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细胞线粒体内部精细结构丨全新SIM超分辨技术

电子设计 来源:电子设计 作者:电子设计 2020-12-26 03:55 次阅读

生物圈的小伙伴肯定还记得前段时间的一则刷屏新闻:

北京大学陈良怡教授团队和华中科技大学谭山教授团队合作,成功发明了一种新型结构光照明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海森结构光照明显微镜。研究成果于高水平学术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IF=41.67)进行了发表。

之所以轰动,是因为该技术拥有超高的采集速度和灵敏度,以及低于共聚焦和其他超分辨成像方法(STORM/STED等)千分之一以上的光毒性和光漂白效应,成为了目前进行超长时间活细胞高速超分辨成像的利器。

而且,这个牛气哄哄的技术一经发明,便已经夺得生物成像领域的好几个“首次”:

· 首次在活体细胞中清晰解析出线粒体的内膜结构,以及线粒体融合与裂解过程中内膜的动态变化;

· 首次观察到活体细胞中线粒体嵴与内质网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运动;

· 首次通过连续成像的形式,捕捉到了完整的囊泡分泌与融合过程中的孔道及融合中间态。

那么究竟这台高大上仪器是怎样被研发而出?它爆炸性的技能点具体又是怎样?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度解读一下啦!

实时观察线粒体融合分裂及内膜动态变化

从1994年Stefen W. Hell提出STED显微镜理论,到2014年三位科学家因为超分辨显微技术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短短20年间,超分辨成像可以说是声名大噪,各种超分辨成像平台也几乎成为了各大高校研究所的必备。

但是,一个奇怪的现象让北京大学的陈良怡教授产生了疑惑:虽然遍地开花,但由超分辨成像技术所带来的生物学新发现却屈指可数。究竟是何种原因,限制了超分辨显微成像在生物研究领域大显身手?

目前,主流的超分辨成像技术主要有三类:

1、基于可随机开关的单分子荧光闪烁定位的STORM/PALM方法;

2、基于荧光蛋白受激发射损耗原理的STED方法;

3、基于结构光调制与解调制图像信息的SIM方法。

其中,STED通过纯光学方法能够获得50 nm甚至更低的分辨率,不通过算法拟合重建,成像速率取决于共聚焦平台的振镜扫描速率。但是其明显的弊端在于用于激发样品的光功率是最强的(MW/cm2数量级,相当于100万个太阳同时在天上炙烤你的皮肤)。如此一来,既会对样品产生积累的光毒性,又容易在长时间的活细胞观察过程中使样品荧光淬灭。

STORM/PALM相对于STED来说光照条件要稍微温和一些(kW/cm2数量级,大概也就相当于1000个太阳吧),分辨率也能到50 nm以下。但由于获得一张超分辨图片需要基于成百上千张原始的单分子闪烁图像,并通过算法拟合重建。所以成像的速度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STORM/PALM对于荧光标记物的选择是非常苛刻的,因此几乎不能在同一个样品上实现多个蛋白的超分辨观察。

但是另外一种超分辨率方法,基于莫尔条纹效应的SIM就不一样了!

基于傅里叶光学和算法重建,SIM能够用最低的光功率(W/cm2数量级)获得长时间的活细胞超分辨图像。同时它对荧光标记物也无选择性,可以轻松实现多标记物观察。最重要的是由于重建一张超分辨图像只需要9-15张原始图像,因此SIM也是在相同成像视野下最快的超分辨方法。该方法非常适合生物样品中快速生物学过程的记录,如细胞内膜系统和细胞骨架的动态学研究、离子成像以及神经放电等等。

不过SIM也有一个明显的劣势——只能达到100 nm左右的分辨率。虽然使用非线性SIM成像可以使分辨率媲美其他两种方法,但代价则是需要使用很强的激发光,失去了活细胞观察的优势。

看准了SIM成像的优势,陈教授团队便开始着手进行线性SIM方法的优化。为了达到88 nm,188 Hz的优良性能,他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努力:

1、使用高NA的物镜,提升极限分辨率,尽可能多的接收光信号

提升成像系统的NA值一直是提高系统分辨率的不二法门。通过使用NA值高达1.7的油镜,再加上SIM方法本身的2倍分辨率提升,Hessian-SIM系统的最佳分辨率可以达到88 nm。

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以1 Hz频率进行拍摄1 h,传统SIM使用7 ms曝光,而Hessian-SIM使用0.5 ms曝光。

陈良怡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对高端的生物成像技术进行革新性的改良和研发。除了解决超分辨成像的长时间或高速问题之外,早在2014年就与程和平院士就将双光子和光片成像技术结合开发出激发光片范围更大同时z轴分辨率更高的成像技术(Zong W, Chen L, et al.CellRes. 2014 Sep 26. doi: 10.1038/cr.2014.124);2017年又针对双光子在神经生物学应用中的灵活性,开发出了现今质量最小的头戴式微型双光子显微镜(Zong W, Wu R, Li M, ChenL, et al. Nat Methods. 2017 May 29. doi: 10.1038/nmeth.4305),解决了行为学和活体显微观察的矛盾。

除了科研相机外,滨松的光电器件,如光电倍增管等,也参与到了这些重要研究中。以淬炼了60余年的光电探测技术,为发展更好的科研成像技术,贡献出滨松的一份力量。

审核编辑:符乾江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Sim
    Sim
    +关注

    关注

    2

    文章

    246

    浏览量

    40033
  • 光学系统
    +关注

    关注

    4

    文章

    243

    浏览量

    18335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如何选择扫描电镜的分辨率?

