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突破千亿美元、Q3出货量超越苹果、手机和电视产品开始在高端市场独当一面。..
10岁的小米好像一夜间完成了所有曾立下的flag,然后以一部小米11昂首阔步迈向新十年。
犹记得“小米做高端能成吗?”的讨论曾不绝于耳。
结果是,平地起高楼的MIX系列成了现象级神机的代名词,昔日最经典的数字系列成长为高端市场性价比“一哥”,
同时用几种不同的姿势解锁有“地狱副本”之称的高端市场,小米是怎么做到的?
小米做高端,志不在利润
“小米品牌手机已放下对价格的限制,不惜一切追求极致体验,全力以赴冲击高端市场。当然,我们依然会坚持‘定价厚道’的企业价值观。”
很多人把雷军在今年3月发布的这条微博视为小米手机高端战略的起点。实际上,在2019年初雷军通过一次品牌独立,把“为发烧而生”的市场和野望交给Redmi后,就带着小米向高端市场吹响了冲锋号。
前有竞争对手虎视眈眈,后有团队亲手缔造的Redmi穷追猛赶。小米除了一往无前,别无他路。
高端市场是一座金山。更可观的利润,产业链话语权,品牌价值的持续升值,以及巨量现金储备带来的弹性发展空间和安全感。就像苹果公司,独揽全球智能手机利润的60%以上,账上还随时趴着上千亿美元现金。哪怕是像造车这样的跨界目标,也能迅速“开挂”落地。
但雷军却说,产品高端化不等于价格高端化。可见小米所向往的高端市场其实另有所指:让用户体验变得更高端。小米做高端不是为了生产更多“卖上价”的手机,而是创造实实在在解决用户需求,实现体验效率双升级的科技工具。
就像一炮而红的MIX系列,选择在人声鼎沸之时连续两年放弃量产,原因仅是因为内部团队对产品定义不满意。这个近乎偏执的决策,还引发了网友有关“mix不会出量产版了吗,小米放弃这条线了吗?”等质疑。
单纯从经营角度来说,完全有折中方式来应对MIX突然“失声”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如借MIX的热度通过内部运作和移花接木。推出一些兄弟机型锁定利润。而小米偏不,硬是要靠实力说话,哪怕不得不把胜利的时间点向后推移。
时至今日,小米京东旗舰店里仅小米10的累积评论已超过66万条。小米11首销被瞬间抢光,仅薇娅直播间预定量就超一万七千台,京东预售界面的收藏数超过3.3万,MIX系列也重新“活”了过来。当年未完的小目标,如今有了更多“接棒”产品。
众所周知,数字系列是小米的开篇之作,也是外界最易接触和购买到的经典机型,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人们印象里的“小米本尊”。叠加小米手机Q3以13.1%全球占有率重返全球前三的表现(IDC数据)来看,小米高端化战略的成功不是依靠某款另辟蹊径的机型,而是一场全方位的进阶。
数字系列手机破圈成功,约等于小米品牌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从小米NOTE到MIX,乃至小米10和小米11.。.在外界看来,小米的高端化之路好像“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渐进式发展。但实际上,这个向上突破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更不是轻描淡写的“堆料”,而是通过内部赛马在迷雾中探索出的结果。
《一往无前》中提及的多次供应链艰难调整、MIX系列两年的无声思考、NOTE系列易手Redmi,还有不少没来得及和用户见面的机型和尝试,最终被否决搁置。正是那些不可见的成本、无数试错和失败创新,才成就了小米手机迈向高端市场的坚实步伐。
如果一定要定义小米手机高端化的秘诀,那就是:产品的成长速度总能快于价格提升的速度。即使小米10、小米11没有引爆市场,这种不断向上攀登的产品态度也会促使小米登上高端市场的平台。
今年上半年,Redmi Note 8/Pro、Redmi 8/A四款机型销量跻身全球前十,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600美元以上手机市场份额已达4%。在2020年前10个月之内,小米中国大陆定价3000元人民币及以上,及海外定价300欧元及以上的智能手机全球销量超800万台。Q3当季,公司国内手机ASP同比提升14.7%。
Redmi成了“昔日的小米”,小米遇见了新的未来,二者都完成了一次属于自己的“高端化”升级。
背后的力量:100+实验室在创造
小米是家很“累”的公司。
这种累不单指雷军“互联网劳模”的行事作风,还有每每推出新战略新愿景时的额外“解释成本”。
上市时,有声音质疑小米不能算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小米试图通过业务模式梳理逻辑,但直到小米股价涨至互联网公司的估值水平,这个认知才深入人心。
最近,雷军借小米11发布之际推出不带充电器的版本发起环保倡议,被一些人认为是营销噱头和“小心机”。
随后答案揭晓:有无充电器的小米11售价相同。有人这才恍然大悟直呼“干得漂亮”。
还有人认为小米的强项是营销。即使雷军坦言小米品牌和营销是自身短板,也没能改变既定印象。紧接着,又有人认为小米注定与高端市场无缘:因为雷军曾公开承诺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超过5%。
——如果不违背这条“小米定律”,小米手机怎样才能进入3000、4000甚至更高价格区间?
