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人工智能重新发现科技与人文的互动 超越界限创造价值

脑极体 来源:脑极体 作者:脑极体 2020-12-31 15:08 次阅读

2020年12月19日 ,我收到华为浏览器的邀请,参加了在华为全球旗舰店•深圳万象天地举办的华为浏览器•MEET X沙龙,与现场嘉宾、观众共同探讨了科技与人文之间的互动。

自现代科学体系诞生以来,人类的认知体系被分为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等几个门类。但在科学体系更清晰的同时,也人为在不同领域之间塑造了无形的界限。但很多时候我们仔细观察却会发现,人文与科技之间并不存在泾渭分明的界限。人文行为与人文科学经常推动科技的发展,而科技成果也在方方面面赋能人文。

我希望通过几个故事,来跟大家共同确认这一点。现将当天的分享整理为文稿,希望能够带给大家一些帮助。

很多时候,跨越界限是创造价值的开始,是探索世界的开端。

大家可能知道,一般意义上来说,人工智能之父被认为是艾伦·图灵。但在更早的历史上,我们也能找到很多影响了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人物。

比如说,18世纪生活在英国的一位神父。

托马斯·贝叶斯,被后世认为是重要的数学家、概率学家,但在其生前仅仅是一位本职工作为神父的数学爱好者。他发现的先验概率体系,在其死后被整理出版,诞生了著名的“贝叶斯公式”。

事实上,贝叶斯神父研究概率,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以及某些神学理论,但最终他的发现却为人类指明了人工智能的道路。你认为贝叶斯神父属于哪个领域呢?人工智能?数学?神学?哲学?

事实上,很多情况下在广义的现代性背景中,科技与人文学科源出同门,并且很多选择殊途同归。

科技如何帮助人文前行?

让我们先来聊聊科技帮助人文前行的一些故事。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的骄傲。这座横跨多个朝代的佛教艺术宝库给我们留下了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2415尊彩塑,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艺术瑰宝。

但在今天,莫高窟的保护与参观正面临着诸多挑战。虽然在不断控制参观人数,但游人带来二氧化碳、多次开关门带来的光照损坏,以及空气中的微生物浮动,都会给壁画带来不可逆的损坏。另一方面,西北绿化好转带来了连年升高的空气湿度。这当然有益于地区经济发展与民众生活质量,但却给壁画保护造成了负面影响。

为了兼顾壁画保护与游客参观需求,敦煌研究院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数字敦煌”的构想。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武汉大学和浙江大学的大量计算机学科师生联手推动的“数字敦煌”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6年5月1日,“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 180多个洞窟实现了数字化,占有壁画洞窟的三分之一。

计算机学科与敦煌壁画,这在大学中似乎是两个毫无关联的领域,但在“数字敦煌“的建设中,二者却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关于敦煌的保护,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科技进场。2020年4月15日,华为联合敦煌研究院联合推出了“敦煌超感知影像”。利用华为河图AR地图的AI识别与AR高精地图能力,游客可以在莫高窟景区中,利用AR效果来观看那些不能参观的洞窟,极大丰富了游览体验,实现了虚拟世界与千年文化的交融。

科技助力人文的另一个经典场景是博物馆。

目前,中国的数字博物馆产业已经来到了3.0阶段。

在上世纪90年代,数字博物馆开始进入开创期,主要呈现以文物为中心,对文物进行数据留存、编号、统一管理。到了2010年前后,数字博物馆2.0开始兴起,这一阶段重视展馆的数字化建设,主要表现为博物馆的多媒体化与在线化。而在目前阶段,博物馆3.0则带来了以观看者为中心,融合VR、AR体验,融入AI识别、富媒体技术的全新博物馆数字化,将游客体验从多媒体观看+在线语音讲解,升级为与博物馆之间的全方位互动。

其中代表性案例,就是湖北省博物馆的“5G智慧博物馆”项目。通过专属APP,参观者可以看到湖北博物馆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的3D仿真+“毫米级”重现,体验视频、语音讲解、3D影像、计算机视觉的融合。

科技对人文的帮助不仅在大众领域,即使在学术研究中,科技也可以带给人文研究众多新的切入点、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

比如说,西夏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神秘文字”。自1902年重现天日以来,越来越多的西夏文文献被发现和认读。但在识别西夏文中,研究人员也会面临一系列问题。比如认读西夏文必须通过手工翻阅查找,耗费时间巨大;西夏文笔画多,相似度高,人工识别存在很大错误率。而利用计算机识别西夏文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西夏文结构复杂、组成字符各部分要素高度相似,计算机识别难以入手。而出土文献以手抄本和刻版文字为主,模块化识别错误率高。

这种情况下,以宁夏大学相关团队为代表的科研力量,很早就引入了人工智能作为识别西夏文的全新技术路径。通过神经网络的训练和学习,识别西夏文从高度依靠科研人员人工工作,走向自动化与智能化。

