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前ARM工程师批评:RISC-V不完美之处

Q4MP_gh_c472c21 来源:嵌入式ARM 作者:嵌入式ARM 2020-12-30 09:49 次阅读

前言

本文最初完成于几年之前,彼时作者正在 ARM 公司担任执行核心验证工程师职位。作者当时的工作深入或围绕多种处理器核心,而文中提到的观点深受这些经验的影响,换句话说,这些观点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

作者依旧坚持认为 RISC-V 的设计并不完美,但同时也承认,如果现在需要搭建一个 32 或 64 位的 CPU,他在实现构建时也会从现有工具中受益。

本文主要基于 RISC-V ISA 规范 v2.0,部分已更新至 v2.2。

一些观点

RISC-V ISA 对极简主义的追求钻了牛角尖,它极力强调减少指令数量,规范编码等等。而这种追求则导致了错误的正交性(分支、调用、返回时重复使用同一指令),以及对赘余指令的需求,这些在程序大小和指令数量上都会影响到代码密度。

以下面的 C 代码为例:

int readidx(int *p, size_t idx){ return p[idx]; }


简单的数组索引,非常常见的操作。将其在 x86_64 中编译:

mov eax, [rdi+rsi*4]ret

或者是 ARM 中:

ldr r0, [r0, r1, lsl #2]bx lr // return

但是在 RISC-V 中需要的代码则是:

# 很抱歉如果有任何语法错误,risc-v 并没有在线编译器slli a1, a1, 2add a0, a1, a1lw a0, a0, 0jalr r0, r1, 0 // return

RISC-V 的极简主义让解码器(CPU 前端)变得更简单,代价则是需要执行更多的指令。然而,相对于拓宽流水线这个难题而言,解码不规则指令的问题很好解决,主要难点在于确定指令的长度是否一致。x86 的众多前缀就是个极佳的反面教材。对指令集的简化不应追求极限。寄存器 + 移位寄存器的内存操作指令是程序中非常常见且简单的操作,对于 CPU 而言也很容易实现。即使无法直接执行,CPU 也可以相对轻松地将其分步执行,其操作复杂程度远逊色于融合简单操作的序列。

CISC CPU 中的“复合”指令,繁复、少有使用且普遍性能低下,而 CISC 和 RISC CPU 通用的“功能”指令则意指结合了少量操作序列并且使用率高、性能高的指令。这二者应当有所区分。

还不错的部分

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的可扩展性。虽说这是 RISC-V 的卖点,但它同时也是碎片化、不兼容生态系统的罪魁祸首,在管理时还需加倍小心。

调用、返回和寄存器间接分支使用同一指令(JALR)。分支预测需要额外解码。

调用:Rd = R1

返回:Rd = R0, Rs =R1

间接分支: Rd = R0, Rs≠ R1

(奇怪分支:Rd≠ R0, Rd ≠ R1)

可变长度编码无法自我同步。x86 和 Thumb-2 中都存在的常见问题,会导致实现和安全性方面的各种漏洞,例如面向返回的编程攻击。

RV64I 规定所有 32 位值的符号扩展。这一点会导致不必要的上半切换,或者需要对寄存器的上半部分进行特殊调整。建议采用零扩展,在减少切换的同时,通常还可以在已知上半部分为零的情况下,通过追踪”为零“位来进行优化。

乘法是可选项。考虑到高速乘法器在微型实现中占用的面积不容忽视,创建占用更小,还可以将现有 ALU 广泛用于多循环乘法的小型乘法器不失为良策。

LR/SC 指令对有限使用子集有严格的最终转发要求。尽管这项限制颇为严苛,但对于没有缓存的小型实现而言有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

这一点似乎是 CAS 指令的替代品,具体请参照有关该指令的注释。

FP 粘性位和舍入模式处于同一寄存器中。如果想通过执行 RMW 操作改变舍入模式,则需要对 FP 管道进行序列化。

FP 指令支持的编码精度有 32 位、64 位和 128 位,唯独没有硬件中更为常见的 16 位。

这点很容易修正:我们有免费的字组编码 2’b10。

更新:v2.2 中添加了十进制 FP 扩展占位符,但仍然没有半精度占位符。迷惑行为。

FP 寄存器文件中的 FP 值未指定,但可以通过加载 / 存储观察到。

仿真器作者要恨死你了。

VM 迁移会将变为不可能。

更新:v2.2 需要 NaN 装箱更宽的值。

糟糕的部分

没有条件代码,只有比较和分支指令。这一点自身没什么问题,但它意味着:需要编码一到二个寄存器说明符,导致条件分支中的编码空间减少。

没有条件选择,这一点在高度不可预测的分支中很有用。

加法 / 减法没有加进位或借位。(即使这样,这也比 ISA 将 flag 写入通用寄存器 GPR,然后在结果 flag 上分支要好。)

