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通过“聆听”—科学家首次测量光的动量

电子设计 来源:电子设计 作者:电子设计 2020-12-26 00:38 次阅读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光具有动量的想法并不新鲜,但光与物质如何相互作用的确切性质,在近150年来一直是个未解之谜。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日前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上首次公布了测量光动量的新技术,这项突破不仅有助于揭示这一谜团,也可能为太空旅行带来革命性突破。

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于1619年首次提出,来自太阳光的压力可能决定了彗星的尾巴总是指向远离太阳的方向。1873年,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尔预测,辐射压力是由光的电磁场中的动量产生的。动量是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相关的物理量,指运动物体的作用效果。

最新研究合作者、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奥卡纳甘校区工程学教授肯尼思·周(音译)说:“我们之前一直没有确定这种动量是如何转化为力或运动的。因为光携带的动量非常小,所以,我们没有足够灵敏的设备来解决这一问题。”

在新研究中,他和来自斯洛文尼亚和巴西的科学家设计了一种新装置,来测量光子之间微弱的相互作用。

他们制作了一面配备声学传感器和隔热层(能将干扰和背景噪音降至最低)的镜子。然后,朝镜子发射激光脉冲,并使用声学传感器来探测激光穿过镜子表面时产生的弹性波,“就像观察池塘里的涟漪”。

肯尼思·周说:“我们不能直接测量光子的动量,因此另辟蹊径:通过‘聆听’穿过镜子的弹性波来探测它们对镜子的影响。我们能借由这些波的特征追踪到光脉冲本身的动量,这为最终界定和模拟光动量如何存在于物质内部打开了大门。”

研究人员说,新发现有助于他们进一步了解光的基本特性。此外,对辐射压力的理解也可以应用于诸多领域。

肯尼思·周说:“想象一下乘坐由太阳帆驱动的星际游艇前往遥远的星球;或在地球上研发可组装微型机器的光学镊子。目前,我们还没有走到那一步,但新发现是重要的一步。”

审核编辑:符乾江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554

    文章

    51593

    浏览量

    757858
  • 测量
    +关注

    关注

    10

    文章

    4988

    浏览量

    112018
  • 光学传感
    +关注

    关注

    0

    文章

    88

    浏览量

    8866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深开鸿亮相“小小科学家”品牌发布暨科学探索研学营开营活动

    为在青少年中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1月14日,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团市委共同主办的“小小科学家”品牌发布暨科学探索研
    的头像 发表于 01-15 21:17 244次阅读
    深开鸿亮相“小小<b class='flag-5'>科学家</b>”品牌发布暨<b class='flag-5'>科学</b>探索研学营开营活动

    西湖大学:科学家+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研究,创新科研新范式。这一点在西湖大学的科研项目中已得到体现。 成立于2018年的西湖大学是由施一公院士领衔创办的、聚焦前沿科学研究的研究型大学,该校鼓励科学家们探索AI与各学科交叉融合,为科研创新提速。为此,西湖大学在浪潮信息等企业助力下打造
    的头像 发表于 12-12 15:59 287次阅读
    西湖大学:<b class='flag-5'>科学家</b>+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科学家将拉曼光谱的测量速率提高100倍

    专门设计和制造的拉曼光谱仪的图像,其性能比任何其他系统高出100倍。 东京大学光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 Takuma Nakamura、Kazuki Hashimoto 和 Takuro
    的头像 发表于 11-15 06:24 127次阅读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了传统学科界限,使得科学家们能够从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角度理解生命的奥秘。同时,AI技术的引入也催生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研究范式,即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这种范式强调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推动科学
    发表于 10-14 09:21

    中国科学家在月壤中首次发现分子水

    行业资讯
    北京中科同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于 :2024年07月24日 09:02:47

    受人眼启发!科学家开发出新型改良相机

    新型事件相机系统与标准事件相机系统对比图。 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科学家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明了一种照相机装置,可以改善机器人观察周围世界并做出反应的方式。受人眼工作原理的启发,他们的创新型照相机系统模仿
    的头像 发表于 07-22 06:24 379次阅读
    受人眼启发!<b class='flag-5'>科学家</b>开发出新型改良相机

    中国科学家发现新型高温超导体

    据新华社报道,我国科学家再立新功,又一新型高温超导体被发现。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赵俊团队利用高压光学浮区技术成功生长了三层镍氧化物,成功证实在镍氧化物中具有压力诱导的体超导电性,而且超导体积分数达到
    的头像 发表于 07-19 15:14 829次阅读

    天津大学科学家突破人类大脑器官成功驱动机器人

    在科技探索的征途上,天津大学的科研团队再次迈出了令人瞩目的步伐。7月5日,该校宣布了一项革命性的成果——科学家们利用前沿的干细胞技术,成功培育出了高度模拟人类大脑的类脑器官,并创新性地将其与机器人系统通过先进的片上脑机接口技术紧密相连,开启了人脑与机器深度融合的新纪元。
    的头像 发表于 07-08 16:00 713次阅读

    新华社:突破性成果!祝贺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这一传感器!

    6月25日,新华社以《突破性成果!祝贺我国科学家》为标题,报道了由我国科学家研发的传感器成果。 我国科学家研发高通道神经探针实现猕猴全脑尺度神经活动监测 神经探针是一种用来记录神经活动的针状电传
    的头像 发表于 06-27 18:03 574次阅读
    新华社:突破性成果!祝贺我国<b class='flag-5'>科学家</b>成功研发这一传感器!

    前OpenAI首席科学家创办新的AI公司

    消息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苏茨克维曾是OpenAI的联合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家,并在去年在OpenAI董事会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的头像 发表于 06-21 10:42 600次阅读

    科学家研制出一款新型柔性X射线探测器

    英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有机半导体材料,并利用其研制出一款新型柔性X射线探测器。这种探测器不仅“身段”更柔软,可贴合需要扫描物体的形状,从而提高患者筛查的准确性,降低肿瘤成像和放射性治疗的风险,而且成本
    的头像 发表于 06-13 06:29 408次阅读

    解码 TOF技术 | 以为尺,精准丈量世界之距

    在追求更高精度和更快响应速度的距离测量技术的道路上,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引入了光电技术,基于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恒定的这一原理,他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通过测量
    的头像 发表于 06-04 08:24 2015次阅读
    解码 TOF技术 | 以<b class='flag-5'>光</b>为尺,精准丈量世界之距

    科学家开发电驱动有机半导体激光器

    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科学家们经过长达数十年的努力,在紧凑型激光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激光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于通信、医学、测量、制造和测量等领域。它们用于在互联网上传输信息,用于医疗,甚至在
    的头像 发表于 06-04 06:30 315次阅读
    <b class='flag-5'>科学家</b>开发电驱动有机半导体激光器

    本源量子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2024年4月23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计算与新兴软件”重点专项“面向复杂物理系统求解的量子科学计算算法、软件、应用与验证”青年科学家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合肥顺利召开。该项目由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安
    的头像 发表于 05-11 08:22 915次阅读
    本源量子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b class='flag-5'>科学家</b>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奥迪威超声波水下测距传感器首次亮相AWE博览会

    自1827年,科学家首次相当精确地测量出水中声速以来,人类对于水下声呐技术的探究与应用已有将近两百年的时间,该技术在水中探测应用已相当成熟。
    的头像 发表于 03-07 08:00 287次阅读
    奥迪威超声波水下测距传感器<b class='flag-5'>首次</b>亮相AWE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