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作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石,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国家发改委明确的新基建三种类型 -- 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当中,智能计算中心首度亮相即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
近日,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做客新华网APP“智者新时代 -- 对话数字中国”节目,高屋建瓴的分享了智能计算中心的概念和定义,权威见解了智能计算中心如何赋能智慧经济转型,以及智能计算中心的规划建设原则等。
智算中心新基建,为AI产业化与产业AI化赋能
为了推动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联合浪潮发布了《智能计算中心规划建设指南》,这是今年4月发改委提出将智能计算中心纳入新基建之后,首份对智能计算中心概念、内涵、技术架构、投建运模式等进行全面解读的权威报告。
单志广表示,“智能计算中心是发改委界定的新基建范围中的 ‘新面孔’,其核心出发点是面向智能化浪潮所引领的产业和应用,满足 AI产业化和产业AI化等现实需求。智能计算中心应该是在传统计算中心基础上,面向未来人工智能所构建的新型算力基础设施”。
智能计算中心未来核心是支撑由人类空间、物理社会和信息网络空间这三元空间构成的数字孪生社会,解决信息网络空间、传统空间、人类空间这三个空间的数字价值和沟通连接的问题,并将支撑未来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共性需求,为智能化需求提供能力支持。因此,智能计算中心将成为支撑和引领数字经济、智能产业、智慧城市、智慧社会发展的关键性信息基础设施,将有效促进AI产业化、产业AI化及政府治理智能化的进程。
让数据进去智慧出来 智算中心是普惠概念
《智能计算中心规划建设指南》公布了智能计算中心技术架构,基于最新人工智能理论,采用领先的人工智能计算架构,通过算力的生产、聚合、调度和释放四大作业环节,支撑和引领数字经济、智能产业、智慧城市和智慧社会应用与生态健康发展。
如何理解这四大作业环节呢?智慧时代的智算中心就像工业时代的电厂一样,电厂是对外生产电力、配置电力、输送电力、使用电力;同理智算中心是在承载AI算力的生产、聚合、调度和释放过程,让数据进去让智慧出来,这就是智能计算中心的理想目标。
AI算力正在随着社会的应用不断升级,而智能化应用与产业将会对我国经济带来0.8%-1.4%贡献。“智能计算中心在今天看起来是一个新概念,未来它将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一个概念,未来在智慧的每个场景背后都会有超大算力的智能计算中心在支持,它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公共基础设施,智能计算中心的场景也会更加精准的服务智慧社会,”单志广强调。
适度超前和公共属性是建设智能计算中心的重要原则
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据麦肯锡发布的《人工智能对全球经济影响的模拟计算》报告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技术将使全球GDP每年增加约1.2%,带来高达13万亿美元的经济增量。
对于各级政府来说,抓住新基建浪潮中的智能化发展机遇,规划智能计算中心,构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谋求经济模式创新和城市治理智能化转型的第一步,也是吸引产业聚集、人才聚集,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单志广认为,在建设智能计算中心过程中,需要把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产业适度超前的原则:智能计算中心是智慧社会的能力底座,也是一种重要的公共能力平台,它有很多不可量化的、经济效益之外的社会效益。因此,就像在通车之前先修路一样,需要适度超前建设智能计算中心,以引领智慧产业和应用的快速发展。
智能计算中心建设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则是公共属性原则:智能计算中心并非是盈利性的基础设施,而是类似于水利系统、水务系统、电力系统的公共性、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其将承载智能化的居民生活服务、政务服务智能化。因此,在智能计算中心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做好布局,它不应该通过市场竞争手段来实现,而要体现政府在推进整个社会智能化进程的规划、节奏、布局。
“在智能计算中心建设规划指南中,我们建议通过政府牵引并引导智能计算中心的布局。这个布局一定要跟产业应用相结合、相适配。我们也希望政府对智能计算中心的认知能够进一步深化,把它当成一种公共设施来进行规划布局,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组织社会力量。同时,政府和企业形成更多元的合作模式,让智能计算中心为整个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AI产业化与产业AI化的动力”, 单志广强调。
责任编辑:gt
-
AI
+关注
关注
87文章
31156浏览量
269502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2文章
47443浏览量
239027 -
智能制造
+关注
关注
48文章
5579浏览量
76405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