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机器人来说,大负载的机器人控制难度会更大,这极大影响了机器人的效率和稳定性。
其主要原因如下:
(1)传统的机器人编码器安装在减速机输入侧,但是减速机多少都有背隙,随着臂展的变长,背隙造成末端点位的偏差也会随之放大。
(2)机器人在低速区,静摩擦、动摩擦转矩切换的时候,输入轴在匀速转动,输出轴可能呈现出一快一慢的跳跃式运动,而且负载越重,正压力、摩擦力都会增大,“爬行”现象还会表现得更明显。
(3)机器人连杆截面的扭转刚度是一定的,随着臂展的变长,末端的扭转角度加大,这会降低整个机械传动链的谐振频率,进而影响到伺服的控制带宽,降低了控制性能、精度。
(4)实际应用中,大负载机器人随着惯量增大,系统的固有频率降低,响应速度变慢,稳定性变差,超调量变大。
(5)机器人没有主动安全防护功能。
为解决上述痛点难点,节卡机器人自主研发了以下3大核心技术:
双编码器全闭环控制策略
“在设计JAKA Zu 12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它的工作范围、有效负载和运行性能。JAKA Zu 12自重41kg,负载可达12kg,工作半径1327mm,采用高性能的结构设计及先进的伺服技术,具有高负载、高精度、更安全的优势。”JAKA Zu 12产品经理说。
节卡机器人伺服驱动器采用高分辨率的双编码器全闭环控制策略,在减速机输入、输出侧各安装一个编码器,内环保证动态跟踪,外环实现精准定位。
这样减速机的背隙、摩擦力变化导致的跳动,都处于位置闭环之内,既解决了“爬行”的问题,又提高了定位精度;在减速机输出侧,能够实现高达±0.002°机械角的单轴点位控制精度,JAKA Zu 12的重复定位精度高达0.024mm(用莱卡激光跟踪仪,依据GB T12642测试的数据)。
审核编辑 黄昊宇
-
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11文章
28762浏览量
208975 -
工业机器人
+关注
关注
91文章
3381浏览量
92971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MiR推出MC600移动协作机器人
协作机器人TM25S:高效人机协作改变传统作业方式
![<b class='flag-5'>协作</b><b class='flag-5'>机器人</b>TM25S:高效人机<b class='flag-5'>协作</b>改变传统作业方式](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0/D2/wKgZPGdObqaAb2EaAAA5h_l4zsM289.png)
协作机器人要实现0.03mm路径精度有多难
优傲机器人升级高负载协作机器人,助力客户生产效率飞跃
开源项目!用ESP32做一个可爱的无用机器人
开源项目!用ESP32做一个可爱的无用机器人
泰科机器人携新款行星滚柱丝杠线性关节模组和双臂协作机器人亮相2024年ITES深圳工业展
![泰科<b class='flag-5'>机器人</b>携新款行星滚柱丝杠线性关节模组和双臂<b class='flag-5'>协作</b><b class='flag-5'>机器人</b>亮相2024年ITES深圳工业展](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4/CC/wKgaomY91DmAIeKYAAD0MSIGFcc256.png)
其利天下技术·搭载无刷电机的扫地机器人的前景如何?
海默机器人荣获“中国协作机器人创新产品奖”:创新引领,智造未来
![海默<b class='flag-5'>机器人</b>荣获“中国<b class='flag-5'>协作</b><b class='flag-5'>机器人</b>创新产品奖”:创新引领,智造未来](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55/7B/pYYBAGLaCIeANd-EAAAkbJg-QlY716.jpg)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