科技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古老的文献,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尘封在历史中的真相。

光绪初年,中国华北大地发生了一场数百年未有的“丁戊奇荒”。但对这场灾荒的认知,却被文献稀少与时代局限性所困。近年来,在历史研究中引入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逐渐发展起来。由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共同开发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以历史政区为主要管理对象,建立历史地理的数据空间系统,是目前国内最完善的GIS系统之一。

2002年,国内GIS研究与应用的先驱,复旦大学满志敏教授发表了《光绪三年北方大旱的气候背景》。这篇研究中利用光绪初年关于旱情、灾情的奏折作为基础,建立了文献爬梳、数据提取、空间模型建立、结论分析的完整GIS应用路径,从而分析了1877年,山西、直隶两省的旱情进行指数化标本,继而推断出了若干个干旱中心的位置和持续时间,从而发现了这场巨大灾荒的降雨带推移与气候成因。

人文如何影响科技产业与科学研究?

事实上,科技不仅可以帮助人文,人文的价值发现与学术研究,也反过来可以推动科技产业与科学研究的发展。让我们从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角度看看这种影响如何发生:

1、 科技消费品对人文成果的吸纳。

最近,一部名为《赛博朋克2077》的游戏非常火爆。而赛博朋克这个概念并非游戏原创,甚至这也不是这个概念首次被改编为游戏。上世纪70、80年代,一系列人文因素推动了赛博朋克文化的兴起。比如反乌托邦文学与文学思潮的兴起;高科技,低生活的社会学推演;以及摇滚乐、说唱艺术带来的朋克审美。

这些人文成果交会杂糅,诞生了赛博朋克以及其他类似的文化现象。这些人文成果长时间与科技消费品结合,形成了桌游、电影、动画、游戏,以及泛科技产品的长期母题。

2、科技产业受到人文思想的影响。

如今一种技术由实验室走向现实,已经不可避免要经历大众对它的预判与评估。而在这一过程里,人文思想尤其是文学想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17年,是这一轮AI技术爆发的关键周期。而其中大家可能不止会记得AlphaGo大战李世石,以及各种各样的AI算法与基础设施创新。还会记得一位声称“要毁灭人类”的机器人,索菲亚。

索菲亚的出现引发了无数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然而站在真实的技术立场上看,索菲亚跟人工智能并没有什么关系。它仅仅是出色的面部表情设备加上录音机。我们需要害怕被录音机毁灭吗?

事实上,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广落地中,基本不可避免受到文学想象中人工智能刻板印象的影响。在那段时间中,近乎所有人工智能会议都会探讨这样几个问题:AI是否要取代人类工作?AI是否会变成人?AI是否具有人的情感等等。

这些问题当然并无必要。但在今天,我们推动技术落地和发展时,却必须将人文思考与大众认知放入视野内,否则会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科学研究中的人文参与。

北京时间 10 月 6 日,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部分,授予罗杰·彭罗斯以表彰其在证实广义相对论与发现黑洞领域的成就。但在诺奖授予黑洞之前的250年前,人类已经“发现”了它,而且发现黑洞的还是位“文科生”。

1783年,英国哲学家、地质学家约翰·迈克尔爵士,在给英国皇家学会的亨瑞·卡文迪许的信中,提出了这样一种不可见天体的可能性。他将之称为“暗星(Dark Stars)”。迈克尔爵士发现黑洞,自然依靠的是物理学知识。但其使用的理论工具,以及其自身的学术背景却更多来自哲学体系。

他基于逻辑性判断,既然已知宇宙速度与天体逃逸半径。那么一个与太阳质量相同的天体在半径三公里范围内,就可能产生光无法逃逸的现象。那么这种天体就能吸收光,且对地球不可见。这与此后250年间不断发现的黑洞特质基本吻合。

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带给我们什么?

人文与科技,并非泾渭分明的鸿沟,而是有广泛的合作与融合空间。将人文与科技融合,往往会带给我们很多新的价值。

比如说,很多社会责任与产业需求,必须用人文与科技的跨领域合作来满足。比如在山西古建筑保护中,面临着大量古建筑缺乏保护与数据记录的问题。这就需要既懂得文物保护、文旅需求,以及古建筑地理分布,又对最新通信、智能安防、大数据技术有了解的开发者或者技术团队。

同时,科技与人文的耦合还能带来大量机会。中国的APP出海是近两年热议的话题。但在出海过程中,如何融入海外市场,完成本地化转变是中国开发者的主要挑战。而在其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人文素养的培育,以及人文知识的吸纳,往往会带来出人意料的效果。

比如说,中国APP往往技术能力与运营能力过硬,但设计审美属性需要补强;与当地历史风土、人文关切紧密相关的应用开发,往往会成为开发者们新的机会;另一方面,高浓度的文学表达、哲学思辨,往往是最优质的沟通方式与传播渠道,可以降低大量传播成本。