用户级 ISA 需要高精度计数器。在实践中,将这些计数器暴露给应用程序意味着侧通道攻击的好机会。

乘法和除法同属于一个扩展,无法单独实现其中之一。相比除法,乘法要简单许多,而且在大多的 CPU 上很常见。

基础 ISA 中没有原子指令。多核微型处理器越来越普遍的今天,LL/SC 类型原子指令也越来越廉价:只需要 1 位 CPU 状态即可完成最小 CPU 实现。

LR/SC 和更复杂的原子指令同属于一个扩展。直接限制了小型实现的灵活性。

非 LR/SC 的一般原子指令不包含 CAS 原语

CAS 的设计是为了避免需要一条指令读取 5 个寄存器的情况,例如:加法器、Cmp:CmpLo,SwapHi:SwapLo。但 LR/SC 用于取代 CAS 的保底进度很可能只会在实现上带来更高的开销。

原子指令仅支持 32 位或 64 位操作,不支持 8 位或 16 位。

对 RV32I 而言,想在整数和浮点寄存器文件之间转换 DP 和 FP,只能通过内存解决。

举例来说:RV32I 的 32 位 ADD 和 RV64I 的 64 位 ADD 共用同一套编码,RV64I 又多加了一套 ADD.W 编码。如此一来,CPU 实现这两种指令时麻烦了许多,不如直接新增一套 64 位编码。

没有 MOV 指令。汇编器对于 MV 的等效指令是:MV rD, rS -> ADD rD, rS, 0。MOV 优化通常由高端处理器,尤其是失序处理器完成。识别 RISC-V 规范的 MV 需要一个 12 位的立即数。

在没有 MOV 指令的情况下,ADD rD, rS, r0 是对 MOV 不错的替代。它更易被解码,而 CPU 通常也会有特殊情况下的逻辑来识别零寄存器。

尤为糟糕的部分

JAL 在本该只是 R1(分支时是 R0)的链接寄存器编码上浪费了 5 比特。

这意味着 RV32I 有 21 位的分支位移(对于诸如浏览器等大型应用时,不使用多指令序列或者分支 island 时会不够用)。

其实是 1.0 版本 ISA 的历史遗留问题

尽管 RISC-V 在统一编码上花了大功夫,但加载 / 存储指令的编码仍然是不同的(寄存器 vs 立即字段互换)。

似乎寄存器编码的最终正交性要比两种高度相关指令的正交性更受欢迎。考虑到地址生成是对时序更为敏感的操作,这种选择有点奇怪。

寄存器偏移量(Rbase +Roffset)或索引(Rbase + Rindex << Scale)没有负载。

FENCE.I 意味着指令缓存和前面的存储区必须完全同步,无论是否有 fence。实现时需要在 fence 上刷新 I,或者通过snoop的方式监视D 和存储缓存区。

RV32I 中,读取 64 位计数器需读取上半部分两次,并进行比较和分支,以防在读取操作时下半部分和上半部分发生借位。

通常 32 位 ISA 包含了一个“读取一对特殊寄存器”的指令来避免这个问题。

架构上没有定义“提示”编码空间。提示编码是指在当前处理器上作为 NOP 执行,但在之后的变量上有操作的编码。

“NOP 提示”的常见例子是自旋锁 yield。

更复杂的提示也有实现。即那些对新处理器有明显副作用的提示,例如 x86 的边界检查指令被编码在提示空间,以便二进制文件保持向后兼容。

责任编辑:xj

原文标题:前ARM工程师批评:RISC-V尤为糟糕的部分!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嵌入式ARM】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嵌入式
    +关注

    关注

    5096

    文章

    19208

    浏览量

    308428
  • RISC-V
    +关注

    关注

    45

    文章

    2337

    浏览量

    46762

原文标题:前ARM工程师批评:RISC-V尤为糟糕的部分!