在小米11上,这两个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那就是,一边追求硬件层面的“顶配”,一边通过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发挥增量价值,让好产品配得上好价格。
这个结论在小米11上清晰可见:
硬件方面,有全球首发的高通骁龙888最新一代旗舰移动平台,采用目前最先进的5nm工艺制程,性能全面提升的同时,功耗表现更加优秀。有号称“史上最贵屏幕”的6.81英寸四曲面挖孔式全面屏,分辨率提升到3200×1400,支持120Hz刷新率、240Hz触控采样率,支持超高色准、10亿色显示。有第六代高通AI引擎,内置强劲的Hexagon 780融合AI加速器,达到目前移动处理平台的最强AI算力。
技术创新方面,有广受好评的长焦微距相机和多种AI分身、定身创意拍摄功能,能够让一亿像素的三摄配置“如虎添翼”,无惧视频夜景等严苛考验。有支持指纹检测心率等健康功能,让科技关怀真正走入日常生活。有55W有线秒充、50W无线秒充及10W无线反充多种贴心功能,让用户彻底摆脱“电池焦虑”。有全面升级的MIUI 12.5,在移动办公、安全隐私、基础体验、能耗上均带来不同程度的惊喜,甚至在部分方面超越了iOS。
伴随着小米11的盛大发布,人们才惊觉:那个天才程序员创始人在技术操盘上“宝刀未老。”
几个月前,雷军在微博上点赞了一名小米员工。原因是对方为了解决用户反馈的夜景拍摄问题,独自在寒冷的晚上进行户外加班。
这位技术工作者只是小米技术生态的冰山一角。据官方披露,小米实验室已遍布全球,仅小米科技园就拥有各类实验室共123间,其中手机实验室90+间,涵盖5G、射频、天线、相机、显示光学、音频、可靠性等专业学科。为了提升5G时代的产品表现,小米5G实验室拥有两套核心网和上百套5G基站模拟全球20多个主流运营商的商业网络,工程师足不出户,就能调试全球5G信号。
不少用户喜闻乐见的MIX全面屏、120倍变焦、双原生ISO等影像科技、无线充电,屏下相机、智能设备一指连技术,没有一样是“拿来主义”的产物。比如16年小米发布的MIX全面屏手机,全面屏方面就申请了102项专利。不久前,雷军还在《新闻联播》中表示,今年小米研发投资会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高端即引领”,小米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覆盖和颠覆着智能手机的各个角落,变相提供了高端化的先决条件。这些日夜兼程工作着的实验室和技术储备,才是小米重返“世界第三”,并向更高规格目标发起挑战的底气所在。2021,乃至下一个十年,只要这些科技齿轮保持活性不断转动,小米的科技竞争力就有无限可能。
这也难怪,在《价值》一书中说出“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企业家们不断创新,不断疯狂创造长期价值。”的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会选择投资小米。
当然,这家公司会继续“累”下去:因为技术创新的复杂性还会增加,要向外界解释的“现象”越来越多。
手机破壁,AIoT生态满盘皆活
雷军曾在全员信中提到过,小米接下来的核心战略将升级为“手机×AIoT”。
从这个视角来看,小米是否进驻高端市场反而像是个“伪命题”:如果拒绝高端市场,等于为自己凭空造了个“屋顶”。“自我设限”的麻烦在于,小米生态链上的“小兄弟们”生存空间和想象力都会戛然而止。
智能手机是小米AIoT乃至整个小米生态的“桥头堡”。在AIoT布局方面,除了智能电视等核心产品外,小米多是以投资赋能的方式完成扩品,置于“米家”品牌之下,比如路由器、平板电脑、智能手环、智能自行车、VR设备等。再加上小米有品里一大串长尾生活消费品,线下的小米之家布局,都需要智能手机形成的用户群、口碑、品牌效应带来更多流动性。
手机在高端市场立住了,也就占据了消费者决策链条上的制高点,后面的产品矩阵才能高效运转起来。以客厅经济为锚点形成“网络效应”,继而通过各自的规模优势扩大领先地位。否则,那些产品必须独自面对各自赛道上的同质化竞争,无论是发展还是产品迭代,节奏都会被动放慢。
小米手机出色的市场表现显然没有让生态链上的企业失望。
2018年时小米IoT平台就已支持将近2000款设备,不算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智能设备连接数量超出1.32亿台。云米、石头科技等优秀的生态链企业接连上市,加入小米生态链意味着共赢和突破。
如今小米是世界最大消费级物联网平台,且IoT平台规模不断扩大保持全球领先优势。IoT平台带来的不仅仅是营收和用户规模的持续增长,更为小米AI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最有代表性的AI助手小爱同学就“进步飞快”:不仅拥有了自己的虚拟形象,在功能更新、模型训练和多轮对话方向方面也比同类产品更有场景优势。随着小米手机高端化愈发深入,上述生态链和AI能力也将得到方向指引,继续紧跟小米手机的步伐创造各自的用户价值。
需要了解的是,小米发起高端化探索的时间点,也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提速期。有了产品多样性、销售规模、AI和数据优势,小米的“手机×AIoT”战略还能向上游工业制造端“输血”,成为中国智造的“样本工程”。
比如,两年前小米为了向制造端布局设立的小米智能工厂,目前已经能够承接小米高端手机的产能需求:数据显示,该智能工厂能够每年生产一百万台高端智能手机,成为目前手机工业里领先的自动化生产线。小米后续在新材料、新工艺以及高端产品预研方面的项目,也能在这里独立完成测试。目前该智能工厂二期已经启动,年产量达千万台。这些智能制造能力,必然会随着小米手机向小米生态链、外部合作伙伴的传导链条不断向外赋能。
由此可见,小米手机成长史里的每块拼图,都连接着中国制造的“血肉”和进取精神。这种共鸣和共振,让他们总能化危为机勇攀高峰。如果说,小米11是过去十年的集大成之作,那么它也将是新十年路上最微不足道的一个“打卡处”。
责任编辑:PSY
-
智能手机
+关注
关注
66文章
18429浏览量
179856 -
小米
+关注
关注
69文章
14324浏览量
143851 -
AIoT
+关注
关注
8文章
1388浏览量
30569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