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虽然遇冷,但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却愈演愈烈,新能源车型在市场上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可以说,目前基本所有车企都在加速电动化的进程。然而,飞速发展的事物总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弊端,我们知道,一款车无论是平台,还是核心部件的研发,都是非常耗时的事,成功的车企会耗费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去钻研技术。但目前新能源的发展之快让所有人措手不及,因此才产生了所谓的"油改电"车型。
顾名思义,"油改电"车型就是在原有的燃油车产品上进行改造,摘除发动机、变速箱、邮箱等部件,加入电驱动模块后得到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对于传统厂家来说,"油改电"的确是非常省事的做法,只要改造原有的成熟产品,便可省下大量时间和几十亿的研发费用。这种做法其实可以理解,毕竟快速产出新能源产品是为了搭上补贴的顺风车,满足"双积分"政策以免要被罚款。而纯正电动平台生产的车型,立项之初就根据电动车的特点开发、设计以及调教,所以无论在空间使用率,还是操控性、安全性都要优于"油改电"车型。尽管各家车企"油改电"的方法都不同,但归根结底,它们完全没有发挥电动化系统本应具有的优势,也没有增加任何技术附加值,与专项研发的纯电平台有本质区别。
我们知道,电动车的续航能力主要取决于电池容量和能耗效率。而电池容量又取决于能量密度和电池数量,这也是动力电池公司主要要提升的方向,但能量密度难以改变的情况下,电池数量也就决定了电池容量。燃油车平台的产品在内部并没有专门为电池预留空间,相当于是强塞进去的一块电池。而为了增加全新的电动结构,整车所用钢材增多,车重也会增加,加快了电耗速度。当然,车体结构方面带来的问题不仅是续航能力弱,包括车内乘坐空间,以及给高功率电机预留的空间都是不足。并且,油改电车型的机械集成度更低,就相当于拆散了一个原本合作默契的团队,强行凑起了一个新的,整体性能也会有所下降。
事实上,"油改电"车型与电动车平台车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安全性。我们知道,电动车最重要的部件就是PACK(电池包),也就是散装电池的整合体,它拥有很大的重量与体积,大部分油改电车型的电池包都是放置于底盘甚至裸露在外,很容易造成地面剐蹭,而燃油车结构也缺乏专门针对电池保护的部件,这其实是很有可能造成短路的。
总体而言,"油改电"车型的诸多缺点虽然可以尽量弥补,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弯道超车"并不可取。还是希望以后我们在参观车展的时候,更多地是可以讨论一个车企的新技术,而不是那些浮于表面的东西。
审核编辑 黄昊宇
-
电动汽车
+关注
关注
156文章
11960浏览量
230691 -
新能源汽车
+关注
关注
141文章
10437浏览量
99307 -
油改电
+关注
关注
0文章
3浏览量
6181 -
电池
+关注
关注
84文章
10488浏览量
12919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