当然,想做人文与科技融合的斜杠青年并不容易。这里有几条建议或许可以送给大家:

1、可以先从人文学科的基础经典入手,多了解科技前沿趋势。恒定的人文加最新的科技,可以快速打开了解双向知识的通道。

2、可以考虑优先关注一个问题,逐步搭建知识与认知体系。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理解自身关注的垂直问题,并且尝试用跨学科的视野来获取不同的解释与认知。

3、最好不要沉浸于碎片化阅读,养成知识体系化与严肃化的习惯。

人文与科技,需要跨越认知鸿沟,走向对彼此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索不同领域之间的和解;最后,我们可以在人文与科技的交互中找到尝试解答,来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答案。

科技与人文,早已在细节中交织在一起,但还有更广泛的融合空间。这是时代给予的机会,也是时代赋予的责任。

汉娜·阿伦特《过去与未来之间》谈及:文化这个词在古罗马的概念起源,意思是照料、保管、培养和居住。

这是我们与人文相处的方式,也是与科技相处的方式,是我们在世界中找寻自我的方式。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华为
    +关注

    关注

    215

    文章

    34308

    浏览量

    251186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1

    文章

    46859

    浏览量

    237566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集成电路与人工智能结合

    集成电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是当前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这种结合为多个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集成电路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分析: 一、集成电路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 算力支持 : 集成电路,特别是高性能
    的头像 发表于 11-19 10:05 118次阅读

    嵌入式和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关系?

    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无疑是科技发展中的一场革命。在人工智能硬件加速中,嵌入式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和重要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等算法,嵌入式系统能够高效地处理大量数据,从而实现
    发表于 11-14 16:39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6章人AI与能源科学读后感

    幸得一好书,特此来分享。感谢平台,感谢作者。受益匪浅。 在阅读《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的第6章后,我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在能源科学领域中的巨大潜力和广泛应用。这一章详细
    发表于 10-14 09:27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很幸运社区给我一个阅读此书的机会,感谢平台。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关于AI与生命科学的部分,为我们揭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在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人工智能:科学研究的加速器 第一章清晰地阐述了人工智能作为科学研究工具的强大功能。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AI能够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发现传统方法难以捕捉的模式和规律。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处理
    发表于 10-14 09:12

    risc-v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应用前景分析

    与人工智能推荐系统中强大的图形处理器(GPU)一争高下。其独特的设计使得该处理器在功耗受限的条件下仍能实现高性能的图像处理任务。 Ceremorphic公司 :该公司开发的分层学习处理器结合了
    发表于 09-28 11:00

    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的区别

    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在定义、技术组成、应用领域以及发展重点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的头像 发表于 09-15 14:27 610次阅读

    名单公布!【书籍评测活动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

    、污染治理、碳减排三个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为环境科学引入的新价值和新机遇。 第8章探讨了AI for Science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平台科研”模式进行了展望。 申请时间
    发表于 09-09 13:54

    越界智能监测摄像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界智能监测摄像机在安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智能监测设备结合了图像识别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旨在实现对区域内物体的越界
    的头像 发表于 09-05 11:06 210次阅读
    <b class='flag-5'>越界</b><b class='flag-5'>智能</b>监测摄像机

    串口屏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在当今智能化浪潮中,传统设备与新兴技术的融合正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其中,串口屏与人工智能(AI)的结合尤为引人注目。串口屏作为一种常见的信息展示与交互设备,在工业控制、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发挥
    的头像 发表于 08-16 12:29 1269次阅读

    FPGA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有哪些?

    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度学习加速 训练和推理过程加速:FPGA可以用来加速深度学习的训练和推理过程。由于其高并行性和低延迟特性
    发表于 07-29 17:05

    探秘2024年智能手表,焕新重生,超越界限,智慧之舟扬帆起航!

    在2024年,智能手表迎来了一次焕新重生的契机,超越了以往的界限,宛如一艘智慧之舟扬帆起航。这一代智能手表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功能,而是融合了最先进的技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的头像 发表于 03-27 11:37 733次阅读
    探秘2024年<b class='flag-5'>智能</b>手表,焕新重生,<b class='flag-5'>超越界限</b>,智慧之舟扬帆起航!

    FMEA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

    工具,正逐渐展现出其在赋能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大潜力。本文将分享FMEA如何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共同开启智能风险预防的新纪元。 一、FMEA与人工智能:相得益彰的结合 FMEA通过分析产品或
    的头像 发表于 03-18 16:21 678次阅读

    科达嘉电感器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成为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大数据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作为输入,使得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能够通过学习做出更准确的预测和决策。
    的头像 发表于 02-29 13:56 457次阅读

    嵌入式人工智能的就业方向有哪些?

    嵌入式人工智能的就业方向有哪些?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嵌入式人工智能成为国家新型基础建设与传统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同时在此背景驱动下,众多名企也纷纷在嵌入式人工智能领域布局
    发表于 02-26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