    样品的精细微观结构,像纳米级别的晶体结构细胞的超微结构等,就需要更高的分辨率,通常要达到1-3
    的头像 发表于 12-25 14:29 192次阅读
    如何选择扫描电镜的<b class='flag-5'>分辨</b>率?

    新型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突破光学衍射极限

    MLS-SIM应用于清醒小鼠皮层分辨成像 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王凯研究组在《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uper-resolutio
    的头像 发表于 12-19 06:21 202次阅读
    新型<b class='flag-5'>超</b><b class='flag-5'>分辨</b>显微成像<b class='flag-5'>技术</b>:突破光学衍射极限

    从大卡到小卡,SIM卡座演变及类型全解析

    SIM卡座,作为手机及众多智能设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承担着连接SIM卡与设备、实现通信功能的重要角色。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子产品设计的日益精细化,SIM卡座也经历了从大到小、从简单到
    的头像 发表于 12-13 10:11 726次阅读
    从大卡到小卡,<b class='flag-5'>SIM</b>卡座演变及类型全解析

    细胞的“聚光灯”——前沿活细胞成像的案例分享

    细胞是一切生命的基本单位,构成了各式各样的生命体。因此研究细胞结构以及内部生命活动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探究生命的奥秘,了解生命体是如何构建和运作的。传统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0-24 08:04 363次阅读
    活<b class='flag-5'>细胞</b>的“聚光灯”——前沿活<b class='flag-5'>细胞</b>成像的案例分享

    电子束光刻技术实现对纳米结构特征的精细控制

    电子束光刻技术使得对构成多种纳米技术基础的纳米结构特征实现精细控制成为可能。纳米结构制造与测量的研究人员致力于提升纳米尺度下的光刻精度,并开
    的头像 发表于 10-18 15:23 344次阅读
    电子束光刻<b class='flag-5'>技术</b>实现对纳米<b class='flag-5'>结构</b>特征的<b class='flag-5'>精细</b>控制

    视频技术是指什么?

    ‍‍分辨技术(SuperResolution),是通过硬件或软件的方法提高图像或视频帧的分辨率,通过一系列低分辨率图像获取到高
    的头像 发表于 09-04 08:05 420次阅读
    视频<b class='flag-5'>超</b>分<b class='flag-5'>技术</b>是指什么?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三部分

    ):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中心部分,包含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细胞核是细胞体中最大的细胞器,负责控制
    的头像 发表于 07-03 14:04 923次阅读

    北京大学在偏振结构分辨显微技术方面获得进展

    由于细胞的高度透明性,观察其中的细胞器十分困难。通过荧光染色,生物学家可以标记特定的细胞器对其进行观察。
    的头像 发表于 05-21 09:22 547次阅读
    北京大学在偏振<b class='flag-5'>结构</b>光<b class='flag-5'>超</b><b class='flag-5'>分辨</b>显微<b class='flag-5'>技术</b>方面获得进展

    555集成芯片内部结构

    555集成芯片内部结构复杂且精细,主要由分压器、比较器、基本RS触发器、放电管、缓冲器等单元电路组成。
    的头像 发表于 03-25 15:00 1132次阅读

    集成芯片内部组成

    集成芯片,作为现代电子技术的核心组件,其内部组成极为复杂且精细。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集成芯片的内部结构,以揭示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的头像 发表于 03-20 17:11 977次阅读

    通过TriVista高分辨率光谱测量系统测量量子材料的精细结构和自旋相互作用

    背景 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的Jörg Debus团队致力于研究在具备应用潜力材料中的光量子信息处理、量子传感等。该团队主要研究光场下材料的精细结构,如量子点、二维材料的量子效应,金刚石中的半导体缺陷
    的头像 发表于 03-11 06:34 306次阅读
    通过TriVista高<b class='flag-5'>分辨</b>率光谱测量系统测量量子材料的<b class='flag-5'>精细结构</b>和自旋相互作用

    静电平衡导体内部电势为0吗

    静电平衡是指物体表面的电荷分布在静止状态下的平衡状态。对于一个导体来说,当其处于静电平衡时,内部电势将为0。本文将详细阐述静电平衡导体内部电势为0的原因,并论述静电平衡导体内部电势为0的重要性
    的头像 发表于 02-26 17:44 4601次阅读

    静电平衡导体内部电势和导体表面电势相等吗

    静电平衡是指导体内部的电荷分布达到稳定状态,导体表面的电荷密度也达到稳定状态。在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内部的电势和导体表面的电势是相等的。 导体是一种可以容易传导电荷的物质,它的导电性质使得导体内部
    的头像 发表于 02-26 17:14 4158次阅读

    静电平衡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的原因

    静电平衡是指导体内部的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的状态。在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内部的电荷分布与外部环境中的电场相互作用,导致导体内部的电场被抵消,使得导体内部的电场强度处处为零。 首先,了解导体
    的头像 发表于 02-26 17:05 4048次阅读

    功率放大器应用领域分享:基于液滴微流控的线粒体转移新技术

    微流控技术是一种通过微小的通道和微型装置对流体进行精确操控和分析的技术,它是现代医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性,它在高通量分析、个性化医疗、
    的头像 发表于 01-30 15:10 369次阅读
    功率放大器应用领域分享:基于液滴微流控的<b class='flag-5'>线粒体</b>转移新<b class='flag-5'>技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