增多,为5G分配的频率资源可以持续增加,直至将整个频段频率资源分配给5G,实现4G频率资源的平滑重耕。
总结来看,5G频率已成为5G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我国5G中低频率正式许可证发放虽然基本没有悬念,但许可证的落地还是让产业界进一步坚定信心,5G赋能千行百业是一个长跑的过程,需要业界建立起长期的投资回报的理念。
责任编辑:gt
-
运营商
+关注
关注
4文章
2397浏览量
44423 -
4G
+关注
关注
15文章
5517浏览量
118984 -
5G
+关注
关注
1354文章
48437浏览量
563985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