文章出处:【微信号:gh_c472c2199c88,微信公众号:嵌入式微处理器】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ArmRISC-V架构的优劣势比较

    关于ArmRISC-V的讨论涉及多个层面。虽然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于这些架构的整体性能,但每种架构都有其最适合的几类主要应用场景。 Arm 长期以来,专有技术往往意味著高昂的许可费用,Arm
    发表于 02-01 22:30

    RISC-VARM 架构的区别 RISC-V与机器学习的关系

    在现代计算机架构中,RISC-VARM是两种流行的处理器架构。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1. RISC-V架构 RISC-V(读作“risk-five”)
    的头像 发表于 12-11 17:50 1382次阅读

    什么是RISC-V?以及RISC-VARM、X86的区别

    工程师共同开发的,以下是一些主要贡献者: Krste Asanovic: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教授,RISC-V的创始人之一。 Andrew Waterman: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
    发表于 11-16 16:14

    RISC-Varm指令集的对比分析

    RISC-VARM指令集是两种不同的计算机指令集架构,它们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以下是对这两种指令集的详细对比分析: 一、设计理念 RISC-VRISC-V的设计理念是简化指
    发表于 09-28 11:05

    ISA ARM 对比 RISC-V

    、扩展方式以及目标应用场景等方面有显著差异。 要深入对比ARMRISC-V的指令集,需要从指令集架构(ISA)的设计原则、扩展模块、指令的复杂性、特性以及它们的实际性能表现来进行讨论。RISC-V作为第五代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9-10 09:26 1007次阅读

    risc-varm哪个更有前途?

    如今risc-v发展迅猛,我想预测将来他与arm谁会更优秀?
    发表于 08-29 21:12

    rIsc-v的缺的是什么?

    RISC-V作为一种开源的指令集架构(ISA),自其诞生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以下是RISC-V架构目前存在的主要缺点: 1. 性能问题 相对于专用ISA的性能差距:尽管
    发表于 07-29 17:18

    浅析RISC-V领先ARM的优势

    RISC-V相对于ARM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开源与免费: RISC-V是一个完全开源的指令集架构(ISA),其规范公开且可以免费使用。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基于RISC-V
    发表于 06-27 08:45

    risc-v的mcu对RTOS兼容性如何

    ,需要不断完善和扩展RISC-V的软件生态和工具链。 学习成本和迁移难度 : 对于从其他处理器架构(如ARM)迁移到RISC-V工程师来说,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学习和适应
    发表于 05-27 16:26

    RISC-V的MCU与ARM对比

    RISC-V的MCU与ARM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以下是两者的对比: 开源与专有 RISC-VRISC-V是一种开源的指令集架构(ISA),允许任何人免费使用、修改和贡献
    发表于 05-27 15:58

    为何什么risc-v芯片比arm的效率高

    RISC-V芯片在某些情况下可能相对于ARM架构芯片表现出更高的效率,这主要得益于RISC-V设计的一些特点和优势。 首先,RISC-V指令集架构是模块化的,这意味着设计
    发表于 04-28 09:38

    RISC-V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同时,这种设计也降低了制造成本,使得RISC-V在成本敏感的应用场景中更具竞争力。 缺点: 性能问题:虽然RISC-V设计简洁,但相对于某些专用ISA(如ARM),其性能可能略低。这主要
    发表于 04-28 09:03

    RISC-V有哪些优缺点?是坚持ARM方向还是投入risc-V的怀抱?

    是一个优势。同时,这种设计也降低了制造成本,使得RISC-V在成本敏感的应用场景中更具竞争力。 缺点 : 性能问题 :虽然RISC-V设计简洁,但相对于某些专用ISA(如ARM),其性能可能略低。这主要
    发表于 04-28 08:51

    一文读懂RISC-VARM

    RISC-VARM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两种处理器架构。RISC-V是一种基于精简指令集计算(RISC)原理的开源指令集架构(ISA),而ARM
    的头像 发表于 04-08 11:14 1170次阅读
    一文读懂<b class='flag-5'>RISC-V</b>与<b class='flag-5'>ARM</b>

    玄铁RISC-V生态大会深圳召开,达摩院引领RISC-V创新应用

    (电子发烧网友原创)日前备受瞩目的2024玄铁RISC-V生态大会在深圳博林天瑞喜来登酒店隆重举行。此次大会吸引了众多电子工程师和开发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RISC-V架构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前景。 图1
    的头像 发表于 03-19 10:02 4765次阅读
    玄铁<b class='flag-5'>RISC-V</b>生态大会深圳召开,达摩院引领<b class='flag-5'>RISC-V</b>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