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电科14所研制的测量雷达在海上和陆地构建完整链路为嫦娥五号“绕、落、回”各阶段提供全程保障支撑 在正式参加嫦娥五号返回任务的六部相控阵和单脉冲测量雷达设备中,其中五部由中国电科14所研制,圆满完成了嫦娥五号返回器的跟踪测量任务。在返回器进入雷达视场的第一时间,雷达就发现并捕获目标,对返回器返回过程进行高精度测量,全过程实时向中心上报测量数据并预报返回舱着陆点,为飞船平安着陆后的第一时间搜救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时间捕捉目标 在返回器从月球重返地球第一次再入大气层段时,中国电科14所研制的船载脉冲测量雷达承担了该阶段的轨迹测量。”作为这次任务中最为关键的段落,该段落的飞行状态将直接决定了返回舱能否安全返回,也是由于返回器返回速度极快,已超出常规雷达的指标范围,测量难度非常大。”测控雷达团队表示,经过超强度的攻关努力,项目团队有力提升了雷达性能,完整获取了飞行轨迹与目标特性。
从海上到陆地,测量雷达精准探测。14所研制的新一代相控阵雷达接力完成了返回器第二次再入大气层直至落地的段落测量,为着陆场搜寻提供数据。该雷达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既可以精确获取返回器的飞行轨迹,还可以对返回器进行实时二维成像,获取再入大气层时的目标特性。 “智慧眼”不惧黑障区 嫦娥五号目标在返回大气层时速度高达每秒7公里到11公里,因高速剧烈摩擦,在飞船表面形成高温等离子气体层,并对电磁波造成屏蔽形成“黑障”。
在黑障区,合作通信方式全部中断,返回器暂时失去联系,剩下的只有等待。这个时候返回舱的速度比较快,每隔几秒,14所的“智慧眼”都要进行准确的预报。“为了这短短的数秒,我们在之前做了无数次的模拟演练,务必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全部筛查。”最终,返回器成功穿越了黑障区,测量雷达团队说,那时候,感觉一下子轻松了,“智慧眼”不负使命。
来源:中国电科第十四研究所
原文标题:【行业聚焦】中国电科第十四研究所“智慧眼”为嫦娥五号安全护航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CPCA印制电路信息】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雷达
+关注
关注
50文章
2974浏览量
118143
原文标题:【行业聚焦】中国电科第十四研究所“智慧眼”为嫦娥五号安全护航
文章出处:【微信号:pci-shanghai,微信公众号:CPCA印制电路信息】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中国中车亮相第十四届中国(澳门)国际汽车博览会
达坦能源亮相ECF2024第十四届亚太页岩油气暨非常规能源大会
【北京迅为】iTOP-i.MX6开发板使用手册第四部分固件编译第十四章非设备树Android4.4系统编译
![【北京迅<b class='flag-5'>为</b>】iTOP-i.MX6开发板使用手册第四部分固件编译<b class='flag-5'>第十四</b>章非设备树Android4.4系统编译](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6/2D/wKgZombim4-AITGJAADmO3ugP4s191.png)
九四智能亮相宁波第十四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
![九四智能亮相宁波<b class='flag-5'>第十四</b>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6/C8/wKgaombfrbGARFdSAAIm41fLPdI61.jpeg)
洲明科技亮相第十四届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洲明科技亮相<b class='flag-5'>第十四</b>届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8/C3/wKgaomZNTiOAcUO8AABP1-NjteQ997.png)
格灵深瞳子公司开云智联亮相第十四届交博会,赋能智慧交管
云天励飞携多个大模型行业解决方案亮相第十四届交博会
慧尔视精彩亮相厦门第十四届交博会,展示交通雷达感知全套解决方案
![慧尔视精彩亮相厦门<b class='flag-5'>第十四</b>届交博会,展示交通<b class='flag-5'>雷达</b>感知全套解决方案](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8/B0/wKgaomYWU7KAEor4AAA2Syc0SXQ403.png)
邀请函 | 第十四届交博会即将开幕,让我们在厦门相聚
![邀请函 | <b class='flag-5'>第十四</b>届交博会即将开幕,让我们在厦门相聚](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7/1A/wKgaomYGOVKAM2A2AACtY4AZyek256.png)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