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年来,美国“制裁大棒”敲向华为等在国际上崭露头角的中国企业,为了看到“地球上的任何一家晶圆厂都不给华为提供产品”的结果,美国正不惜扰乱全球供应链,以限制芯片供应商对华供货。
1.美国举动下,芯片制造商被迫“二选一”
参考消息网援引《新海峡时报》中的一篇文章指出,在全球经贸高度一体化的背景下,半导体行业是一项“全球性事务”——在正式交付给客户前,一块芯片的部件可能要途径40000多公里,跨越70多次国界。
但芯片的“环球旅行”在美国的捣乱下,芯片制造商不得不在华为与美国之间做出“二选一”。
以半导体应用材料巨头Applied Materials Inc.和Lam Research Corp为例,报道指出,这些企业在建立成熟的芯片制造工业往往要花费数十亿美元,但由于缺乏供应链上重要的一环(中国买家),这些半导体公司无可避免的面临着损失。
此前日本半导体企业也陷入了相似的窘境。据日经中文网报道,每年日本企业向华为供应将近1.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96亿元)的零部件,一旦停止供货,日企的利润将遭到不少打击。据悉,在华为的供应链企业中,将近30%的供应商来自日本。无奈之下,日本企业正试图寻找代替买家,以降低损失。
基于此,有分析指出,美政府的举动不仅为该国的芯片出口造成痛苦,同时还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损害自由市场、公平竞争和美国盟友的国家利益。长期以往,美国在国际上的信誉将被“败光”。
2.加速“去美化”,中国半导体国产替代迎大爆发
就在美国把华为列入限制名单之时,中国企业走上半导体国产化的道路也正在加快。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份,今年我国新增了6万家芯片相关企业,同比增长近22.4%;而与芯片相关的企业数量也达到了24.4万家。
可以说,芯片企业的加速入局,不仅为中国芯片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也有利于推动国产芯片的布局。以个别为例,仅从2020年12月来说,中国半导体企业已有了多个重要突破。
2020年12月19日,欧菲光集团宣布已成功研发半导体封装用高端引线框架,而这种引线框架,是芯片最为关键的一种封装载体,长期以来被日韩两国主导。欧菲光在这一技术上的突破,无疑也为国产化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在芯片制造业方面,日前士兰微电子公司宣布,该公司斥资170亿元人民币投建的12吋芯片生产线,已于当天正式启动生产。据悉,该项目主要是规划建设两条12吋特色工艺功率半导体芯片生产线,生产产品以功率半导体芯片、MEMS传感器芯片为主。
总的来看,随着中企技术的不断突破,未来我国芯片产业的国产化也有望进一步加速。
责任编辑:tzh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3文章
50360浏览量
421643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4文章
26988浏览量
216009 -
晶圆
+关注
关注
52文章
4835浏览量
127762 -
华为
+关注
关注
215文章
34292浏览量
251143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